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戰機史上最大的笑話---中國j-10戰機

反正台湾人只靠一张嘴了,自行脑补中共军力如何弱,不过打过以后才知道,当年土耳其或者泰国所谓对抗演习,后来证实都是造遥

tt0566 wrote:
反正台湾人只靠一张...(恕刪)


中國人可以靠吹牛造假

莊孝爺 wrote:
殲-7 , 抄自...(恕刪)



抱歉,是我的記憶混淆了殲教五/mig-17的關係跟殲教七/mig-21的關係。

是mig-17的蘇聯原版沒有帶“y”的教練型。
都忘了J-10下雨還會漏水

=======================
J-10座艙居然下雨會漏水??這不是很致命的問題,怎麼發展階段燈沒發現???
大大想想當中國J-10戰機和台灣IDF準備纏鬥時,宛如西部電影雙人單槍決戰的場面,這時突然下起大雨,只見中國J-10駕駛員高喊一聲

"暫停"然後拿出一把雨傘在座艙裡面張開, 用雨傘擋住不段落下了雨水後,說:開始-----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其實俄羅斯人很早就發現中國戰機下大雨就不敢起飛了 所以以後中國進攻台灣要先和台灣約好,晴天開打,雨天收工回家抱老婆
---大笑大笑大笑

=====================================
來源:中國航空報 作者:彭文晶
1977年恢覆高考的第一年,當過知青、做過工人的余曉中抓住了機會,從未間斷的學習積累讓他順利進入了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余曉中進入中航工業成都所,至今已20余載。他參與了殲10系列、“梟龍”等多個型號的研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練就了沈穩的心態和把控專業大局的能力。

殲10飛機裝備部隊後,部隊在使用中反映存在淋雨後飛機內部進水的現象。余曉中急部隊之所急,立即組織人員著手進行現象分析,牽頭規劃了淋雨試驗總體要求,並積極協調成飛公司共同完成淋雨試驗,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搜集分析,逐一提出解決措施,得到了總師系統的讚揚。在此基礎上,余曉中還組織總體專業與牽涉到的各專業進行多輪溝通協調,最終形成了防水設計總體方案,進一步提高了殲10飛機在外場的使用性能。

“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在余曉中看來,就是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準確的數據、每一張規範的設計圖、每一個經得起反覆推敲的方案、每一次卓有成效的組織協調,“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和態度。”(彭文晶)

moriarty1 wrote:
抱歉,是我的記憶混淆了殲教五/mig-17的關係跟殲教七/mig-21的關係。

是mig-17的蘇聯原版沒有帶“y”的教練型。

大家透過網路相互學習, 增長知識.
莊孝爺 wrote:
殲-7 , 抄自...(恕刪)


F-2部分倒是錯了,不是日本要抄F-16,是被美國逼得,日本自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F-16的構型其實是完全不符合日本的要求的,連美國自己都達不道標準的




voltes0 wrote:
F-2部分倒是錯了,不是日本要抄F-16,是被美國逼得,日本自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F-16的構型其實是完全不符合日本的要求的,連美國自己都達不道標準的

日本, 跟 以色列 一樣, 自身發展的科技被美方限制.

只好依美方 F-16藍本, 修改後自製為 F-2, 成另一體系怪獸( 超強的對海功能), 一些先進複材技術還被美方直接用在下一代機上.

日本 F-2 與 F-16



以色列 夭折的雄獅 LAVI



莊孝爺 wrote:
日本, 跟 以色列...(恕刪)


是,老美都對日本用F-16改出來的F-2性能嚇一跳,引進其中很多技術用於F-35 F-22上
從J-10A到J10B居然大改進氣道這種事可以確定老共對科技的掌握是很有問題的,很多測試應該要在開發階段就進行測試的工作,居然都放在下部隊去測! 我就很奇怪,對岸不是都很愛聲稱具備最先進的超音速風洞設備嗎,這些東西照理應該在風洞測試時驗證好再裝到飛機上試飛,結果卻是這樣離譜的在下部隊後大改特改,老共軍武研發的邏輯與嚴謹度都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

不只是人命不值錢觀念,可能連怎麼測試都搞不清楚,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荒腔走板的設計出現!

Charlie_H wrote:
從J-10A到J10B居然大改進氣道這種事可以確定老共對科技的掌握是很有問題的,很多測試應該要在開發階段就進行測試的工作,居然都放在下部隊去測! 我就很奇怪,對岸不是都很愛聲稱具備最先進的超音速風洞設備嗎,這些東西照理應該在風洞測試時驗證好再裝到飛機上試飛,結果卻是這樣離譜的在下部隊後大改特改,老共軍武研發的邏輯與嚴謹度都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
不只是人命不值錢觀念,可能連怎麼測試都搞不清楚,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荒腔走板的設計出現!


中國這麼做的理由當然是:搶時效 另外產品預先設計規劃 可能是一人一把號 沒考慮到後面改良升級..
反正中國又不會真與他國發生戰爭 邊做邊修就可以了...

但問題是 如果事先規劃設計過程有問題 只為了時效及便宜行事..
那真可能發生的問題 就如上面網友貼出來的 出了大包才知道 像J-10會漏水...
可能一大批先導生產 甚至批次量產產品 不是爛到不堪用 就是得再大修大改才能上線使用...

中國常吹噓自己的軍武技術水平 已經達到先進國家水平..
真相是: 軍武工業 尤其是一線武器 往往相當複雜且需高度整合技術 (如戰機與引擎科技)
即便你單一技術 可以達到或至少接近先進國家水平 但...
沒有好的設計規劃 不能有效整合每個技術環節...
就不會有一流產品... 而且往往亂砸錢之下 花了不少冤枉錢..
反而中國這樣的人治國家 少了有效監督機制 產品的潛在問題 絕對比美英等先進國家多得多...
不上戰場則已 上了戰場 就要完蛋或承擔很大風險..

中國很清楚這樣的後果 但是又必須搶著時效搞出一線自製產品 所以..
中國選擇的 就是一條相對可行的手段: 山寨.... 逆向工程..
不必重新設計 就可以把現有可用的技術"直接照抄照改"...
只是原廠絕對不可能告訴你 為什麼這個地方 會有這種設計 哪怕你得到授權生產...
這些都是人家經驗與技術的累積 才得到的結論 告訴你"所以然" 等於賣了自家的Know How..
人家還要靠這些技術吃飯的 賣你一次就夠? 這不可能...

所以 為什麼表面上來看 中國的一線兵器 單看諸元表與性能 對比其報價 似乎CP值甚高..
甚至整體超出美俄等先進國家一點.. 但真要拿到國際上銷售
銷路卻是慘淡不已? 很簡單 打仗不是兒戲 要拿命去玩的..
你給自己士兵二三流的 或風險高 穩定度不足的產品 拿它上戰場 是不負責任..
甚至是出賣自家戰士們的舉動..
能買得起F-16 誰在跟你買J-10/J-11? 除非像某些國家 窮到得以物易物 連大象或穀物等都拿來"抵債"
或中國得用半買半送 不惜虧本只要訂單的銷售模式... 就算如此 還是成績慘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