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從仁安羌戰役開始 一...(恕刪)


六月十四日 在印度首都 德里 舉行 聯合國日閱兵典禮

新三十八師 派出一排 參予

在舉行分列式後 閱兵官講評

認為參予的十一國 從整齊 飽滿 壯盛

中華民國榮為第一

會後 印度總督 特別宴請

隔天報紙刊登 寫說:中國軍隊初到印度 歷經久戰 無任何盟國補給 卻無疲態

在檢閱的十一國當中 壓倒各國鋒芒 氣溫已達華氏一百零七度 士兵多有流鼻血

還能保持旺盛鬥志 爭取無上光榮!

使歐美各國 恆久以來 對於膚色 種族 歧視 的觀念 與態度 而有所更改!


後來又去 加爾各答 參予遊行

以前 英國不准有十人以上的華僑集結

這次就特准 全面開放 超過六千名的華僑 夾道歡迎 英國人主動參予

寫下近代戰史 國家軍隊 在海外歷史的新頁!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六月十四日 在印度首...(恕刪)


而在這同時 一大堆的遠征軍 進入野人山 已不見蹤影

派偵察機搜尋 直到七月中 才發現其中一支蹤影

丟下發報機 跟補給品

以後新三十八師 得知友軍同袍訊號與位置 立刻 進入野人山 搜尋搶救

其中第五軍兩萬八千人 只剩三千

第六十六軍 第二十八師 更慘 跟在後面 吃樹皮 五千人 只剩百餘人

以後就算接出來 氣候炎熱 疾病叢生 也多 病死異鄉!

就這樣 總共四萬多人 就因 愚昧 無知 的命令下

化作白骨 再也見不到親人!

而杜聿明 是士兵輪流抬擔架 抬出來的

被抬到 收容救護站

隔天 老蔣就派專機 把他送回重慶

這麼多優秀的青年 不是轟轟烈烈的戰死

而是早該死的無能命令 讓他們含恨而終

無語問天!!!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sly-1 wrote:
新增平反一位中華民國...(恕刪)

sly-1 wrote:
小補充

曼德勒

很高興又聽到一位長輩 得到平反!

在白恐時代 這算芝麻綠豆事

凡事 可以因為聯想 猜測 懷疑 穿鑿 附會 高興 陷人於罪 屈打成招!

但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 一定要還其清白!


也難怪 家父 提起 大小蔣跟陳誠 一定是四字經!

家父民國四十二年就已少校

孫將軍事件後 一直幹到民國五十六年還是少校!

沒打過仗的 卻一直升

他訓練的手下都已超過他

看破 升遷無望

退役 兩袖清風 白手起家 以後也成為億萬富翁

所以當家兄考上軍校後 家父就帶我們全家出國旅行 不讓我哥報到!

他認為半生戎馬 戰無不勝 出生入死 自己跟同袍 還有老長官 竟然是如此下場!

還幹甚麼TMD軍人? 為何而戰? 為誰而戰?


可是家兄在國外 偷偷寫信給宋長志

結果一回到家 辦公桌上就躺著 國防部長來函 特准延期入伍訓練

以後也是經過一番家庭革命 才有其後來的軍旅生涯

至於曼德勒 仁安羌 野人山 有一些補述跟看法 容後再述~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sly-1 wrote:
小補充曼德勒http...(恕刪)


你好 之前已看過北京檔案每個連結有三個單元

後來我問了家父有沒有吃到 所謂的 四人分一顆西瓜 所謂的犒賞!!??

他的眼神透露出 孩子你傻了嗎?的訊息


當初新三十八師 駐守中線曼德勒

西線由英軍全權駐守

結果英軍潰逃 還要由中線跑去西線救援

如今看來 個人認為 打仁安羌 救那些英軍 根本沒有必要!

因為一個七千多人的英軍 被兩千人日軍追著跑 救他們幹嗎?

沒有戰力 幹脆被俘 拖住日軍兵力

而不是 自己軍隊 東西奔波 損傷兵力 結果後防空虛 反讓敵人有時間 包抄後繞

而史迪威 無兵無卒 只有靠嘴 為了塑立威望 急於建功!

要把決戰 設於曼德勒!

結果是一廂情願 日軍先攻佔臘戌 先斷路 搶奪資源 造成指揮部恐慌!

然後是 杜聿明

聽到 日軍佔領了密之那 整個就縮了

自己還有幾萬大軍 日軍不過三千 竟然不敢一路轟過去!

反而叫大家 去爬野人山!!??

所有武器設備 全丟全燒 然後一路送死~

身上背負幾萬條人命的冤魂!!

竟然坐飛機回國了

不到半年 還升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飆甚麼髒話都沒用了~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這就只能怪老蔣了.......(握拳)
老是喜歡用一些小人....(譬如湯恩伯,這傢伙也是個爛咖!)
你說的113團劉團長是劉放吾將軍吧,也不用把他描寫成賣煤球般的悽慘啦,他後來移居到美國了。1992年4月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有約見劉將軍並當面感謝他的功績
連結:
http://ny.worldjournal.com/pages/full_nyb/push?article-%E3%80%8A%E6%96%B0%E8%81%9E%E7%9C%BC%E3%80%8B%E6%83%85%E6%B7%B1%E7%BE%A9%E9%87%8D%E9%90%B5%E5%A8%98%E5%AD%90+%E8%88%87%E6%9F%B4%E5%A5%91%E7%88%BE%E5%A4%AB%E4%BA%BA%E7%9A%84%E5%9B%A0%E7%B7%A3%20&id=22442806

不過雖說愛國是好事啦,但你文中太多東西太誇大了
waffe wrote:
你說的113團劉團長...(恕刪)


退役下來是甚麼情況?

到後來發展到甚麼狀況?

還輪到你說嘴嗎? 我這裡有一堆資料!

劉團長一家 以後到美國發展的好是老蔣 還是杜聿明的功勞嗎?

是的 孫將軍 跟 劉團長事後都有得到他國勳章

那實際參戰第一線的老兵呢?得到甚麼?

我們家裡目前每個成員都是富翁 但是家父當初沒得到勳章

所以按照你的邏輯 我們都過的不好?

當你看文章 連時空背景都搞不清楚 要討論甚麼?

這跟愛國也沒有關係!

誇大甚麼? 願聞其詳 有錯必改!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後來 國府利用中德貿易換來大量德國武器跟裝備 並聘請德國顧問 重新擴充整編成立第兩百師!

完全比照 德國編制 全球最新部隊 下轄各種機動化團 還有野戰醫院 修復工廠

在之前 民國二十六年德式裝備軍隊 總兵力二十萬人 在松滬會戰 粉碎了日軍 三月亡華的夢想!

然後 又新編了第五軍 把兩百師 納入 打下 所謂的 崑崙關大捷?

但 國軍 亡了兩萬八千六 傷一萬餘 失蹤八千 日本旅團 亡五千餘 傷兩千餘

問題是 杜 是 黃埔一期 蔣的愛將 天子門生 當時最好的都給他

犯錯了 還越做越高 後來犯下 重大傷害!

至於英國鋼盔 因為英軍兵敗如山倒 裝備遺棄一堆 那就不是正規了~(恕刪)


話說我無惡意,只是覺得您下筆的筆觸似乎無須刻意突顯"賣煤球"這個點,難道劉將軍當年奮勇殺敵是圖個將來封妻蔭子?況且8年抗戰大家為國而戰,又不是為老蔣而戰,戰後際遇如何關老蔣何事?而且您別忘了劉放吾將軍也是您狂批的"黃埔畢業生"。

個人認為,若真的想彰顯烈士遺風以效後人,就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因素加入其中,您文中大量類似的東西。
我從前面第三頁的文舉個例。

200師

200師主要是使用蘇制裝備的:
師砲兵團配置有12門俄製野砲
M 1927 76.2mm步兵砲:射程:4200m 重量:780公斤。
M 1909 76.2mm山砲:射程8550m 重量627 公斤。
M 1902/30 76.2mm野戰炮:射程13400 m 重量:1350 公斤。
M 1910/30 122mm榴彈砲:8940 m,1466公斤。

兩個戰車團配置:
蘇制T-26戰車
英制維克斯M1936型坦克
義大利cv33

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以3NC/6型卡車運送,主體使用蘇制輕兵器:
M1910馬克沁機槍
DP輕機槍
莫辛-納甘步槍
輕兵器不是絕對上列武器,國軍輕兵器種類繁雜,還是有使用其他國軍制式武器

搜索營
德制 Sd Kfz 221
俄製BT-5(也有資料說是編在戰車團)
俄製BA-3輪型裝甲車
俄製BA-6輪型裝甲車
以上為概略200師裝備狀況與編制

所以不知您所說的"大量德國武器跟裝備"是用在200師哪裡?制服、書籍、文件、還是油漆?當然有圖為證,頭盔是德式的。
還有您說的"完全比照 德國編制"是指什麼?德國最早編制的裝甲師,位於在魏瑪的第一裝甲師、吳茨堡的第二裝甲師和柏林的第三裝甲師,其編制都是兩個裝甲團560輛戰車,而兩百師把裝甲車全湊一起也沒300這個數,"完全比照 德國編制"從何說起。而且師屬砲兵團的編制也比當時德制的少很多。最多用參考來形容用到完全比照實乃言過其實。

當時中國能說完全比照德制師級編製列裝的只有官校的教導總隊而已。不是看到戴德國頭盔的部隊就是完全德裝備。

還有" 全球最新部隊"是何意?刻意突出重點?

另外英國式圓盤頭盔由於製造容易(裁一個圓形鐵盤放入鍛壓機一壓就好了),當時各界為了支持抗戰都大量捐贈該型鋼盔,所以該型鋼盔為抗日時使用量最大的鋼盔,但由於大多為土造的,品質良莠不齊很多都只是用生鐵製成,抗彈能力遠遜於英國正廠貨,不過是比戴布帽子來的強很多。

還有硬把淞滬會戰阻止日軍三月亡華之功加給德式師實在有失公允。當時全國各範圍內的各派系皆奉中央調令前來抗日,從滇系、奉系、桂系、川系、粵系、雜牌軍等都有參加,何以獨厚中央軍德械師?真正以中央軍德械師為主體的戰役是稍後的南京保衛戰,而德械師也大多葬送於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