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要把特供版M1A2卖给台湾?其实只能当岸炮用。

台灣陸軍老舊的戰車,本來就該換,
多一份準備,不就多一份靈活調度 ,
萬一真的打到城市戰,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鎮瀾宮一下令,全台眾多數量的8+9機車隊,也是很愛國的!!!

海軍409梯次,掃雷艦砲械下士,報到!!
咳咳 冒昧唐突了

戰爭 這僅用兩個字形容的態勢
卻是牽涉了太廣泛的面向

粗略的來說 就是攻擊與防禦

攻擊方有攻擊方的思維 防禦方有防禦方的謀略

當然了 知己知彼 才會知道 雙方"有限"的作戰資源 可以如何調度
而這些資源的調度 在攻擊與防禦兩方來說 牽一髮動全身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防禦方只有M60坦克 攻擊方在作戰前的動員與準備上
跟與防禦方有M1 這兩者對攻擊方的所有準備是截然不同的

原本攻擊方 只要準備應付巴頓坦克的資源就好...
而未料防禦方買到了艾布蘭 這代表什麼意思?

這代表攻擊方 就得要修正相關攻擊資源的佈署與調度(包含後勤..)
更甚至可能攻擊方 得因此調整攻擊進程與計劃 更甚至整個作戰準備得重擬大修
這 可不是嘴上說說 動動滑鼠 複製貼上刪除就好

這 可是個曠日費時的大工程

當過兵的都知道 若遇演習或示範
當參三的作戰計劃一更動 各參業務準備協調 就得跟著動...
您敢不跟著動 就等著被上級夾..

防禦方看似多了一個新的武器 這影響攻擊方的作戰準備層面就太廣了(包含現實與心理層面)
您說 未開戰之前 這算不算 給攻擊方添了個大變數?而聽說變數就等於是麻煩...
更何況這個新的武器 還是影響戰局的關鍵陸戰裝備...

回到主題上
台灣買了艾布蘭坦克 這背後的意義 更在於 敵方需準備相對應的作戰攻擊資源來瓦解防禦
戰爭最後比的 不是船堅炮利 而是雙方國情民心與經濟實力..

於是 台灣買到了艾布蘭坦克 就我個人的認知來說 這是個好消息
但 我個人更關注的是 國軍有沒有因此 為因應台灣防禦情勢所需要
因地制宜 發展出專屬於台灣艾布蘭坦克的作戰策略 準則與後勤
相關的作戰計劃是否能相符 並且落實在部隊在防禦軟.硬體上的訓練
以及周邊配套的防空 通信 偵蒐 反裝甲等作戰機能單位 是否同步跟上發展
這是我個人 更想關注的議題...

上有樓友提出 個人肩射"防空"或"反裝甲"的武器的構想
我個人深表認同 因為那亦是在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的一種戰具準備
只是差別在 對外採購或內部研發時的預算配比

當然 有些樓友會說 省下一部艾布蘭的預算 就可多採購些單兵肩射武器
這就在檯面上來看 有理

但是若落實在採購實務上 可能就有某種程度的難度
這涉及我方裝甲單位坦克的戰鬥編裝 以及與軍火商協商的採購合約
一個營的坦克數量 有一定的編裝 少一部或多一部 都會對整個作戰單位的協調與完整性有所影響..
這個有當過兵的樓友們應該都知道 我就不多贅述

於是各位說的都對 我覺得關鍵的思考應該在於
這些武器戰具 是否有搭配相關的戰術應用 達成最大的防禦效益
畢竟武器 還是得靠人來操作與運用...

最實際的例子 美軍裝備與訓練實力夠強了吧?
在阿富汗作戰時 面對超低端的ak47 RPG IED
美軍精銳部隊 有作戰的很輕鬆? 戰爭有在短短的幾周內就結束?


在戰具上不落人後 這是作戰底最基本的要求
但 關鍵的核心 依然還是 因地制宜所發展出適用於自我的
"戰術 戰術 戰術"

咳咳 冒昧唐突了
如有偏差 敬請見諒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wrote:
咳咳 冒昧唐突了戰...(恕刪)


阿富汗作戰時 面對超低端的ak47 RPG IED
美軍精銳部隊


所以你認為
山地戰很簡單嘛

當年
蘇軍派多少坦克裝甲車
不都是消耗在山地戰了
阿富汗有多少山就不用我說了

另外
自古以來
真正征服過這個國家的玩法是.三光政策
搶光.殺光.燒光


台灣是防禦作戰
登陸的共軍
有啥優勢

還是共軍
要在台灣執行.三光政策嗎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wrote:
.但 關鍵的核心 依然還是 因地制宜所發展出適用於自我的
"戰術 戰術 戰術".(恕刪)


講的很好。。以登陸作戰來說,地形加戰術才應該是攻擊方最害怕的東西。

毛毛喜歡用數據掰到死,可偏偏軍事素養又低,所以常常一個數據用到死。

99正面裝甲宣傳數據等同900mm鋼甲又怎麼樣?最好是全車各角度有900。其他的有沒有500都是問題。

這個數字平常看沒什麼,但是在登陸灘頭 在巷戰的時候受到戰術上利用地形,你就極可能在側面被重兵狙擊。

我在正面遲滯你,卻是側面絞殺。為何要正面和坦克拼殺對戰,我當然是挑你坦克 兩棲作戰裝甲車的兩側弱點來幹。

你要轉向去攻擊側面也可以啊 尾巴和側面就露出來給另外一邊了。連紅隼這種輕型RPG都可能爆掉你99式的菊花。
咳咳 冒昧唐突了

先感謝給予評分肯定的樓友
謬讚了 但是還是感謝您的肯定

回 TW Energy大
您所提的觀點 已是戰術命題與應用的考量了
只是這裡討論戰術的人少 戰具與數字的爭論多
可惜了您看待問題的視野與高度
但我想 德不孤 必有鄰
還請您得空 可多分享些戰術觀點與討論
無上感謝

回lordkon大
您似乎忽略了 我原帖裡所發的問號

"最實際的例子 美軍裝備與訓練實力夠強了吧?
在阿富汗作戰時 面對超低端的ak47 RPG IED
美軍精銳部隊 有作戰的很輕鬆? 戰爭有在短短的幾周內就結束?"

這些問號 不過只是在反思
至於反思什麼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
我尊重之

山地作戰簡單嗎?
我原帖裡想談的 並非如是
我更想凸顯的是
"能否依照現地情勢 透過戰具與戰術搭配的合理與適切性 去獲得預期的戰果"

而非指俱備"良好裝備"或是"訓練精良" 就等同於"贏得戰爭"

我們都知道
戰爭 沒有如此膚淺...

但 仍是感謝您的回應

咳咳 冒昧唐突了
如有偏差 敬請見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