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在空戰能力上的討論(好文分享)


pw5stf wrote:
轉貼軍事文章建議另開...(恕刪)


不用了

其實單純討論單樣武器作戰能力

本來就是科幻小說了
sp0609 wrote:
這就有點意思了!我也...(恕刪)


電戰和匿蹤本來就是正相關,電戰信號不管打干擾或欺騙 都要蓋住原雷達返波

雷達返回波的公式 回波強度與RCS成正比 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電戰是欺騙回波

RCS越低代表雷達返回波越弱 電戰設備更容易干擾返回波 這是電戰基本原理

去看EW的技術文章都會寫 Jamming信號 有在計算最低限度的干擾信號強度

Jamming信號必須要高於該強度否則會被雷達偵測到 而信號強度等於功率強度

因此Jamming信號強度與雷達截面積成反比 電戰在匿蹤機的表現不可能等同三代機

換算成電戰系統的工作極限功率 在匿蹤機的多信號干擾明顯是優於一般戰機的

同樣面對多雷達電戰和面對高強度雷達 傳統電戰必須付出數百倍功率於匿蹤機



L.A.1113 wrote:
電戰和匿蹤本來就是正相關...(恕刪)


看了兩遍也沒看到哪有說電戰和匿蹤是正相關,

倒是很明確的指出燒穿距離(burnthrough range)跟RCS正相關.

Annex C – JAMMING-TO-SIGNAL RATIO
http://ftp.rta.nato.int/public/PubFullText/RTO/AG/RTO-AG-300-V28/AG-300-V28-ANN-C.pdf

L.A.1113 wrote:
電戰信號不管打干擾或欺騙 都要蓋住原雷達返波

雷達返回波的公式 回波強度與RCS成正比 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電戰是欺騙回波

RCS越低代表雷達返回波越弱 電戰設備更容易干擾返回波 這是電戰基本原理



你的說明是正確的,

但是你的說明也只能指出在同等的對抗環境下,

RCS小的戰機可以用較小的功率完成"自衛性"的電子干擾,

也就是說匿蹤戰機在配合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縮短被燒穿的距離,

但是"攻擊性"的電子干擾就跟RCS沒有明顯的關聯,

舉個實例吧!

美軍陣中最強的電子干擾戰機並非F-22而是EA-18G咆嘯蜂,

美國空軍從EF-111退役之後就沒有專業的電戰機,

五角大廈因而在2008年一度要求空軍購買EA-18G作為替補,

但是美國空軍因為面子與財務的問題抵死不從....

其結果就是匿蹤性遠高於F-22的B-2出任務時也需要海軍的EA-18G支援:

美精銳機群 狂炸利比亞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199265


嘗到苦果的美國空軍後來派飛行員受訓操作EA-18G作為替代方案: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71324
美軍基於「空海一體戰」作戰理論的條令已於6月完成制訂,正等待美國防部批准


EA-18G雖然已經有一些聊勝於無的匿蹤措施,

但是本質上仍然是典型的美規四代重型機,

四代重型機改裝為電戰專用機上有幾個五代機比不上的先天優勢,

其一是原先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匿蹤的問題,

所以可以大剌剌的外掛各式干擾吊艙,

這對於作戰彈性跟日後升級都極為便利,

其二是龐大的機身可以安裝更強更熱的電戰相關設備,

五代機考慮到匿蹤問題只能以燃油散熱,

四代機死豬不怕滾水燙...找地方挖個散熱口就行了,

其三是與"自衛性"電子干擾只需要隱藏自己不同,

"攻擊性"電子干擾需要發出極其強烈的訊號來壓制對方,

這相當於抱個發亮的探照燈在天上飛,

與匿蹤的基本概念背道而馳,

所以專業的電戰機根本無需太強的匿蹤設計.

So....基於以上的原因,

即使洛馬一直聲稱F-35的電戰性能未來足以取代EA-18G,

但是美國海軍在規劃未來的"一體化防空作戰(NIFC-CA)"的時候,

EA-18G依然是電戰的重要主角,

而匿蹤程度及價格遠高於EA-18G的F-35C負責當哨戒機去送死.......
sp0609 wrote:
看了兩遍也沒看到哪有...(恕刪)



Burnthrough本身是和RCS無關 但是後方支援Burnthrough 和突穿機RCS還是有關

那一份文件公式就很清楚的描述 被電戰保護的戰機RCS還是直接影響到電戰信號J/S比

尖兵RCS越大 在突穿時EA-18G要用更強信號 去覆蓋尖兵造成的反射波 大RCS還是有問題

再者 後方Burnthrough不能代替對火控的Jamming 現代LPI/LO AESA是Narrowband

掃到F-35的Beamforming不一定會掃到後方EA-18G 既然沒有掃到 你想要它怎麼干擾?

EA-18G可以share一些電戰工作 但是不能完全負擔F-35在前面突出任務的電戰強度


真正會威脅到匿蹤機的是未來高功率雷達的成型 這種高功率雷達光靠干擾都不一定有用

F-22等級的RCS 遇上高功率的AESA雷達也會一定距離被偵測到 高功率雷達是會繼續縮小

氮化鉫材料及更多數量的TR module陸續出現在大型雷達 會讓合成波功率增加數十至百倍

換算為偵測距離來計算的話會成數倍成長


想要用傳統戰機做突穿大功率雷達任務 電戰必須要完全靠信號強度覆蓋回波 這是在比功率

如果EA-18G可以功率無上限狂打干擾 那老美的X band海基 SBX-1雷達就不用做那麼大了

捨棄匿蹤機 光靠四代半那種戰機的功率 就想在近距離燒過高功率陸基雷達 那也太夢幻


最後 在F-35面對AAM或SAM末端制導 RCS+電戰更是有關 到最終空戰都是由尋標頭解決敵機

被飛彈追擊的時候 低RCS加上電戰干擾 就是更容易讓飛彈脫鎖 甚至到燃料燒盡都鎖定不到

只有RCS沒有電戰 那飛彈在5公里內還是可能會鎖住匿蹤機 這些東西都不是EA-18G可以代替

不管怎麼算 RCS和電戰就是脫不了關係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們會認為這東西可以直接替換掉

L.A.1113 wrote:
電戰和匿蹤本來就是正...(恕刪)


那張圖不錯,剛好說明匿蹤的重要性,
F35不是送死,而是當刺客.
後面F-18和預警機才要躲遠一點.
這圖說明了網路戰的陣勢,
尤其是那Small Data Pipe.

沒有F35這種又匿蹤,網路又強大的新飛機.
這種陣勢用舊飛機擺出來,效果就沒了.
這也是中俄新戰機輸最多的地方.
L.A.1113 wrote:
RCS和電戰就是脫不了關係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們會認為這東西可以直接替換掉


美國海軍航媽艦隊的戰略部署
已經回答你的疑問了

高功率雷達與長波雷達、被動檢波系統等的發展進度美國比誰都清楚
也知道現行匿蹤效果最佳的B2都需要EA-18G護航
所以F35的定位就是炸彈卡車加上前緣節點感測的任務
關於JSF聯合打擊機計畫基本要求的空戰性能必須優於現行3.5代機
以F35的表現來說
JSF計畫是要一台RS6跑旅車
洛馬給的F35卻是一台ZINGER商旅車外加前半套空力套件
只能當炸彈卡車外帶犧牲掩護用

客觀來說
F35的半套匿蹤加上層出不窮的待解決問題
如果不是已經花了超過3900億鎂
這個政治責任沒人負擔的起
下場大概就跟C27J一樣
直接進了亞利桑那州沙漠

EA18G很容易就可以加掛任務所需的各式電戰莢艙等裝備
FA18/EF也很容易因應任務需求加掛各種任務莢艙包含電戰系統
還不必犧牲狗戰能力
速度、存活率、造價、後勤補保哪一樣不是優於西裝穿半套的F35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cwchang2100 wrote:


那張圖不錯,剛好說明匿蹤的重要性,


同意+1
如果F35前方或左右是F22......
對另一邊來說會更棘手.....

某些人舉例更諷刺
隱身在大型陸基面前無用
那沒隱身能力的怎辦?
通通拿去埋還是填?
別忘了 還不是完全看清
只是增加對隱形機的可探測距離

近身機動強
那也要有本事活到拼刺刀....
不是拿把刺刀衝機槍陣地
然後要大家陪他刺.....

唉....
Daniel Blue wrote:

美國海軍航媽艦隊的戰略部署
已經回答


如果18G這麼威
海航的18早就全換18G
外加15也換18G或是也改成15G
盟國的16也全部減半部屬 升為18G

為何不這樣做?

acelucifer wrote:
隱身在大型陸基面前無用
那沒隱身能力的怎辦?


就因為隱身在大型陸基前無效
所以3.5代電戰機直接以主動方式干擾
而不是像F35因為要兼顧半套西裝
搞的跑不快也沒本事貼身肉搏

匿蹤不好鎖
但導引攔截戰機至目視接戰距離絕對夠
F22被對方鎖住的距離可以逼近到離敵方11公里左右
就算遇見Irbis-E都可以逼近到近23公里才會被鎖
最大限度減少敵方反應時間
並在敵方鎖住前先行攻擊

半套西裝的F35到底能逼近到多少公里才會被鎖
就等F35服役再來看吧

超過3900億鎂
花完丟進亞利桑那
有誰可以承擔這種政治責任

任務可以重新分配
空戰不行就當F117用
可以當炸彈卡車加戰場前緣感測節點犧牲用
甚至拉F22來護航
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但丟進飛機墳場
這責任沒人扛的起
海軍本來就想增加採購EF18
是美國國防部不同意
自己人拆自己的台
那F35要賣給誰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Daniel Blue wrote:


就因為隱身在大型陸基前無效
所以3


那也要攔截戰機命夠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