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議 恢復兩年徵兵制

henry999 wrote:
看美軍是怎麼維修及升...(恕刪)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軍火商都不是軍人,但是都受到美國政府跟軍方都節制。
同樣的美國兵工廠也不是軍人,都雇員。。
這點跟台灣漢翔 中科院 兵工廠改制,是相同道理。

台灣軍人名額就是那二十一萬多,盡量別讓非戰鬥人員佔用,例如軍法官 醫生 伙夫。
打仗時需要軍醫,伙夫嗎?還是打仗時部隊吃飯叫外送?
愛。回。家 wrote:
台灣軍人名額就是那二十一萬多,盡量別讓非戰鬥人員佔用,例如軍法官 醫生 伙夫。...(恕刪)
凡之夢田 wrote:
打仗時需要軍醫,伙夫...(恕刪)

去查查你匪打仗要不要軍醫 伙夫。。懶得鳥你。
凡之夢田 wrote:
伙夫嗎?還是打仗時部隊吃飯叫外送?


跟據去當過美軍的台灣人說的,美軍在中東和阿富汗是外包團饍,不是軍人在當伙夫,一直都是這樣。
醫官和醫護人員的部分大多為從民間招幕具醫療專業人士,也非職業軍人,只有少數醫官和編制內醫護兵才是軍人。
天衣神水 wrote:
跟據去當過美軍的台灣...(恕刪)


所以必需在想法上,就要翻新,不然徵一堆,等戰爭解散的兵!

必需全盤重建,局部換代。

民戰結合!資源整合。
比如這次疫情,直接整合醫療,防疫。戰時更是,全方面整合!

除了野戰醫療,各級醫院,也是一並整合阿!
燒燙傷,炸裂傷等救護資源。可預測的未來,需要更多醫療,衛生儲備人也。

非常複雜,如能整合,那後勤壓力,就大減了。
我們面對強敵!居然如此輕忽國防,也很好玩。

跟打假球差不多,難不成美軍不來,就現地架槍解散了?

我記得205師,就是台灣徵兵,調回大陸,就架槍投共了!其他幾個師也差不多。

所以才有一本書,三國軍人。
皇軍,國軍,自願軍。

作者在1988回到台灣。
start95 wrote:
除了野戰醫療,各級醫院,也是一並整合阿!
燒燙傷,炸裂傷等救護資源。可預測的未來,需要更多醫療,衛生儲備人也。


陸軍問題比較大,早期農業社會民間資源不足,軍中自行建置一些後勤支援能量,這些現在都尾大不掉,例如,空軍與特指部不下訂單,第209廠傘製所近2年只能生產臂章,一個廠這麼些人,沒事幹只做背章,背章不需要養一個廠吧?軍中很多這類單位,需要全面檢討。

另一個是裝備老舊,編制員額太多,一門155榴十幾人、一門八吋榴也是十幾個人,一個砲兵連差不多就顧4門砲,金馬那些240一個連只能顧兩門,太落伍了,現代化155輪砲一門4~5人就可以操作還更有效率,編裝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檢討。

以上兩項,再加上伙食軍醫系統,這三類整頓整頓就夠了,光是這些就可以空出一大堆人力。
天衣神水 wrote:
如,空軍與特指部不下訂單,第209廠傘製所近2年只能生產臂章,一個廠這麼些人,沒事幹只做背章,背章不需要養一個廠吧?軍中很多這類單位,需要全面檢討。

我好像提過。。兵工廠改制。。。這是大鵬院長在國防部長任內提出的。
209廠本來是陸軍各單位,被縮編為軍備局管制。。。該廠就是搞出雲豹的廠
一個廠的傘製所。。。能有多少人?
別所有需求,自然調人過去。
就像202廠,台灣要接收M1A2,其滑膛砲彈專門成立一所來生產。

請搞清楚編制。。。軍備局>209廠>傘製所。。。
愛。回。家 wrote:
請搞清楚編制。。。軍備局>209廠>傘製所。。。


傘製所長編制中校缺(相當於營長缺),看看影片,大約就是民間一間工廠的規模,編制員有多少人不知道,相信不會只有個位數,而且個人只是舉個例,這種單位是不是需要由軍方自己來養而已。

美軍連M1翻修都是民間單位承包,軍備局是不是需要繼續維持一個大體制的開發兼生產單位?還是改變成只扮演開發、轉移、僅生產關鍵性機密裝備 ,其他交由一個類似漢翔的單位(公司?)處理?這是可以討論的,海、空軍都可以做到,陸軍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

這是軍備局的影片,內有雲豹組裝廠及人員,雲豹零件大部份是外包,影片看來大多是中年人
廠內只組裝,,影片3分處,這些人1年組裝效率大約只有50台

影片13分處,傘製廠 ,那幾位都是軍職,
部隊要換修申請的料件與兵工廠是否軍職還是雇員不是重點,,在於設備,製造能力及最終到部的效率,,這影片與美軍影片相比有如天堂與地獄,讀理工的一看就非常清楚...唉.......

天衣神水 wrote:
傘製所長編制中校缺(...(恕刪)

我說的就是把這種軍人名額,讓出來。。。
目前正是緩衝期,未來將改成法人。

所長編制就是中校,跟該所多少人,無關。
一個所的編制光辦公室就所長+一軍官+文書+送公文+庫房 以前還有政戰。
生產線有幾個工作人員,看自動化程度,這種小所人員通常不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