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事件的軍事鎮壓暴徒與軍事剿滅台共的看法 "

舒穆錄富祥 wrote:
二二八事件起源於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的查緝私菸販賣事件,本省人發動暴動於隔天的二月二十八日,南京民國政府調動政府軍開始平亂於三月九日。如果說本省人的受難日是「三月九日」政府軍開始鎮壓以後的事,那麼「二二八」可說是外省人的受難日,外省人死傷大都發生於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八日,被發起暴動的本省人攻擊而死傷

霧社事件,不也是如此?
維基百科上,日本平民:死亡:134人、
228當時失控,據祖母說
當時任職警察的祖父跑走了
事件後日本時代相本收起來
直到解嚴後我才看到
且解嚴前是仇視外省人...
VincentLu1021 wrote:
國民黨政府在接收台灣時,雖然接收過程尚稱順利,但是官員貪污現象嚴重


這種造謠不遺餘力的廢文實在讓人覺得很悲哀, 事實上舊台幣換新台幣是穩定物價, 本來100萬只能買1公斤米, 現在10元就能買1公斤米, 居然能說成台灣人的財富被吃掉了, 那你為什麼不拿日幣1萬元的鈔票來買台幣1萬元的東西啊!

全台灣就你爸媽嗎(是不是真有講那些話先不論), 你當其它台灣人是死人是吧! 你知道在日本投降時台灣的稻米存糧幾乎都空了嗎? 你知道日本投降第二年(民國35年), 除了台灣外, 所有的日本占領區都發生饑荒嗎! 你不知道! 因為你以為日本人好棒棒! 你以為從中國運來的補給都是的日本人的恩惠!



當時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人的財產之後, 超過2/3是出售給台灣人你知不知道? 你不知道, 你以為全部被國民黨拿去了, 你還真以為蔡英文他媽是因為蔡潔生英俊瀟撒才去當小四? 別鬧了啦, 還不是一堆台灣人到處圈地, 先是圈日本人的地, 之後圈台灣人的地

新台幣的發行是穩定了物價與幣值, 你家有400萬, 買不到一斤米, 現在100塊, 可以買100斤米, 你自己說, 哪個有用! 畢竟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 台灣人只懂得數字大小

其實光看你這一段: "換新幣並不能救通膨,也不能穩定物價,這只是一個消滅政府債券的最糟糕手段

如果你認為中華民國政府消除惡性通膨的手段是最糟糕的手段, 那自己去找德國馬克崩盤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再來吧
davidymk
日本戰後還餓死一堆戰爭孤兒, 估計有數千人, 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螢火蟲之墓"台灣還沒這麼慘!
你可知道
假如沒有國民黨來台灣撈一筆
會有228這鳥事嗎

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幾百年來都是靠自已養活自己

外來者
只在在這塊土地殺人放火跟掠奪
西班牙.荷蘭.鄭氏.蔣氏................都是如此開始

日本人來台後
雖然一樣也是有殺人放火
最少日本佔領時期
台灣的基礎建設與醫療跟明.清時期實在好太多

日產出售給台灣人
我看是出售給逃亡來台灣
這些特權份子與中國貪汙腐敗的政權跟軍隊
舒穆錄富祥 wrote:
這種造謠不遺餘力的廢...(恕刪)

國民黨(陳儀)扣糧不發,導致糧價暴漲,民無糧可食,就是民怨主因之一。
不是漲幾成,而是漲數倍到數十倍。


lordkon wrote:
你可知道假如沒有國民(恕刪)

你的祖先也是來台灣殺人放火 ,殺的對象是台灣原住民
日本基礎建設是建立在日本人身上 , 跟被殖民者(台灣閩南人 客家人 原住民 更何況閩南人客家人還是日本人眼中的支那 也就三腳仔高等台灣人能享受)無關
至於貪污問題 日本人就是你口中貪污集團 還製造世人聞名的雲林大屠殺
腐敗的日本官僚
雖說乃木希典的清廉是日本聞名的,尤其他一上台,就以「腐敗的大和魂,將會挑起臺灣人的利慾心」
嚴格要求部屬,甚至埋怨來台官員薪水過高,結果引來反彈(二三○ 280頁)。
諷刺的是,就在他決心改革時,當時臺灣卻出現一位司法英雄,那就是明治 29年(1896)就任臺灣高等法院的高野孟矩院長,高野院長是個正直又不苟情面的人。他在台只要日本官員涉案,甚至只是拿人一瓶清酒,他就會深究到底(七十 135頁)。
由於他雷厲風行,舉發日本人罪行及日人在台造成的冤獄,造成日本朝野震動。
也使臺灣日本官員人心惶惶,總督府民政長官水野遵,也因此被免職。

但最重要的是他更追究日本兵在台的犯罪行為,並揭發假借鎮壓實行殺戮的醜聞。
尤其揭發「雲林事件」的濫殺,更是轟動日本,使臺灣總督府成為在野箭靶。
以板垣退助、田口卯吉為首的在野黨及媒體,開始圍剿日本中央。
但因總督府官僚過於腐敗,高野孟矩舉發的案例過多,加上曾任日本國債局長,新上任的民政長官曾根靜夫,因日本政府盼望借其長才,使困難重重的臺灣財務得以重建,但他卻對外發言,若高野孟矩在台一天,他就拒絕上任。

不得已日本政府只好在明治 30年(1897)6月,甘冒「違憲」惡名,將高野孟矩免職。
由於高野下台乃係勇於揭發貪污,因此使臺灣法院,包括台北法院院長山田藤三郎等多位法官相繼辭職,成為日本司法醜聞。
但總督府也因官僚腐敗,來臺 1年 4個多月的乃木希典,最後也被逼得離職,由當初保薦他出任總督的陸軍次長兒玉源太郎,不得不接續他為第4任總督。
縱觀乃木希典在台,最被讓人樂道的事蹟,乃是發現臺灣最高峰,明治 29年(1896)9月1日發現「玉山」,經過實際測量後,發現其高度為 3997公尺,為全台第一高峰,並由日本天皇命名為「新高山」。



tjptw wrote:
國民黨(陳儀)扣糧不(恕刪)
這種文就少發了
你要找這方面文多的是
爛費時間
「台灣與祖國隔絕半世紀,不意復歸祖國懷抱,頭一次發生聯繫,竟是由物價騰漲開始」

(葉榮鍾、台灣鹿港人、1900-1978)〔註1〕
台灣近十餘年來,台獨意識執政者,控制政府機器,掌控台灣歷史的解釋權。對二二八事件,執政當局以該事件中台人遭國軍鎮壓殺害為由,動用行政資源大肆舉辦各項紀念活動,甚至有規模號稱達百萬人的「手護台灣百萬人遊行」,將二二八事件「台殤化」,以撕裂族群傷痕的方式,凝聚部份台灣住民的台獨意識。(對日人據台期間在台屠殺數十萬人漢人與原住民的滔天罪行,及在台殖民化施政的滔天壓搾,執政當局卻完全無所紀念。對日人在二次大戰在各地的屠殺罪行,李登輝在其任職總統期間的1998年8月時甚至稱「日本雖然曾發動大東亞戰爭,但已結束50年,如今仍要提及往事,可說於事無補,……」,對日人何其寬恕)。〔註2〕

關於台灣目前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論述,主要有二:一為突出該事件是台灣人遭「中國人」大肆殺害的悲劇,但不提或極力淡化事件前八日全台動亂時,外省人曾遭「台灣人」屠殺乙事。二是透過歪曲史實並簡化的方式,將當時導致事變主因之一的米糧短缺與物價飛漲,全部歸咎於大陸人國民黨政府的貪污腐化。如今,在台灣教育界的初中歷史考題中,甚至出現如下考題「小華在準備歷史專題報告時,搜集到一首歌謠:『台灣光復真吃虧,餓死同胞一大堆,物價一日一日貴,阿山一日一日肥』,文中的『阿山』指的是大陸人」〔註3〕。台獨意識執政者不但將二二八事件台殤化地舉行全島制式性的紀念活動,並藉國家教育機器在初中歷史課程中推行醜化大陸人的抹黑教育,從而將大陸人與祖國污衊的一無是處,將祖國妖魔化,俾塑造反中國的台獨意識,其論述在台灣大有積非成是之勢。

台灣米糧短缺物價飛漲始於日據末期
1940年代初,由於戰爭的影響,台灣物資短缺物價飛漲,故日本殖民政府早在1941年時就已在台灣實施物資配給制度。1942年8月以後,更進一步地將幼兒、孩童、青少年、成人、老年等分級,就油、鹽、糖、火柴、味素、豬肉、食米等實施非常嚴格的配給;與此同時,美軍自1943年11月至1945年8月止,對台灣重要工廠、電力設施、港口及交通樞紐等實施持續長達一年八個月的大轟炸。全台火車頭及車廂遭炸毀者達1,392輛(占原有全部火車頭的48.0%、車廂的20.0%),全台工業也近於癱瘓,生產銳減。例如以1945年與1941年相較,發電量減少65.5%、汽油減產66.4%、煤減產72.7%、水泥減產62.5%、肥料過磷酸鈣減產97.7%。此外,台日間的貿易也因戰事幾近中止,1945年前八個月與1941年同期相較,自日本輸至台灣的貨物總值減少93.3%〔註4〕。

因此,隨著戰事的惡化,當時台灣物資極度匱乏,各種配給不足。以米糧為例,1944年時每人每月的米糧配給,最多僅能維持二十天左右。當時因米糧配給不足餬口,通常三餐祇能食得湯湯水水的稀粥,後來連稀粥都吃不到,僅靠蕃薯簽勉強度日。在物資如此極度匱乏的情勢下,即使實施嚴苛的配給制度,物價仍持續飛漲。例如以1938年時台灣首府台北市零售物價總指數為100.0,1942年時為147.5,五年間僅增加1.5倍,1944年時則升至500.6,1945年10月24日長官陳儀率員抵台接收時,物價總指數已飛漲約在2,000.0以上,與1942年相較,三年間增加13.6倍以上。也就是說,台灣的物價飛漲,早已發生在陳儀抵台之前。二個月後,1946年1月,該指數更躍至4,341.1,較1942年增加29.4倍。

日人發動一場無硝煙的經濟戰
1945年全台產米僅63.9萬公噸、不及豐收時期的一半,如果以當時全台全年消費量須88.6萬公噸計,不足量高達24.6萬公噸〔註5〕。據台50年的日本殖民官僚菁英,控管全台工農生產情形,他們對當時台灣米糧及各項物資的極度嚴重短缺情形,當然瞭若指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統治台灣時,無論如何也要殘酷地傾全力實施包括糧食在內的嚴格物資配給與物價管制,以防止台灣經濟崩潰。但就在應將台灣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台灣總督府居然連續頒布命令,解散台灣纖維製品、台灣更生物資、台灣橡膠製品、台灣皮革、台灣雜貨、台灣紙文具統制等各會社,廢止鮮魚、干魚、蔬菜、牛乳、藥品、水泥、玻璃、金屬、木材、木炭等各項配給統制規則〔註6〕。

日人蓄意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可說是戰後台灣經濟崩潰的開始。例如管制米谷的供出機關與配給機關喪失功能,原先緊繃的米谷管制一旦失效,就個別百姓而言,使得各地餐廳如雨後春筍,米粉與酒的製造大增,米糧消耗驟增。但米糧生產一年僅兩期,稻米是無法立即產出。故陳儀抵台一個月後的12月初,不但立即禁止米谷釀酒制粉,台北市也又開始配給食米〔註7〕,但為時已晚。就台灣整體社會而言,祇要稍加時日,必致原已極度缺糧的情形,更是急遽地加速惡化。

不顧台人死活,僅優待在台日僑日軍
台灣第一期稻作徵收期,約在每年八、九月間。故台灣光復時,台灣總督府已徵收部份稻米,並將其配發予在台的七、八十萬日軍與日僑。不但如此,當時在台日僑還接獲日本殖民政府的暗示,幾乎每戶均買留二袋米備用。故相對地又使台灣人的可消費米糧大幅削減。

在當時台灣物價飛漲的時刻,日據末期曾任台灣總督府主計課長的鹽見俊二,經美方麥克阿瑟司令部的許可(未經我國許可),攜帶大量由日本銀行印刷的紙幣,於1945年9月9日搭乘水上飛機專機抵台,發給在台日本官吏的薪水,並預付至的翌年的三月份,且包括至翌年三月止的退休金〔註8〕。換言之,使得在台日人手中持有充裕的貨幣,有能力大肆採購市場上本已極度缺乏的米糧等各項物資,這對當時台灣的通貨膨脹,無異雪上加霜又加雪。果其不然,一個月後的十月中旬始,台灣的通貨膨脹更加激烈〔註9〕。

對於當時台灣的嚴重缺糧與米價波動甚鉅,相信陳儀也是知道的。為安定人心,陳儀1945年10月24日抵台,立即於10月31日公佈《台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實施與日據時期米糧收購配給制度相似的全民配給,這也反映當時米糧不足的嚴重情形。然而由於前日本殖民政府嚴酷統治權威瓦解,原先負責米糧徵收配給機構鬆懈,無法推動米糧徵收,前由日人徵收的米糧,則又已由前台灣總督府配予日軍日僑,致長官公署無法掌握足供配給的糧食,各地警察機構也因政權交接,無法如日據末期般,有效執行米糧徵收與物價管制任務。當(1945)年11月,台灣米價已漸高騰,12月初有的物價已較四個月前的8月中旬高出數倍,有的甚至高十數倍。

祖國米糧與物資運台
1945年11月20日,長官公署接收「台灣重要物資營團」(日人統制貿易機構),設置台灣貿易公司〔註10〕(1946年2月改稱貿易局),直屬長官公署,積極解決米糧、肥料等物資缺乏問題。當時長官公署除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外,並積極籌購外米。故早在同年1月31日,即有越南西貢米5,000袋運抵台灣〔註11〕。此外,陳儀當局還曾呈請糧食部准由福建撥購賦米二十萬石,同(1946)年夏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谷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台灣〔註12〕。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並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台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23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在出口方面,則經辦茶葉、糖、樟腦、煤、鳳梨罐頭、水果、木材、大甲帽及大甲席等九類物資出口,當時運往青島的煤炭,就都交換了肥料〔註13〕。

陳儀抵台後,在短短的一年間內,先後從事戰後電力的恢復、交通的復原、工廠的復工、各級政府的重建、日僑日軍的遣返、台灣首次民主選舉的辦理等事。在如此沉重的工作壓力下,仍盡力解決物資糧食不足的問題。但由於前述日人設下糧食物資極度短缺的經濟絕境,尤其是米糧的生產,一年祇有二期,且勞力不足、肥料不足(1945年8月前太平洋戰爭空前激烈,台灣海上運輸中斷,原先完全依賴自日本進口的化學肥料幾全中止。1938年全台使用化學肥料39萬公噸、1945年卻使用不到0.2萬公噸)。尤其是屋漏偏逢連夜雨,1946年第一期稻作逢遇旱災,第二期稻作又於9月25日遭遇台灣當時十四年來最大的颱風。在全年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及至1947年初年關將近,一切物資需求再次驟增,致米價又再次大肆飛漲。

陳儀回天乏力
陳儀長官公署最終仍無法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終至二二八事件前糧食極度缺乏,糧價飛漲至台人難以想像的地步。然而對當時的全島台灣人而言,無論物價飛漲的原因為何?無論日人實施的是米糧配給不足的配給制度?實施的是如何嚴酷的物價統制?惟就其現實生活體驗而言,日據時代確未有過物價如此飛漲與米糧短缺之事,其導致台民對陳儀當局及祖國的強烈失望與不滿,甚至憎惡是可想見的,故陳儀實在陷入日本殖民官僚離台前所設下經濟戰的絕境。客觀地說,這種絕境,即使是今天的游院長、謝院長或蘇院長,也變不出糧食。更何況,當時陳儀實施民主,不但舉辦完全民主選舉,議會質詢,並且開放辦報,結果在輿論眾說紛雲的抨擊下,外加省籍矛盾,台灣廣大芸芸百姓,又如何能瞭解當時的真實情形,而教陳儀政府百口莫辯,終致釀成二二八巨變。

日人預見台灣將發生重大悲慘事件
日據末期曾任台灣總督府主計課長的鹽見俊二,深知台灣糧食短缺的嚴重性。因此,鹽見俊二早在1946年一月就已預言「糧食不足狀態可決定台灣今後數年之命運,也可能發生將決定在台日本人命運的重大事態。治安混亂乃起因於糧食不足」「今後的治安混亂將是非常可怕的」「中國的警察力尚未能防止如此事態之發生」〔註14〕。故從宏觀的(Macro)角度,檢視二二八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人臨離台灣前,所精心佈局一場無硝煙糧食極度短缺暨物價飛漲的經濟戰。

日人據台五十年,與台人同住台灣也長達五十年,享盡了二元歧視台人政策下的種種好處,也自台灣搾取了滔天財富,後期更是口口聲聲地日台一體。但是當日人明知台灣即將面臨糧食極度短缺的困境時,不但無一絲與台人同甘共苦之意,反而如此無情無義地落井下石,蓄意周密地發動如此慘烈的經濟戰,陷台灣同胞於空前的絕境與災難。凡歷史走過,必留下痕跡,身為受害者,我中國人應勿忘這段慘痛的歷史,並透過教育體系,告訴下一代歷史的真相。

〔註1〕葉榮鐘,《台灣光復前後的回憶》,李南衡編,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p.285.
〔註2〕李登輝,《接收日本杏林大學伊籐教授專訪/日本!請勿接受江澤民「三政策」》,《李總統登輝先生八十七年言論選集》,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9年6月,p.165.
〔註3〕李慶安,《某國中歷史平時考題摘》,《聯合報》,2006年4月15日,第A2版。
〔註4〕戚嘉林,《台灣史》,台北:自刊,1998年8月三版,pp.2244-2247.本文未註明出處地方,請參閱原著。
〔註5〕糧食局,《台灣光復後之糧政措施》,《台灣銀行季刊》,創刊號,台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1947年6月,p.211.
〔註6〕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台灣光復後之經濟日誌》,《台灣銀行季刊》,創刊號,台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1947年6月,p.229.
〔註7〕同〔註6〕,p.230.
〔註8〕鹽見俊二著,財團法人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秘錄.終戰前後的台灣》,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01年11月,pp.(1):19-25:
〔註9〕同〔註8〕,p.44.
〔註10〕同〔註6〕,p.230.
〔註11〕同〔註6〕,pp.232:235.
〔註12〕同〔註5〕,p.211.
〔註13〕貿易局,《台灣光復後之貿易設施》,《台灣銀行季刊》,創刊號,台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1947年6月,p.215.
〔註14〕同〔註8〕,p.71.◆
殺原住民
北方漢民族幾千年來的領土擴張
有少殺過當地的原住民嗎

再說
台灣早就經過明.清.日的統治
跟幾百年前的墾荒時代
早已大大不同

貪汙腐敗的國民黨特權份子來台灣後
就像無恥盜匪一樣
四處掠奪台灣人民的財產
國民黨掠奪台灣人民最大的私產
是土地改革所掠奪的田地

最貪腐 對大陸人民危害最烈的是
把大陸通貨準備的黃金
裝船帶到台灣 改穩定新台幣 抑制台灣惡性通膨

問題來了,
既然是掠奪
民進黨政府何時還原地主土地?
何時歸還大陸黃金?




lordkon wrote:
貪汙腐敗的國民黨特權份子來台灣後
就像無恥盜匪一樣
四處掠奪台灣人民的財產
每年都在消費228 ,到底還要玩多久~~
怎不去把日本荼毒台灣的歷史翻出來 !!
tjptw wrote:
國民黨(陳儀)...(恕刪)

戰後通貨膨脹是當時所有國家都發生的事
日本沒有殖民地可以掠奪
還發生饑荒
幸好台灣已經脫離日本
不然台灣人早就餓死了
哪來的228還有力氣殺外省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