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覺的模擬F-16訊號特性這件事在雷達訊號分析與過濾考量上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困難,它實際上不是模擬或創造出反射訊號,而是模擬戰機的飛行行為與反射訊號強度,比方說F-16標準巡航速度在0.85-0.92馬赫之間,爬升率是??m/s,RCS大約是4-5。因此該飛行器就必須要放大反射訊號,改變速度道0.9馬赫在4萬英尺飛行,所以它可以在敵方雷達上模擬F-16入侵!
從她的尺寸可以判斷這個MALD大約是巡弋飛彈的15-20%的重量,30-40%的長度。
基於以上這些敘述,這個MALD就不會是一個便宜的玩具,基於幾個以下的原因
1. 它必須能飛到至少0.95馬赫,可以飛到這個速度的小引擎不存在,巡弋飛彈引擎能有這個效率實際上是多年改進的效果,這顆引擎只有全部重新研發一顆來用。除非MALD被大量佈署,這顆引擎的投資平均到數百顆,費用將會是高昂的。
2. 如果以MALD應用考量,不是要工及特定目標,她的導航精度可以是用低價陀螺儀,但是不是大疆這種小無人機1.5USD的陀螺儀,它的GPS干擾以後只要能維持穩定的航向即可,但是這種東西是無法用來弓及地面目標,因為準確度不足,裝藥量太小,你要加入地形比對,就又增加價格,整個MALD的成本還是會接近一架巡弋導彈。
我們從另一個假設說起,比方說老共鐵了心,決定要製造1萬個這種型態的無人機用來干擾台灣的防空系統,因為大量生產就真的可以降低價格
1. 設計一顆新的小噴射引擎,並量產10000顆
2. 製作一個可以用來編隊飛行等級的慣性導航陀螺儀,我們估計是會在2000美金等級。
3. 調整訊號反射強度接近一架SU-27
所以用已經設定好的航向與目的,從運輸機上投下54架從大陸當面飛過台海,造成六個九機編隊在4萬呎高空飛越台海!
待續
利用不同物體特徵的反射訊號來分析與識別 這種方法需要相當大數量的樣本來分析
另外比對雷達反射訊號來"識別"威脅的種類也要很大量的訊號處理能力(大型電腦)
只是小型或戰場部署的雷達或許無法有這個能力 即使是神盾系統也不見得輕易辦到
MALD應該花了不少$$在模仿與發出反射訊號讓敵方雷達認為自己是被模仿的何種威脅
要不然當年波灣戰爭時MALD的基本設計也只是一個比較精巧的無人飛機罷了
我不是這個領域不了解如何調整雷達的反射 但要騙得了伊拉克空軍開火也是不簡單
個人沒有見過現代高質量防空雷達的運作不敢隨便下結論 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但是在民用雷達的領域 沒有裝詢答機的反射物體就是一個"點"罷了 根本就分不出來
沒有辦法分辨CESSNA跟Boeing 747 緊急狀況就是用左右轉讓雷達操作員來識別
Henry_S wrote:
它必須能飛到至少0.95馬赫,可以飛到這個速度的小引擎不存在
其實小型噴射發動機跟其他噴射發動機一樣都可以飛很快 怎麼可能不存在??
噴射航空器飛的速度跟發動機設計其實關係不大跟航空器的空氣動力設計比較有關
像"鯤鵬"這個等級的發動機裝了後燃器還是可以超音速 若設計得好超音速巡航沒問題
但一般航空器設計的巡航速度不會太靠近MACH 1 穿音速附近的阻力很大氣流也不穩定
馬赫數0.9應該就夠騙了 ADM-141C用的就是J700-CA-400發動機 可飛300公里以上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查理大講的雷達識別...(恕刪)
我們從空軍雷達操作員的識別談起,RCS大小是否看得出來? 答案是"是的" 分辨IDF與SU-27是否可以分辨? 是的 是由RCS大小,爬升速度,加速度與巡航速度 分辨,因此如過是我設計該模擬機就需要一個比較大推力的引擎,速度能快到至少0.95馬赫,才能模擬所有的性能,另外就是一整套不同大小反射訊號的龍柏透鏡,或是能改變反射訊號的某種角反射器。這個東西就出來了。
我們曾經糾結在模擬訊號這件事很久,談了很多種技術去用電子訊號模擬,但是到頭來都覺得不太可能這樣去幹,最終才想到應該是用角反射器與龍柏透鏡。
對老美來說用一個巡弋飛彈的噴射引擎去推送一個1/5重量的飛行器,我認為她們會做一顆新的。對台灣而言我們手上那顆小噴射引擎依舊太大,如果勉強用就很費油,推力過大,不必要呆重就會讓該飛行器要放大到能承載這個呆重,因此如果用原來的引擎,我估計我們的東西會是原來重量的1/3,尺寸也比較大很多!
我很確定這種小尺寸的空用噴射引擎不存在,因為我們找過!
Henry_S wrote:
對老美來說用一個巡弋飛彈的噴射引擎去推送一個1/5重量的飛行器,我認為她們會做一顆新的。對台灣而言我們手上那顆小噴射引擎依舊太大,如果勉強用就很費油,推力過大,不必要呆重就會讓該飛行器要放大到能承載這個呆重,因此如果用原來的引擎,我估計我們的東西會是原來重量的1/3,尺寸也比較大很多!
我很確定這種小尺寸的空用噴射引擎不存在,因為我們找過!
不好意思 識別的部分這雖然不是我想講的重點 但為何1/5或1/3大小???
開發的工程師們應該會想辦法把RCS與其他的飛行特徵的部分按照一架真的飛機來模擬
好像跟尺寸沒有甚麼比例?? 當年ADM-20跟B-52的比例就差異很大 當然用目視或熱影像就分出來
只是用雷達看起來 應該沒有太多的差異才對 我不是那一個領域的人 不懂就是不懂
另外 你們還找過噴射發動機??? 貴單位???
小型的噴射發動機其實很多 民用航空當中最小曾經看過 EJ22 turbofan 推力 700lb
巡弋飛彈多半在這個等級600到700lb這個等級 鯤鵬應該也是這個推力的等級
再小一點推力的多半用在滑翔機當作起飛用的發動機或個人噴射機
PBS TJ150 jet engine 337lb TJ100 jet engine 292lb 發動機本體才43LB而已
國產貨 H250 Technical data 275LB 發動機本體約50LB
更小的推力噴射機廠商其實更多 找不到合適的小型發動機 我是蠻好奇???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不好意思 識別的部...
但為何1/5或1/3大小???
(恕刪)
所以你找不到50-600lb之間的噴射引擎! 我們找過了! 拿50lb的做試驗,最高速度只有約400-450公里,它的噴流速度只有500多公里的樣子。
我們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1/5 1/3是指無人飛機重量,因為大一點無人機引擎裝在較小的機體上會有過多重量與過剩推力的考量,飛機可能無法縮到那麼小。可是如果真要模擬超音速性能,那麼原來那顆引擎的推力算起來可能還真的剛好! 用巡弋飛彈的渦噴引擎剛好夠用來做小型無人機的超音速巡航。
jfkcity wrote:
不用理他,八成是去抄來的!...(恕刪)
你還沒資格討論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