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0609 wrote:美軍在優秀的飛行員+強大的體系+其他更強的空優機加持之下仍然是無敵的..... 不過放眼地球,也的確沒有其他國家空軍可以像美國空軍一樣的可以維持幾十天以幾百甚至上千架次投射百噸火力以上的能力。所以說無敵,也是對啦
小弟是不太知道“正相關”的意思啦,不過F-15主翼翼尖、垂直尾翼翼尖都有電戰天線;Su-27系列也是分布在主翼與垂直尾翼上。歐洲颱風戰機主翼翼尖兩端各有一個。這些明顯外露的天線小弟目前還沒在F-22上看見過﹝有的話還請告知﹞。其他正在研發的匿蹤戰機將來或有或無,暫不討論。目前看來,屬於電戰系統之一的天線似乎不能隨便在匿蹤戰機上露出來,這之間應該有些關係吧?
據小弟所找到的公開資訊來看,F-22的AN/ALR-94有超過30個天線遍佈在包括機首、機背、主翼前端、翼端、水平尾翼、垂直尾翼的機身四周。如果光看照片的話是看不出來的。所以小弟認為整合是整合了,但沒有如您所說“沒有像以往得在機身各處安裝電戰天線得設計”。我個人認為這些被隱藏起來的天線跟提昇隱形能力有關,因為降低雷達波反射其中一項技術,便是減少機身上通訊、導航及偵測天線的柱狀或鰭狀物。這些“凸起”會破壞機身線條的平滑或連續性。這種平滑或連續性被破壞的話,原本散、折射的雷達波很有可能會變成反射波﹝訊號反射回到敵方雷達接收器上﹞。對防空飛彈或戰機常用的I(X)或J(Ku)波段來說﹝差不多8~20 GHz﹞,如果機身或機翼上有延伸出的天線,這些波段會很容易形成角反射,讓戰機雷達截面積增加。
pw5stf wrote:不過放眼地球,也的確...(恕刪) 雷達告警機響起來的時候,晏鷹搏的神經一下繃緊了。其他三架J-11B的飛行員也緊張起來,因為那種聲音意味著,他們已經被敵機的火控雷達鎖定,而他們連敵機在哪都不知道。警報聲只持續了幾秒鐘。看了眼熄滅的報警燈,晏鷹搏突然笑了起來。「媽的,二部真牛比,連這都搞對了!」晏鷹搏低聲咒罵一句,輕搖操縱桿,讓飛機左右晃動了幾下。後面,三架J-11B做了同樣的動作,表示明白長機的意思。現在,晏鷹搏得掐著指頭計時了。大約十五秒後,領隊的J-11B首先以七G過載側滾,三架尾隨的J-11B立即跟進。五秒鐘內,四架J-11B的航向改變了九十度,轉到西南。因為同時開啟加力燃燒室,所以J-11B還在加速。再過三十秒,四架J-11B的飛行速度將達到一點五馬赫。七十多公里外,羅伯特上尉目瞪口呆的看著控制台中央的平板顯示器。幾秒鐘前,他發射了四枚AIM-120D,右後方的僚機也發射了四枚導彈。敵機像知道上尉發射了導彈,隨即做切向機動,而且還在加速!巧合嗎?羅伯特上尉一時有點不知所措。APG-77是美軍最先進的火控雷達,比F/A-18E/F上的AGP-73與F-35的AGP-81先進得多,除了探測距離超遠之外,還具有低可探測性。在之前的空戰中,人民軍Mig-29的雷達告警機就沒有發揮作用。難道中國空軍有更加先進的雷達告警機?想清楚這個問題前,羅伯特得考慮另外一個問題:要不要再次啟動火控雷達,為開始發射的AIM-120D提供中繼制導。發射導彈前,上尉只讓火控雷達工作了十秒鐘。因為只有四個目標,AGP-77能同時鎖定八個目標,所以僚機沒有啟動火控雷達,而是通過數據鏈獲取長機的火控數據。為了保證隱蔽性,羅伯特把導彈設置為中程慣性制導。這樣一來,就能關閉火控雷達,不用繼續照射目標,導彈在慣性導航系統的控制下,飛行大約六十公里,在離目標大約二十公里時啟動主動雷達導引頭,自主搜索目標,然後發起攻擊。現在,目標航向轉變了九十度。等到八枚AIM-120D啟動主動雷達導引頭,四架J-11B已經在四十多公里外,離開了導彈的攻擊區域。要讓導彈咬上敵機,就得使用其他制導方式。要麼用火控雷達持續照射目標,讓導彈的導引頭以被動方式工作,接收目標發射的雷達信號。要麼發出中繼制導指令,讓導彈按照戰鬥機的命令轉變航向,朝目標飛行。兩種中繼制導方式都得再次啟動火控雷達。前者需要讓火控雷達持續工作,後者需要戰鬥機發出無線電指令。不管怎麼做,F-22A的隱蔽性都將蕩然無存。J-11B能夠探測到AGP-77發出的捷變雷達信號,也就能探測到無線電指令,從而大致確定F-22A的方向。中國戰鬥機上肯定有中程導彈,而且射程不比AIM-120D短,說不定會朝F-22A所在的方向發射導彈。遭到導彈攻擊,F-22A必須規避,從而錯過再次攔截的機會。只要敵機夠聰明,就會在這個時候加速逼近。J-11B的極限速度是二點四馬赫,在萬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能達到二點一五馬赫,而F-22A的極限速度只有二點零馬赫,在萬米高度上最多達到一點八馬赫。不能一舉擊落四架敵機,就得與敵機格鬥。引導已經發射的導彈,還是等待下一次機會?羅伯特上尉猶豫了幾秒鐘,隨即決定選擇後者。任務指令很清楚:消除中國戰鬥機對預警機構成的威脅。四架J-11B轉向後,不再對預警機構成威脅。只要隨同轉向,就能確保J-11B無法攻擊預警機。在心底,羅伯特上尉還是有點畏懼中國戰鬥機。不是說害怕打不贏,而是中國戰鬥機的表現,讓他非常吃驚,讓他擔心還有其他的未知因素。晏鷹搏並不擔心什麼,他的任務就是拖住美軍制空戰鬥機,讓FBC-1C完成轟炸。向西南飛行了大概二十秒,晏鷹搏收到預警機發來的最新空情,兩架F-22A隨同轉向西南,就在東南七十公里外。美國佬還真難纏!晏鷹搏掃了眼空速表,快到一點五馬赫了。轉向迎戰,還是繼續糾纏?晏鷹搏不得不權衡利弊。FBC-1C機群已經到達黃海上空,大約二十五分鐘後到達投彈區域。在此期間,絕對不能讓美軍戰鬥機溜走。轉向迎戰的話,能堅持二十五分鐘嗎?晏鷹搏看了眼油料表,指針正在飛速轉動,剩餘燃料最多堅持半個小時。如果關閉加力燃燒室,還能飛行一個小時。「媽的,早知道開始就節約點了!」晏鷹搏忍不住咒罵了一句,隨即又笑了起來。以這個速度向西南飛行二十五分鐘,早就進入中國領空了。美軍再笨,也不會進入中國領空。最多再過十分鐘,兩架F-22A就會調頭返航。讓它們去對付FBC-1C?絕對不行!晏鷹搏沒再遲疑,立即打開編隊通信頻道。「兄弟伙,想跟美國鬼子刺刀見紅嗎?」「頭,我們聽你的。」三名隊友的回答整齊劃一。「那就跟我來,看看誰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擊落『猛禽』的飛行員。」長機率先轉向,三架僚機迅速跟進。晏鷹搏沒有撲向F-22A,因為他不知道F-22A的具體位置,他的目標是三百公里外的那架E-3D。轉向時,四架J-11B的速度突破了一點五馬赫。晏鷹搏非常清楚,能不能逼近F-22A,還得看能否邁過下一道鬼門關。F-22A在執行空優任務時,在機腹的中央彈艙裡攜帶六枚AIM-120D,在肋部彈艙裡攜帶兩枚AIM-9X。如果美軍飛行員信心十足,就會在第一輪攻擊中向每個目標發射兩枚導彈,那麼現在兩架F-22A的彈艙裡還有四枚AIM-120D,在第二輪攻擊的時候就只能向每個目標發射一枚導彈。迎頭攻擊時,AIM-120D的平均命中率為百分之八十。晏鷹搏必須賭一把,把賭注全部押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上。如果美軍戰鬥機集中火力攻擊兩個目標,把命中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然後與剩下的兩架J-11B格鬥,晏鷹搏就得跟隊友比運氣。既然是比運氣,就得讓四架J-11B受到攻擊的機會變得均等。三名隊友跟晏鷹搏合作好幾年,非常瞭解小隊長,知道小隊長要跟美國佬拚命,所以轉向後,三架僚機加速跟上,與長機並肩飛行。晏鷹搏的J-11B在最左側,另外三架J-11B在右邊一字排開。四架J-11B再次轉向逼近E-3D,羅伯特上尉義不容辭的迎了上去。與晏鷹搏猜測的一樣,羅伯特準備攻擊的時候,必須在同時攻擊四個目標與重點攻擊兩個目標之間做出選擇。如果沒有之前的事情,上尉會同時攻擊四個目標。對方已經避開一輪攻擊,證明被雷錫恩公司吹得神乎其神的AIM-120D並不可靠。中國空軍有膽量挑戰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肯定有一些拿手絕活。在上尉看來,分散火力很有可能得不償失。先干掉兩架敵機,再與剩下的兩架敵機格鬥,才是最佳選擇。再先進的雷達也無法從四架一模一樣的戰鬥幾中分辨出誰是長機、誰是僚機,所以選擇攻擊目標時,羅伯特鎖定了中間那兩架J-11B。如果攻擊得手,說不定能迫使剩下的兩架敵機散開,為格鬥創造有利條件。這次,兩架F-22A都啟動了火控雷達,分別鎖定兩個目標,進行交叉攻擊。雷達波以光速傳播,四架J-11B的雷達告警機幾乎同時響起。「兄弟伙,開始了!」晏鷹搏沒有規避,而是迅速開啟火控雷達。即便被F-22A壓著打,也不能什麼都不做,總得有所表示。羅伯特打開彈艙門、發射導彈的時候,F-22A的雷達告警機也響了起來,表明對方已經鎖定了他們。上尉遲疑了一下,還是把導彈發射了出去,才關閉彈艙門。雖然只有幾秒鐘,但是足以讓J-11B的火控雷達獲得必要的數據,然後用SD-10發起攻擊。這種攻擊有意義嗎?別說羅伯特不擔心,連晏鷹搏也不抱多大希望。SD-10對J-11B的鎖定距離為二十公里,對F-22A的鎖定距離最多兩公里。只要F-22A在發射導彈之後把航向偏轉五度,就能避開SD-10。如果F-22A的飛行速度較慢,還能通過急加速的方式,在SD-10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之前與導彈錯過。因為J-11B的火控雷達只能在四十公里左右發現F-22A,無法在此之外為SD-10提供中繼制導指令,所以無法把導彈導向目標,或者讓導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提前啟動。雙方的開火距離在六十公里左右,等到J-11B發現F-22A,SD-10已經偏離了目標。射失一批導彈沒什麼,進入目視範圍前,晏鷹搏還有一次攻擊機會。只是在此之前,他們得應付迎面射來的AIM-120D。看到中間的兩架J-11B突然躍升,然後向萬米下的地面俯衝,晏鷹搏立即瞪大眼睛,看著前方的天空。導彈已經逼近,而且鎖定了那兩架僚機。萬米高空沒有云層,天空藍得讓人目眩頭暈。看到了,四枚拖著白色煙跡的導彈正在轉向,追逐那兩架J-11B。導彈迫近時,兩架J-11B都拋出了雷達干擾彈,隨後釋放拖拽式誘餌。干擾彈沒有發揮作用,AIM-120D的制導系統記住了J-11B的信號特徵,抗干擾能力特別強。拖拽式誘餌只能欺騙一枚導彈,同時對付兩枚導彈的成功率非常渺茫。首先躍升的二號僚機俯衝了四千米,被導彈追上,拖著濃煙墜向地面。三號僚機俯衝到一半,以超過九個G的過載拉了起來,想甩掉導彈,結果不但沒能擺脫導彈,飛行員還被高過載壓得無法動彈。天空中,只有一朵降落傘。晏鷹搏沒為戰友陣亡感到悲哀,因為他要為戰友報仇!
abc003 wrote:雷達告警機響起來的時...(恕刪) 這模擬空戰小說寫的有夠重視技術細節真是硬派小說....................看到從遠處天空中劃過的幾道煙跡,羅伯特上尉鬆了口氣。出現在平板顯示器上的空情一目瞭然,兩架遭到攻擊的J-11B已被擊落,剩下兩架還在逼近。羅伯特非常佩服中國飛行員的膽量與魄力,可是他並不贊同中國飛行員的做法。已經取得的戰果讓上尉堅信,兩種不同時代的戰鬥機對抗,勝負沒有任何懸念。進入到格鬥距離又怎麼樣?F-22A有世界上最先進的AIM-9X格鬥導彈,還有完善的頭盔瞄準系統。雖然J-11B也有頭盔瞄準系統,但是那種在二十多年前、由前蘇聯開發的東西,根本不能與美軍的最新成果相提並論。至於格鬥性能,F-22A更是勝出一大截。只是,羅伯特沒有高興多久。雷達告警機響起時,上尉迅速掃了眼空情數據。四十公里!J-11B的火控雷達能在這個距離上探測到F-22A!?果真如此,中國的雷達技術還真不是吹出來的。警報聲變成長鳴時,上尉又掃了眼空情數據。三十公里。這是J-11B火控雷達鎖定F-22A的距離。那麼,中國戰鬥機將馬上發射導彈。「傑裡,跟著我!」「明白!」聽到僚機駕駛員傑裡少尉的答覆後,羅伯特首先把油門桿推到底,等了幾秒鐘,才把戰鬥機拉起來。這套規避動作,與用在其他戰鬥機上的完全不一樣。F-22A量產前,美軍就利用先期交付的幾架驗證型機,摸索新的空戰戰術。規避敵機發射的導彈,正是新戰術中的一種。如果羅伯特駕駛的是F-15C,在敵機發射導彈後,首先做切向機動,然後俯衝加速,等導彈迫近再急速爬升,爭取把導彈的燃料與動能耗光,讓導彈無法追上戰鬥機。因為F-22A的推重比更高,加速性能更加突出,所以沒必要搞得這麼複雜。敵機發射導彈後把飛行高度提高五千米以上,讓導彈跟著爬升,再俯衝與第二次爬升,就能耗光絕大部分中程空對空導彈的燃料。中國空軍的SD-10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只能持續工作二十秒,動力射程僅為三十公里。雖然優良的外形設計,讓SD-10的最大射程達到八十公里,但是在三十公里外,只能靠慣性飛行。把握好時機,讓SD-10在動力射程內爬升,使導彈的速度達不到標稱的四馬赫,然後俯衝把導彈帶到低空,再次爬升時,導彈的速度會迅速減慢,而且靠慣性達到的高度將非常有限。用同樣採用火箭發動機的AIM-120B,美軍早就證明了這種規避戰術的有效性。能否避開導彈,關鍵在F-22A能以多快的速度爬升。此時,兩架F-22A的彈艙裡只剩下格鬥導彈,機內燃油用掉百分之六十,重量僅有十九噸,兩台F-119發動機產生了二十八噸的推力,推重比接近一點五。即便垂直爬升,戰鬥機的速度也沒降低。這還不是F-22A的極限加速性能。因為噴氣發動機的推力會隨著高度降低,所以在萬米高空,能在海平面上產生一百五十六千牛推力的F-119只能發出一百三十五千牛的推力。即便如此,F-22A的爬升性能也足以傲視群雄,讓J-11B望塵莫及。爬升了三千米,隨著發動機推力進入快速衰減階段,F-22A的速度才開始降低。到達一萬八千米,花了近三十秒。這時候,羅伯特看到了從西南方向上飛來的導彈。SD-10的爬升速度也在降低,表明已經超過了動力射程。上尉沒有遲疑,立即讓戰鬥機滾轉,進入俯衝階段。二十公里外,晏鷹搏目瞪口呆的看著遠方那兩個小黑點以驚人的速度衝向地面。「老四,別讓狗日的跑了!」「頭,我盯著的!」晏鷹搏沒有時間感嘆F-22A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他得控制火控雷達,繼續為SD-10提供引導信息。兩架J-11B沒有俯衝,因為火控雷達有下視下射能力。更重要的是,兩架F-22A要想擺脫導彈,俯衝肯定辦不到,因為導彈的氣動外形比戰鬥機都好得多,俯衝加速性能更加突出。要不了多久,那兩架F-22A就會爬升,回到萬米高空。J-11B的垂直機動性能本來就不怎麼樣,必須搶先佔領有利高度。在F-22A再次爬升時逼近,用PL-11發起攻擊,有很大的把握一擊斃敵。羅伯特沒有發現逼近的J-11B。滾轉俯衝產生的巨大過載,讓他連手都抬不起來,哪會注意到二十公里外的敵機?俯衝階段,F-22A與導彈的距離不但沒有拉開,反而縮小了許多。雖然離地面還有大約三千米,但是導彈告警聲已經變成長鳴,意味著導彈與戰鬥機的距離不會超過兩百米,上尉再也不敢遲疑了。拉起戰鬥機之前,上尉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拋出干擾彈。干擾彈能不能干擾導彈並不重要,關鍵是為戰鬥機贏得幾秒鐘。因為受飛行員體格限制,戰鬥機的最大允許過載只有九G,任何一種先進空對空導彈的最大過載都在三十五G之上,一些比較變態的導彈,比如以色列的「怪蛇5」,最大過載高達五十G,所以在導彈逼近的情況下,戰鬥機直接改出俯衝,只會就像之前被AIM-120D擊落的那架J-11B一樣,主動送到導彈跟前。必須首先釋放干擾彈,讓導彈暫時失去目標,才有機會再次爬升。在過載高達九G的情況下,動一下手指頭都很困難,更別說伸手摁下控制面板上的干擾彈發射按鈕了。羅伯特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辦到,跟在他後面的傑裡少尉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見到長機投放干擾彈,傑裡少尉的第一反應不是投放干擾彈,而是拉起操縱桿。他的處境,讓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晚一點拉起來,很有可能進入干擾彈撒布區,甚至會進入長機尾流區。如果發動機吸入異物、或者是長機的尾氣,肯定會停車。在這個時候喪失動力,就算後面沒有導彈,也會一頭撞到地面上。拉起操縱桿,過載稍微降低一點後,傑裡才騰出一隻手,去摁發射干擾彈的按鈕。只是,太遲了。導彈的俯衝速度超過四馬赫,而在改出俯衝、轉為爬升的時候,F-22A的速度降到了音速以下。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對導彈來說僅僅是零點幾秒的事。傑裡的手指頭還沒碰到干擾彈發射按鈕,第一枚SD-10就在戰鬥機後方大約十五米處引爆,隨即第二枚SD-10在戰鬥機背部座艙後面五米處引爆。橫飛的彈片不但打壞了並排安放的兩台發動機,還打穿了座艙蓋,擊斃了裡面的飛行員。F-22J墜向地面時,之前咬住長機的兩枚SD-10衝出干擾彈撒布區,重新鎖定目標,又相繼擊中僚機,把僚機炸得凌空開花。傑裡的犧牲,拯救了羅伯特。因為急躍升時損失了太多速度,所以長機能不能及時離開兩枚導彈的攻擊範圍還是個未知數。羅伯特回頭看了眼,沒有見到降落傘。一股悲痛感從上尉心底冒了出來,傑裡跟他合作四年,去年才當上父親,羅伯特還是小傑裡的教父。只是,這個時候悲痛沒有任何意義。上尉剛剛回過頭來,就看到迎面飛來的兩架J-11B。情急之下,上尉哪敢多想,立即橫搖操縱桿,同時差動踩下腳踏板,讓F-22J橫滾著離開J-11B的攻擊範圍。「媽的!」晏鷹搏大聲咒罵了一句,拉起操縱桿,咬上了F-22J。他剛鎖定F-22J,還沒來得及發射導彈,美軍飛行員就反應過來。晏鷹搏有點後悔,因為在五秒鐘前,他有機會發射PL-11。只是見到F-22A優異的機動性能,決定靠近點再發射導彈。這個遲疑,讓他錯過了攻擊機會。還好,敵機在前面,優勢仍然在晏鷹搏手上。被J-11B咬住,F-22A只能不斷翻滾,讓對方無法鎖定,不給對方發射導彈的機會。只是,這並不表示萬事大吉。除了導彈,J-11B還有一門三十毫米航炮。只要被一枚三十毫米高爆彈擊中,F-22J就得完蛋。晏鷹搏的反應非常快,迅速把火控開關切換到航炮上。對準航線後,晏鷹搏沒管那麼多,先打了一個長點射,一口氣射出六十枚砲彈,空中出現了十二道橘紅色的光芒。這些砲彈中,每隔四枚就有一枚曳光彈,以便飛行員目視判斷彈道偏差。砲彈從附近飛過,羅伯特嚇出了一身冷汗,趕緊向左壓下操縱桿。晏鷹搏抓住了機會,或者說碰上了運氣。打完長點射,他就盯著左側,預判敵機會向左側轉向。這不是沒有根據的。科學研究表明,因為人的心臟在胸腔中的位置偏左,所以遇到危險的時候,絕大部分人的本能反應是向左側規避。現在所有航母的艦島都在左側,也是受此影響,以免飛行員在慌亂中駕駛戰鬥機撞上艦島。這次,晏鷹搏打的是短點射。射出的二十枚砲彈中,至少有一枚擦過了F-22A的機翼,突然出現在空中的油霧就能說明問題。只是F-22A所剩燃油不到百分之三十,而且全部在機身油箱裡,所以這枚砲彈沒能造成更大的破壞。這枚砲彈也提醒了羅伯特。在水平格鬥中,F-22A機動性優勢不夠明顯,不足以擺脫身後的J-11B。要想扭轉局面,必須把F-22A的特長發揮出來!上尉沒有遲疑,利用J-11B再次開火,航炮後坐力導致速度降低的機會,全力拉回操縱桿,準備擺脫對手!
眼看著F-22A在翻滾轉向的同時拉起躍升,晏鷹搏卻有力使不上。航炮的威力不小,那枚擦中機翼的砲彈說不定能讓一次性塑壓成型的機翼報廢,可是弊端也非常明顯。兩次點射,晏鷹搏的J-11B發射了八十枚砲彈。每枚砲彈的彈頭重二百四十多克,炮口速度為每秒八百六十米。根據動量守衡原理,可以大致算出,這八十枚砲彈能讓J-11B的速度降低每秒一米。對於飛行速度超過每秒四百米的戰鬥機來說,這個影響並不大。最大的問題是,航炮的攻擊距離比導彈近得多,長點射時J-11B與F-22A的距離不到八百米,短點射時縮短到四百米。因為緊追F-22A,所以J-11B一直在F-22A的尾流中,發動機吸入了F-22A排出的廢氣。雖然進氣量沒有減少,但是廢氣中的氧氣比空氣少得多,導致J-11B的兩台WS-10推力大減。結果顯而易見,F-22A加速爬升時,J-11B很難跟上。拉回操縱桿前,晏鷹搏掃了眼空速表。只有每小時一千四百公里,而且還在迅速降低。這個速度,J-11B絕對咬不住F-22A。讓敵機拉開距離,後果將難以設想。晏鷹搏沒有遲疑,立即撥動火力開關,切換到發射導彈的位置,隨後摁下按鈕,把左側機翼下的PL-11射了出去。此時,戰鬥機上的火控系統還沒有鎖定目標,剛剛發射的PL-11也沒有鎖定目標。沒有鎖定目標,導彈無非是一枚裝上火箭發動機的大號砲彈。晏鷹搏必須在接下來的幾秒鐘之內,用頭盔瞄準系統鎖定目標,戰鬥機上的火控系統才會自動把數據傳輸給已經射出的導彈。成功率肯定不高,正常情況下也只有百分之五十。戰鬥機正在做高過載機動,飛行員被相當於自身體重數倍的力量壓在座椅上,轉動頭部非常吃力。晏鷹搏沒有其他選擇,距離正在拉開,再過幾十秒,F-22A就將離開PL-11的攻擊區域。僅僅依靠意志,解決不了問題。看著PL-11從F-22A的機身下方飛過,晏鷹搏咬緊牙關,再次把右手大拇指壓在開火按鈕上。過載已經超過八G,還在繼續上升。達到九G時,晏鷹搏最多能堅持五秒,隨後會因為血液無法流入大腦,產生黑視、眩暈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厥。讓F-22A拉開距離,無異於自殺。既然是「自殺」,還不如放手一搏,把剩下的那枚PL-11射出去,說不定導彈能自行鎖定目標。視野變暗的時候,晏鷹搏摁下了按鈕。PL-11呼嘯而出,朝F-22A飛去。此時,晏鷹搏什麼都顧不上,也什麼都管不了。羅伯特的情況不比晏鷹搏好多少,F-22A的性能比J-11B好,並不意味著飛行員承受過載的能力更勝一籌。因為處於被攻擊位置,所以F-22A提前數秒鐘達到九G的最高過載。導彈告警機響起時,羅伯特把手伸到控制面板上,準備發射干擾彈與拖拽式誘餌。格鬥導彈採用紅外被動導引頭,得用紅外干擾彈。因為一些較為先進的格鬥導彈採用了紅外與紫外雙模式陣列導引頭,所以干擾彈不見得能夠欺騙導彈,必須用上能夠模仿戰鬥機輻射信號的拖拽式誘餌。與J-11B的外掛拖拽式誘餌不同,F-22A的拖拽式誘餌放在尾撐中,拖放距離超過五十米,足以讓確保導彈爆炸產生的碎片不會擊中戰鬥機。導彈告警機到底響了幾次,羅伯特根本搞不清楚。高過載下,流入大腦的血液大幅度減少,產生黑視前,會使飛行員的反應速度變慢,還會對飛行員的感官與思維造成嚴重影響。說得形象一點,就是使飛行員變得笨拙、遲鈍與弱智。羅伯特能做的,就是摁下發射開關。能否避開導彈,只能聽天由命。只能說,上帝在這個時候顯靈,護佑了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羅伯特摁下發射開關,投放干擾彈與拖拽式誘餌之前,第一枚PL-11已經與F-22A擦肩而過。因為沒有鎖定目標,所以導彈的引信沒有通電,沒在距離足夠近的時候引爆。等到干擾彈在戰鬥機後方散開,拖拽式誘餌完全放出,第二枚PL-11射來,而且鎖定了目標。只是,鎖定的不是F-22A,而是戰鬥機後面的誘餌。要是看到這一幕,晏鷹搏肯定會氣得吐血。還好,他沒有看到這一幕。視野完全變黑,意識變得模糊的時候,晏鷹搏憑本能壓下操縱桿,左右踏板差動,把戰鬥機從高過載中改了出來。飛「鐘擺」機動的時候,晏鷹搏遇到過類似的險情。按照賈定康教的辦法,他成功改了出來。那次的情形非常驚險,如果他沒有記住賈定康的話,或者反應慢一點,戰鬥機就會墜毀,他也活不了。這次的情況稍微好一些,至少飛行高度在七千米以上,他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視力恢復的時候,F-22A已經不見蹤影,J-11B正以飛快的速度衝向地面。「頭……頭……快拉起來……」聽到四號僚機的呼叫聲,晏鷹搏立即回過神來。肯定是爬升時損失了太多速度,改出時的動作過猛,飛行速度低於最低空速,戰鬥機進入了螺旋。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不盡快改出螺旋,戰鬥機肯定會墜毀。神智清醒過來後,晏鷹搏迅速掃了眼高度表與空速表。高度跌落了將近四千米,空速超過每小時六百公里,只是戰鬥機在飛速旋轉,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根本不受控制。晏鷹搏沒有驚慌失措,離地面還有三千多米呢。把油門桿推到底後,晏鷹搏首先放下全部襟翼與副翼,再把操縱桿推到底,讓戰鬥機在加速的同時穩定下來。努力立即收到效果,操縱桿上的震動表明,戰鬥機正在擺脫失控狀態。只是情況並沒好轉,晏鷹搏這時候才注意到左側的一號發動機已經停車。因為J-11B的兩台發動機間隔較遠,所以右側的二號發動機全加力運轉,產生的偏心力矩不但沒讓戰鬥機穩定下來,反而加快了旋轉速度。重新啟動一號發動機,還是首先改出螺旋?經驗告訴晏鷹搏,必須首先改出螺旋,才有機會重啟一號發動機。在螺旋狀態下,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很不穩定,強行啟動發動機,可能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甚至會因共振使風扇葉片脫落,打爛發動機。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而是經常發生。引進Su-27SK後,至少有一起事故就是因為飛行員在螺旋狀態下強行啟動發動機,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俄羅斯空軍在使用Su-27SK的時候,出現過低壓風扇共振,葉片脫落打穿發動機護罩的惡**故。憑經驗,晏鷹搏沒有多想,立即收起左側的襟翼與副翼,用右側襟翼與副翼產生的阻力抵消偏心力矩。這個操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J-11B的旋轉速度迅速降低,飛行速度也保持在最低空速之上。天旋地轉的感覺消失後,晏鷹搏又看了眼高度表。高度已經跌到三千米以下,不算太低,有足夠的把握重啟一號發動機。戰鬥機在空中啟動發動機,絕對不是汽車發動機點火那麼簡單。起飛前,戰鬥機都是由電瓶車供電,賦予發動機初始轉速,然後才往燃燒室噴油,由燃燒產生的壓力驅動渦輪。因為戰鬥機減重一公斤都非常困難、也很重要,所以絕對不會把笨重的電瓶裝到戰鬥機上。在空中啟動發動機,只能用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帶動渦輪。這就要求戰鬥機有一定的速度,以及較為平直的航線,讓氣流有足夠的速度、也足夠平順。做小角度直線俯衝,是重啟發動機的最佳選擇。因為放下了右側襟翼與副翼,所以J-11B的中心軸線與航向存在大約十度的仰角,讓晏鷹搏看不到地面參照物,只能全神貫注的盯住高度表、空速表與方位表,忽略了正在逼近的危險。J-11B的航向終於穩定下來,在他準備俯衝的時候,導彈告警機響了起來。那架F-22A殺回來了!?晏鷹搏一驚,立即回頭看去。經驗告訴他,如果那架F-22A殺了回來,肯定會從後方進入。經驗沒有錯,F-22A確實從後方進入。只是他沒有看到敵機,而是看到了被導彈擊中的四號僚機。導彈的近炸引信沒有啟動,直接撞擊四號僚機,由碰炸引信引爆了戰鬥部。雖然AIM-9X的戰鬥部只有十一公斤,裝藥量不到一公斤,但是烈性炸藥釋放的能量足以將J-11B炸得粉身碎骨。爆炸產生的火球迅速消散,四號僚機從進氣口處斷成兩截,包含座艙在內的前機身墜向地面的時候,晏鷹搏看到了朝他射來的AIM-9X,以及大約五公里外,正在加速逼近的美軍戰鬥機。還能做什麼?理智迅速佔據上風,肯定無法避開導彈,唯一選擇就是彈射逃生。最後關頭,晏鷹搏抓住了大腿中間的彈射手柄。他沒有立即拉起來,因為在導彈爆炸前彈出座艙,只會被橫飛的彈片與戰鬥機碎片打成馬蜂窩。只要導彈沒有打在座艙附近,他就有機會逃生。為此,就得把屁股朝嚮導彈,而不是把寬大的背部朝嚮導彈。晏鷹搏把操縱桿推了出去,讓機頭朝下,機尾朝上。感覺到機身劇烈震動,看到火焰從座艙外席捲而過,他才拽起彈射手柄。爆炸索炸飛了座艙蓋,彈射座椅的火箭發動機隨即點火。
abc003 wrote:眼看著F-22A在翻...(恕刪) 真是不錯看的空戰硬派小說很重視技術細節作者肯定有理工背景在一個陌生國家上空,晏鷹搏離開了這架伴隨他三年、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他所有親人的戰鬥機。中國空軍入朝第一戰,算不上成功,也談不上失敗。雖然空戰中,四架J-11B被擊落,隨後到達的八架FBC-1C遭到兩架F-22A攔截,當場被擊落六架,剩餘兩架立即拋掉彈藥,以兩馬赫的速度撤出戰鬥,轟炸行動徹底失敗,但是美軍的一架F-22A被J-11B用SD-10擊落,開創了這場戰爭的先河,也打破了F-22A的神話。從空戰交換比來看,美軍吹的牛皮已經被扎破了。F-22A服役初期,美軍放出豪言,F-22A與第三代戰鬥機對抗,空戰交換比在一比一百以上。現實是,即便把人民軍損失的Mig-29與Mig-21、以及六架FBC-1C算上,F-22A在空戰中的交換比也不到一比二十。如果以這場空戰為準,F-22A與J-11B的空戰交換比為一比四。用一架F-22A交換四架J-11B,吃虧的肯定是美國空軍。從價值上看,F-22A的單價超過兩億美元,除掉開發成本也有一億多美元,J-11B的單價僅為一千五百萬美元,大概十架J-11B頂得上一架F-22A。算上飛行員培訓費用,F-22A與J-11B的交換比在一比七以上,美軍才能佔到便宜。戰爭,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這場空戰,暴露出了中國空軍的問題,也充分證明了美軍的優勢。美軍有一百七十多架F-22A,參戰的有四十餘架,即便按照一比四的交換比,黃峙博拼掉全部資本也拿不回制空權。空戰發生的時候,黃峙博正在召開入朝作戰動員大會。現實中的困難,比預想的多得多。雖然在入朝作戰的問題上,各級指揮官的態度比較一致,沒有一名將軍反對參戰,但是在怎麼打的問題上,分歧比較嚴重。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沒有把握守住平壤?如果美韓聯軍從開城北上,問題還不太突出。第四軍團集體退守禮成江,第一軍團已經在載寧江與黃州川部署了防線,三道防線至少能堅守一週,等美韓聯軍攻到平壤城外,志願軍地面部隊已經渡過鴨綠江。海州失守,讓戰局發生了轉變。從海州上岸的美韓聯軍,直接插到第四軍團身後,切斷了第四軍團的補給線。不管能否圍殲第四軍團,美韓聯軍的主力部隊,即第二步兵師與韓軍第九裝甲師都將火速北上。在登陸部隊攻擊下,載寧江防線已是千瘡百孔,美韓聯軍很快就會向黃州川進軍,打開平壤的南大門。第一軍團崩潰在即,拿什麼守平壤?依靠平壤警備軍嗎?這絕對是個笑話,因為平壤警備軍就是金日正的「御林軍」,類似於中**隊中的稽查部隊與美軍中的憲兵。拿憲兵去打,有獲勝的希望嗎?守不住平壤,問題就複雜了。即便志願軍地面部隊能夠及時渡過鴨綠江,也不見得能在朝鮮北部地區站住,說不定會成為美韓聯軍的重點打擊對象。只是,這個問題絲毫不能含糊。鴨綠江一定要過去,而且越快越好。地面部隊渡江之前,必須穩住戰局,至少得保住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地區的主要交通要道與軍事基地。這個艱巨的任務,落到了空軍身上。美韓聯軍的地面部隊還沒打過來,主要以精確轟炸的方式打擊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地區的人民軍與基礎設施。必須頂住美韓聯軍的空中打擊,把制空權奪回來。這是黃峙博在動員大會上做出的第一個決定,也是當即下達的第一道命令:空軍、以及協助空軍作戰的海軍航空兵要頂住壓力,奪回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北地區的制空權,為地面部隊入朝作戰創造有利條件。會議結束後,廖文綱少將單獨找到黃峙博,匯報了剛剛發生的事情。在援朝作戰司令部,黃峙博是總司令、全權負責地面作戰,廖文綱為參謀長、兼空中作戰總指揮,還沒過來報導的徐褶濤為副參謀長、兼海上作戰總指揮。這三個人都是傅秀波直接任命的,也是陸海空三軍少壯將領中的翹楚。「你能確定?」「千真萬確,晏鷹搏上尉被擊落前,匯報了戰況,至少有一架F-22A被SD-10導彈擊落。」「立即匯報上去,記得召開新聞發佈會,重點宣揚我軍戰鬥機擊落了F-22A。」「有這個必要嗎?」黃峙博笑了笑,說道:「當然有必要,戰爭拼的不僅僅是實力,還有心理。F-22A的神話被我們打破了,絕對需要大肆宣揚。」「行,我馬上安排。」「你親自召開新聞發佈會,增強說服力。」廖文綱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對了,我們的飛行員呢?」「已經確定,有一名飛行員陣亡,另外三名飛行員中,只有一人落在朝鮮境內,陸軍特種部隊的營救小隊已經出發了。」黃峙博的眉頭跳了幾下,等著廖文綱說下去。「還有兩人落在韓國境內,其中一人是晏鷹搏上尉,就是他擊落了那架F-22A。」「一定要把他救回來。」「難度很大,畢竟我們沒有向韓國宣戰,如果派遣……」「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一定要把他救回來。」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能在空戰中擊落F-22A,也許是運氣、也許是F-22A存在某種缺陷。把飛行員救回來,他比我們更清楚該如何對付這種戰鬥機。」「明白,我去安排。」「不要惹上麻煩,搞不定的話,給李國強打電話,讓他幫忙。」廖文綱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此時,海洋島上,牧浩洋與龐躍龍正在向大隊的戰友介紹朝鮮的情況。受保密守則限制,兩人沒有提到去朝鮮執行秘密任務的事,其他人也沒問。把他們在朝鮮見到的、經歷的事情講出來,讓戰友對這個神秘國度有更多的瞭解,對今後入朝作戰有很大幫助。問題是,有什麼好說的呢?兩人在朝鮮的經歷並不多,最多只知道朝鮮百姓很樸實、環境保護得非常好、小溪裡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山區裡人跡罕至。這些東西,在總參提供的小冊子裡全都有。為了不耽擱戰友的正常訓練,牧浩洋與龐躍龍把時間安排在早餐之後。反正食堂夠大,足以容納全大隊一百多名特種兵。對從未去過朝鮮的特種兵來說,在早餐後聽兩名中隊長吹牛,總比守著電視機看早間新聞好得多。兩人吹得正帶勁的時候,曹安國被一名警衛叫了出去。「吳司令,你怎麼來了?」見到吳建軍,曹安國有點吃驚。「過來看看,聽說這邊的條件很艱苦,怕你們受不了。」吳建軍剛下飛機就趕了過來。「還好,有吃有住,場地也不小,只是大家都很心急,早晚都盼著上面的命令。」「現在在幹嘛?」吳建軍朝權且充當食堂的大帳篷看了過去。「牧浩洋與龐躍龍在向大家介紹他們在朝鮮的經歷。我覺得這對入朝作戰有幫助,安排他們在早飯後做匯報。」「他們的狀態還不錯吧?」「跟所有人一樣,都想早點打過去。」吳建軍笑了笑,說道:「我剛剛收到命令,廖文綱少將從援朝作戰司令部下達的。」「有我們的任務?」吳建軍點了點頭,不急不忙的掏出香煙,給了曹安國一根。「就在半個小時前,空軍打響了入朝作戰第一槍。」曹安國的眉頭跳了幾下,猜到了廖文綱下達的命令。「戰果還算不錯,聽說擊落了一架美軍的F-22A。」「誰這麼厲害?」「一個叫晏鷹搏的上尉特級飛行員。」「旗開得勝,好事。」吳建軍笑了笑,說道:「算不上勝利,我們的四架J-11B被擊落,一名飛行員陣亡,一名飛行員落在朝鮮境內,陸軍特種部隊已經出動了。還有兩名飛行員落在韓國境內,廖文綱要我們把他們救回來。」曹安國苦笑了起來。「我們總是揀別人剩下的,要是……」「廖將軍看得起我們,才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我們。陸軍搶著要,他還不給呢。」曹安國嘆了口氣,說道:「需要多少人?」「一支八人營救小隊,二部會給予全力配合,所以派與二部關係密切的人帶隊,要是去過朝鮮,那就更理想了。」「老吳,這不是點名要那兩個小子去嗎?」「一大隊有朝鮮族的嗎?」「沒有。去年來了兩個,不過都在考核中被刷下去了。」「早知道,就該把他們留下來。」吳建軍嘆了口氣,說道,「沒事,到了那邊,二部會派人接應。我給李國強打電話,讓他安排嚮導與翻譯。」「怎麼過去?」「廖將軍正在安排,定下來後會發到你這裡來。」曹安國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救人,就不能拖延,越快越好。」「你去找他們談談,把另外六個人確定下來,再挑選合適的武器裝備。」吳建軍把煙頭丟到地上,踩住蹭了幾下。「廖將軍說過,這次是秘密行動,黃司令不想惹上麻煩,所以最好偽裝成朝鮮人民軍。」「行,我知道怎麼安排。」「我去你的營房,等下帶他們過來。」曹安國沒再囉嗦,去食堂宣佈晨間訓練開始,然後把牧浩洋與龐躍龍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