WS15發動機很快要裝機試飛了

中共最擅長 1.挖角、2.商業間諜、 3.併購、 4.網路間諜 所以說,中共搞出發動機是有可能的,畢竟,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台灣的台積電家門再不看緊,搞不好哪天高階製程也會流入共賊的手裡。

為愛執迷~ wrote:
人家就是圖個嘴爽,...(恕刪)


退休老頭見五毛與同路人在台灣囂張,視人如無物,不小施懲戒並娛樂自己,怎對得起台灣這塊土地?

氣昏了嗎? 可正中老朽下懷了。

為愛執迷~ wrote:
人家就是圖個嘴爽,...(恕刪)


說到這兒,老頭倒要借你們的話問問你倆: "怎麼沒事幹整天在這裏瞎泡? 不用營生賺錢嗎? 還是泡在這裏就是在營生賺錢"?
SPITFIRE02 wrote:
中共最擅長 1.挖...(恕刪)


台積電在南京廠據說防的緊
週刊有報很多資訊只有相關部門能存取,只有一次機會

大陸在偷學的賤招很多
二十年前新加坡在蘇州開設新加坡工業園區
大陸學到後在對面建一個蘇州新區
李光燿去中南海抗議無效

朋友在聊天
朋友的朋友是南京廠CMP頭頭得癌走了,太操了他老婆捨不得拿命去拼
還有一個重點據說老共在台積電南京廠附近規劃與南京廠一模一樣的廠區
台積電難到不會防嗎?
蘇州新區的殷鑑不遠
擺明了要偷與克隆
台積電嚇都嚇死了⋯⋯

中芯以前偷台積電被告贏了
其實很多資料也有台積電的後門
中芯的wafer加工後出現台積電的暗號
人家就是這樣告贏的
不搞破壞算有良心~

要是我的話就給你偷然後搞破壞
怎麼做都做不好~
健人就是腳勤

為愛執迷~ wrote:
你都不知道大陸的野...(恕刪)

QC-70 在google的資料都是來自內容農場,
只好找個可信度不祥的英文網站:

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china/plan-propulsion-gas-turbine.htm


但人家的消息都是引述大陸的,大陸燃氣渦輪引擎大量引入烏克蘭技術的而且結論亦不太好聽…

至於另外四個根據烏克蘭UTG25000之類發展出來的引擎,以我早年找到的資料,是後者的根據國情改成的功率下調版。

至於WS-20嘛,到現在還是在研究階段…唉
早陣子大陸一些網民,還不是不停找點子去嘲笑過日本P-1偵察機用的F-7引擎,其基礎核心XF5-1有多不濟嗎?這邊廂說台灣嘲笑你們不如歐美,但我亦不解為何還好意思嘲笑日本呢?

而另一問題是民航機不同軍機,WS-10的湍振問題要解決,加上足夠的燃效比和維護成本,才可令潛在客戶信服WS-20足夠可靠。

最後,直到去年為止,功率最大的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產品,相比下日本三菱的優點是渦輪前溫度和燃效皆冠絕業界。而根據三菱重工之前發佈的資訊,新型號應該會在這兩年發佈。


為愛執迷~ wrote:
說大陸造不出五軸數...(恕刪)

與其複製大陸內容農場的所謂新聞,
不如看看對岸的知乎如何評價大陸自己的高階工具機:

中国的数控机床到底处在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那些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有多少外国技术?


多年前大陸鐵道部,拿着由日法德三國買入生產線和設計的高鐵動車組,來叫板「完全自行研制、世界領先水平」,
再用日本川崎重工原裝買給大陸的動車組,由四動四拖自行改成六動兩拖、又不聽原廠警告自己修改變頻器輸出參數。
鐵道部的工程師搞不懂安全餘量,又跑去西門子找工程師問,結果被人家反諷噴得一臉屁。
最後那一台日本製的動車組在大陸跑出世界最快的速度,大陸就高調宣稱自己是第一梯隊、德國和法國是第二梯隊、而小日本則只是第三梯隊。
之後大陸南車時代買些人家不要的第二、三代的IGBT die,用瑞士的封裝機來封裝,就變了中國完全自行研製、世界領先水平的IGBT…但那時外國主流廠家的產品已經是6-8代。
還有一堆明着瞎扯的文宣,都令我逐漸不再相信大陸的科技類新聞…不是說他們完全不行、而是他們從根本上不停地嚴重誇大,已經多次違反了我對科技界的認識。
不幸中之大幸,狂人川普使大陸的宣傳機器終於踢到大鐵板,厲害了我的國都要急急下馬。
日本高鐵很牛?都是自己原創?呵呵,至於中國高鐵嘛,大家都知道本來就是引進自國外技術,這個毋庸諱言,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日本新幹線引進了哪些國外技術?

動力分散技術(美國);

交流供電技術(匈牙利);

無縫鋼軌技術(德國);

無砟軌道技術(德國);

CTC集中調度技術(美國);

交流電傳動技術(德國);

空氣彈簧技術(美國);

高速轉向架技術(英國);

ATC信號技術(英國);

擺式列車技術(意大利);


peterpan200206 wrote:
與其複製大陸內容農場...(恕刪)
peterpan200206 wrote:
與其複製大陸內容農...(恕刪)

科技

也該想想到底該弄到什麼地步
可以回顧一百年來進步對地球造成的龐大變化

但真正難突破的是能源科技
材料科技

其他看似進步大多只是商品的應用
至於AI得力於網路發達,與硬體計算性進步
可以將過去的統計 數學 確實用在商業行為上

這些數學 統計 語言學 不知以累積多久

電腦是可以將繁雜數學得以實用化
精進訊號的處理

但基本科技卻仍難以突破

幾奈米幾奈米其實對未來真正的科技沒太多貢獻
現在只有商業上,說難聽點可有可無


你的物理演算法就卡在那

材料科技也卡在那

就算統計學進步也只有改善既有的工程
對商業才比較有幫助
----------------------------
1989比利時曾突然出現不少民間幽浮報告與投訴
嚴重到空軍得出動攔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5%88%A9%E6%99%82%E4%B8%8D%E6%98%8E%E9%A3%9B%E8%A1%8C%E7%89%A9%E9%AB%94%E4%BA%8B%E4%BB%B6


因為攔截不到,也無法威嚇對方
比例時空軍只得對媒體公布的一段攔截過程包括F-16攔截訊號
對方快得誇張到不行飛行動作詭異,根本無法攔截
雷達數據也公布這飛行物的飛行資訊

但軍方攔截動作讓這情形消失

宇宙自然元素就那幾種,但卻..........
我覺得地球工程師以為抓到什麼
應該還差得遠

不少演算法應該都只碰到皮而已
要俺鑽,是浪費氣力

現在地球對於純科技根本不重視
因為難以突破,也難商業化

只不過用在商業上自己height
其中最棒棒的是電腦圖學
讓我們可以浸營在好萊塢的幻想裡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又在鬼扯,沒有根據就說中國自己的國產燃氣輪機在GT25000的基礎上功率下調,估計又是看的什麼路邊新聞!至於軍用運輸機或者說民用渦扇發動機的技術相對於來說比戰機發動機要簡單,因為不需要高速,也無需頻繁加減速,對材料的要求也沒那麼高,事實上戰機的高性能發動機是難度最高的,還有就是你提到ws10踹振的問題,早多少年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殲11B停飛了一年,就是為了噴零件以及發動機踹振的問題排故,相關論文跟八股網上都有,而民用渦扇發動機也有難點,它的難點在於如何降低油耗,噪音,更重要的是要降低成本,而不是技術性能不能突破的問題
peterpan200206 wrote:
QC-70 在goo...(恕刪)
本以為你好像懂不少,不過看下來也只是水貨專家而已,大失所望,除了嘲諷,貶低,根本講不出什麼有水平的東西,而且在你的眼裡,自主研發就等於全部零部件或是全部技術100%都是自己的,恐怕這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做得到,包括歐美日,多多少少有引進國外技術或是使用它國零部件,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所有領域領先其他國家,在每個領域都做到最好,另外還有成本跟效率考量,以及是否值得投資,有必要投資,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在內的,比如日本自主研發的國產客機,還不是一樣買美國設備以及發動機,難道你就不可以說它是自主研發了?美國用日本數控製造發動機,難道你就可以說日本因為數控機床造得比美國好,材料技術也不輸美國,所以日本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就一定超過美國?而日本所有的技術都是原創的嗎?答案是:NO!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對付蘇聯,把大量先進技術轉移給日本,讓日本成為軍工生產基地,同時歐洲也一樣,把很多先進的製造技術轉移給日本,也讓日本在中國抗美援朝跟美越戰爭中大發戰爭財,工業也飛速進步跟擴展,才有了今天日本的科技地位,日本想取得高科技,其他國家對它也沒有封鎖,只要有錢就可以引進,而中國不同,歐美國家對中國很多技術是封鎖的,即使是民用領域也一樣,高端的很多東西跟技術都不賣給中國,也導致中國很多時候只能走仿製的道路,或者中國只能完全靠自己,但21世紀的今天,你要擁有先進技術或是打入國際市場,閉門造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須要引進國外技術,哪個國家不是這麼做?歐洲國家也都是相互合作,互相引進彼此的高科技技術,促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不是只有中國這麼做的,美國科技之所以全球領先,還不是因為全世界挖人才,你以為它的技術都是靠美國人自己搞出來的嗎?中國當然也可以這麼做,只要有錢,除了培養自己的人才之外,也可以全球到處挖人才,只要你給得起錢,沒什麼不可以,也值得這麼做!人才就是錢,有人才就有源源不斷的技術,就有源源不斷的錢可以賺,並擁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
peterpan200206 wrote:
QC-70 在goo...(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