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高教原型機登場 首度曝光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改用複合材料 減去機砲與雷達 還有發動機後燃器與噴嘴通通加起來應該少於一千公斤

其實IDF的機身結構已經盡可能改為複合材料 但主結構沒有改複合材料無法大規模減重...(恕刪)


我可是把每一樣東西重量列出來算的喔! 你最好也算算再來說少於1000公斤,你試算都沒算吧! 真不知道你的心態是怎樣!

你有跟哪個部門的人談過,我倒是很想聽聽。 用碳纖維零件的重量比鋁合金零件的重量,可以減少的鋁合金原件的42-56%。
跟朋友喝完酒回家. 又發酒瘋.......

後座高度問題, 酒精往腦部一沖.......想想也不難啊........用照片畫一下 :


座艙段 機身主要結構不會動到 , 簡單來說 : 重點是修改可掀開的座艙罩部份.


較詳細的想法 :
1. 座艙罩 前框架 處的外形不變, 然後往後座位置逐漸曲線拉高 20公分 ( 拉模線, 吹汽球 ).
2. 座艙罩 中框 後框 加高.
3. 機身 後座艙地板 提高 20公分, 原後坐艙內裝備全部抬高 20公分.
4. 座艙罩後方機背, 增加中線 凸包整流罩 或 適形油箱. 看要 裝油 裝儀電 或 空著 隨你.

如此, 要做的就是風洞了, 看看後座艙罩增高後 :
尾流 影響後面垂直尾的程度 ?
阻力 增加多少 ?

用小畫家畫一下簡圖 :


看完簡圖, 後座 變的高大上.
以前, 後座只能露出肩部, 現在手肘都可像開車一樣靠在樑上, 視野寬廣了些.

酒醒後刪文.............
莊孝爺 wrote:
跟朋友喝完酒回家. ...(恕刪)

good idea 就別刪了

後座加高 加駝背 並不會影降低多少垂直尾翼的效能
這在航空史上很多例子 舉例來說 P-51 P-47 改成水滴型座艙罩後
原來座艙罩後部結構到垂直尾翼前的結構消去不少
反而要在垂直尾翼前方加上一截背鰭 來增加垂直尾翼效能

當初IDF設計機體設計成這麼薄 又用中翼展的梯形翼(F-104是用短翼展的梯形翼)再加薄翼面剖型
就是想用有限的推力 來達到最佳的加速能力 跟爬升率
(IDF的爬升率 雖然不算名列前茅 但也不差 每分鐘超過15000/m
只比幻象2k小輸2000/m 爬升率幻象2k到現在還是名列前茅 幻象2K的進場速度約260Km/h)
但是 IDF的機翼構型帶來的缺點 就是起降速度高 尤其是進場速度
有人說IDF的進場速度跟F104有拚 我都嚇到了


------------------------------------
很多人笑印度人的航空工業
但是 印度人自製的噴射教練機(推力不大 只有14.2Kn)
前後座段差 卻是挺誇張的
Charlie2020 worte:
我可是把每一樣東西重量列出來算的喔! 你最好也算算再來說少於1000公斤,你試算都沒算吧! 真不知道你的心態是怎樣!

你有跟哪個部門的人談過,我倒是很想聽聽。 用碳纖維零件的重量比鋁合金零件的重量,可以減少的鋁合金原件的42-56%。


查理大 您大大叫陣揶 因為當年飛機設計飛機重量還是我算的 要趕快來講一講飛機重量

IDF的空重大概6500KG左右 跟F-16比起來少了一大截 單BLOCK 50就要9200KG

所以IDF內裝的燃油量與系統重量 跟F-16是無法相比 但推力F16是IDF的一倍半

發動機重量接近 兩顆F-125 最多算兩萬磅 但F110-GE129就兩萬九千磅 132 三萬兩千磅

雖然飛機的結構重又帶更多燃油 但是更大的推力抵銷了這些劣勢 F-16的空戰性能還是很優

發動機推力導致戰機設計的限制 當年817公報對台灣的軍事發展有多大的負面衝擊可想而知

先用邏輯想 外型大小幾乎差不多的飛機 6500KG要減2000K有多難 但是凡事不能靠邏輯

所以要來精確分析IDF變成AT-5拆甚麼東西 雖然沒人會告訴我 但應該猜得出來也看得出來

拆了雷達還有一些戰鬥相關的電腦系統 APG-67V4也就73KG加上任務電腦拆了

再換一些黑盒子 AT-5的電子裝備大概比IDF少個120KG左右 這是算是合理的估計

機砲也拆 機砲約110KG再加上250KG的砲彈重量(IDF的空重算在內沒看過手冊不知)

發動機部分 主要是拆後燃器與可變噴嘴 那邊大概抓250公斤(拆了還是要有結構來補)

系統的部分 120 加 360 再加 250 約少730 KG 再來就是結構了 這個很關鍵但也很簡單

我問的 當然都是對這個飛機有了解的 主結構改成複材了嗎?(主結構就是機翼跟機身)

答案是沒有 雖然AT-5複材用的比例要比IDF多一些 但主結構沒有改用複材的關係

主結構的重量能節省多少 我是很存疑? 四千公斤左右的結構 能省300公斤很偷笑

坦白講 飛行控制面 整流罩 直尾翼 水平安定面 其實IDF都已經用複材來節省重量

要再省一千公斤除非機翼也是換成全複材 就像F-22 F-35一樣 那我就相信

總結 AT-5的空重我抓約最低5500KG 這是比較合理的估計 但我認為實際會高一點

除非機翼跟機身結構全換複合材料 要不然AT-5的空重要看到4字頭是不可能的事情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我問的 當然都是對這個飛機有了解的 主結構改成複材了嗎?(主結構就是機翼跟機身)...(恕刪)


除非漢翔這30年都沒用過先進合金金屬,或者當年IDF用了非常非常先進的合金,不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用以前的材料的。

單單一個鋁基金屬在這20幾年的發展就是鋁鋰 鋁鎂 鎂鋁 鋁碳化矽等高強度金屬複合材料的出現。

密度還是其次,除了密度比較輕,強化後的特性也代表可以用更少的數量。IDF研發時應該是三代鋁合金的年代,現在應該是隔了兩代。

漢翔這幾年在民航產業也有訂單,輕量化這種基本能力應該是不需要去擔心太多。

我倒是覺得它不要輕量化太多,一些掛點
翼根 雷達等結構該強化的還是要強化。未來可以繼續維持地面炸射訓練,讓它持續保有F-5地面攻擊機的角色。
Charlie2020 wrote:
我看他至少有五次公開批評F-CK-1後座太低不能當教練機,實在不瞭解他是否真的曾經作在F-CK-1B的後座過?當然我也同意他說的T-5進場速度140節比一般的高教機(110-120)速度高很多,所以可能失事率會比較高。不過T-38進場速度也高達130節又怎麼說?...(恕刪)


我也是覺得施孝瑋那段論述怪怪的。以前F-104進場速度也是很高180~200浬,與前一訓練機種落差應該也很大。但是有問題嗎?

是不是在換訓之前增加一個T-34高速進場落地這種課程就可以解決?

二階機的落地速度不能過低沒錯,但是不代表一階機不可以拉高落地速度先訓練吧。

三機種變成二機種本來就需要一些調整,我認為問題應該沒有那麼嚴重。
有人開車可以看得到車前的地面嗎?
我也不相信飛機落地前的仰角,駕駛還看得到跑道地面
IDF雙座機後座教官如何指導前座駕駛?
台灣菁英戰士-傲氣飛鷹

YOUTUBE可以看

看看那些官校出來的菜官 如何艱辛的成長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查理大 您大大叫陣揶..查理大 您大大叫陣揶 因為當年飛機設計飛機重量還是我算的 要趕快來講一講飛機重量
IDF的空重大概6500KG左右 跟F-16比起來少了一大截 單BLOCK 50就要9200KG
所以IDF內裝的燃油量與系統重量 跟F-16是無法相比 但推力F16是IDF的一倍半
發動機重量接近 兩顆F-125 最多算兩萬磅 但F110-GE129就兩萬九千磅 132 三萬兩千磅
雖然飛機的結構重又帶更多燃油 但是更大的推力抵銷了這些劣勢 F-16的空戰性能還是很優
發動機推力導致戰機設計的限制 當年817公報對台灣的軍事發展有多大的負面衝擊可想而知
先用邏輯想 外型大小幾乎差不多的飛機 6500KG要減2000K有多難 但是凡事不能靠邏輯
所以要來精確分析IDF變成AT-5拆甚麼東西 雖然沒人會告訴我 但應該猜得出來也看得出來
拆了雷達還有一些戰鬥相關的電腦系統 APG-67V4也就73KG加上任務電腦拆了
再換一些黑盒子 AT-5的電子裝備大概比IDF少個120KG左右 這是算是合理的估計
機砲也拆 機砲約110KG再加上250KG的砲彈重量(IDF的空重算在內沒看過手冊不知)
發動機部分 主要是拆後燃器與可變噴嘴 那邊大概抓250公斤(拆了還是要有結構來補)
系統的部分 120 加 360 再加 250 約少730 KG 再來就是結構了 這個很關鍵但也很簡單
我問的 當然都是對這個飛機有了解的
主結構改成複材了嗎?(主結構就是機翼跟機身)
答案是沒有 雖然AT-5複材用的比例要比IDF多一些 但主結構沒有改用複材的關係
主結構的重量能節省多少 我是很存疑? 四千公斤左右的結構 能省300公斤很偷笑
坦白講 飛行控制面 整流罩 直尾翼 水平安定面 其實IDF都已經用複材來節省重量
要再省一千公斤除非機翼也是換成全複材 就像F-22 F-35一樣 那我就相信
總結 AT-5的空重我抓約最低5500KG 這是比較合理的估計 但我認為實際會高一點
除非機翼跟機身結構全換複合材料 要不然AT-5的空重要看到4字頭是不可能的事情
.(恕刪)

https://youtu.be/SURsImzMIF8
https://youtu.be/SURsImzMIF8



莊孝爺 wrote:
跟朋友喝完酒回家. 跟朋友喝完酒回家. 又發酒瘋....... 汗

後座高度問題, 酒精往腦部一沖.......想想也不難啊........用照片畫一下 :
.較詳細的想法 :
1. 座艙罩 前框架 處的外形不變, 然後往後座位置逐漸曲線拉高 20公分 ( 拉模線, 吹汽球 ).
2. 座艙罩 中框 後框 加高.
3. 機身 後座艙地板 提高 20公分, 原後坐艙內裝備全部抬高 20公分.
4. 座艙罩後方機背, 增加中線 凸包整流罩 或 適形油箱. 看要 裝油 裝儀電 或 空著 隨你.

如此, 要做的就是風洞了, 看看後座艙罩增高後 :
尾流 影響後面垂直尾的程度 ?
阻力 增加多少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