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高教原型機登場 首度曝光

ayoyo wrote:
一節等於一海浬,所以90knot等於90浬,多個30%也才117海浬,所以140海浬的進場速度是哪裡來的?

由第 1樓開始找, 看是那位說的 ?!

上一頁的表格, 90 是比較輕的 勇鷹 資料. F-CK-1 比較重, 理論上降落速度會更快些 .

F-104 查網路 :
“To make landing speeds “reasonable,” The F-104 forced engine air through the wings to smooth the airflow and give more lift. With bleed air, the Zipper could land at the challenging but not extreme speed of 160 to 165 knots. If the air-bleed system was not working, landing speeds climbed to 240 knots.”
簡譯 :
F-104 由引擎導出空氣至機翼上, 讓氣流平順且可提高升力. 可以用 160~165節的速度降落.
( 狼嚎聲的來源 )
如果這系統失效, F-104 降落速度將會提高至 240節.
莊孝爺 wrote:
由第 1樓開始找, ...(恕刪)


嗯,應該是某電視臺的某名嘴講的,不論如何,我對國機國造有信心!
哈哈! 台中人要激一激才肯寫嗎? 激出這麼多字,很棒! 更屌的是他老兄有參與IDF設計,容我一拜,謝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所以我算的結果是800多公斤,他算是七百多,差不多,但是漢翔工程師說還有更多零件改成複材,可惜我沒仔細問,但是想一想還有何處可以改複材,輪艙蓋,電子艙門,所有的要打開的艙蓋門板,還有一些隔艙板與油箱擴大減少的隔艙板與不必要的隔艙板,這些東西算算還幾乎400-500公斤,可以省下200-250公斤。

空中巴士連蒙皮都是複材,不知這個地方,是否也改,蒙皮重量也很重,也要300-500公斤,只是不確定是否有改?

另外降落速度,F5E(空重4347KG)降落速度是152節! T38(空重3475KG)是140節! F-5E翼根有延伸板,所以可以用更高的攻角降落,照理應該可以更慢,但是因為飛機重太多,所以同樣的翼形與翼面積,降落速度差12節。
莊孝爺 wrote:
由第 1樓開始找, ...(恕刪)

關於F104這段不太完整

我看過 但是沒記下來
另一個說法是加上較多變數
包括發動機引氣吹機翼 前緣襟翼的作用 後緣副翼的作用
然後各個失效會變成多少的進場速度

然後以上都失效 那就是很恐怖的220節以上
Charlie2020 worte:
更屌的是他老兄有參與IDF設計,容我一拜,謝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哈哈 那不是我拉 但我跟造這架飛機的很多人有交情 所謂的"算"也是課堂練習

因緣際會當初沒進去航發上班是我一生工作經歷的一個遺憾

即便幾個漢翔的董總都是師長 本來應該是有機會的 所以就不用再講了


很多人不曉得漢翔對複材的製造能力到達何種程度 超過很多人想像的厲害

清泉崗機場旁的複材工廠是空中巴士的專屬廠 裡面的空間與裝備是可造到機翼

很多大型的飛機結構件(複材)都是漢翔自己做出來的 但"會做"跟"真正做"大不同

AT-5的設計很保守 不是漢翔複材的能力不行 而是漢翔對複材的設計還不太放心

別人的飛機因為已經有認證跟複材的設計經驗 漢翔只是按製造圖與工法做出來

但漢翔自己的飛機可就沒有複材做為主結構的經驗 加上複材的成本也不便宜

很多因素讓漢翔不敢也不願跨去--用複材造主結構這步 所以不用期待AT-5很輕

其實把高教機與部訓機混在一起而不用一個全新的設計 是一個不好的作法

用一個最優的部訓機設計跟高教機混在一起 成了最典型的父子騎驢的結果

反正政治也演完了 真的拿來操作的人如果有不足之處也只能多擔待了
說個日本F-2的例子
先來一張圖
可以看出F-2的機翼 加長了翼展 減少了後略角 比F-16多了一點機翼後緣前略角
LERX面積也略有增加 整體翼面積由F-16的27.9平方米 增加為34.84

然後呢 F-2低空迴旋性能就變得有點變態了 直接在一橢圓形賽車場上做了一個懶8字
其實這樣的動作 即使是F-16也要多加考慮


再然後呢 F-2的飄降過程 那叫一個輕鬆寫意



IDF的氣動力雖是遺傳自F-16 但機翼構型 卻跑偏了而是向F-104的梯形翼靠攏 犧牲低速性能 追求加速性與高速性能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但漢翔自己的飛機可就沒有複材做為主結構的經驗 加上複材的成本也不便宜

很多因素讓漢翔不敢也不願跨去--用複材造主結構這步 所以不用期待AT-5很輕.(恕刪)


台中大大你說怎麼跟電視上說的不一樣?



現在這架高教機定位也很清楚就是高教機+部訓機

也就是高級操作訓練,編隊與基本戰術飛行與高級戰鬥訓練,也就是不開後燃器(因為沒後燃器)學習戰鬥操作,請注意戰鬥操作不是都是DOG Fight,現代的戰鬥操作有許多是BVR combat,是模擬雷達與模擬飛彈對假設得敵目標進行多種戰術的攻擊,這些敵目標與敵戰術是由電腦模擬出來的,敵我相對運動與作戰都是電腦模擬出來的。

戰鬥機轉訓還是要用真正的F-16B與F-CK-1B去轉訓。這種轉訓無法用部訓機作到,全世界皆然,可以用模擬機熟悉航電操作細節,每架戰機都有自己的操作特性,無法光是用電腦模擬。

施孝瑋又錯了,因為新戰機的戰術戰鬥操作反而有許多地方都是要了解新的戰法與接敵方式,全都以BVR COMBAT衍生出來的戰術,有雙機與四機,將來可能還有多組戰機接戰多組戰機,機組輪番接戰的模擬等等都不需要用後燃器,這些都是考電腦模擬做掉,漢翔只要肯與台灣民間合作,這些電腦動畫模擬的東西,民間作又快又便宜。
美軍要用後燃器學習的戰術操作,台灣空軍如果要在部訓時期把這些操作做掉,只要保留後燃器就可以了,可是空軍選擇放棄,這又不是漢翔的選擇! 顯然是要移到真正戰鬥機上去操作。
萊七逃 worte:
大大你說怎麼跟電視上說的不一樣?


電視記者的評論?? 那是在歌功頌德 我們這裡是來討論真相的 不當軍盲

話說當年敘述IDF時 還說機翼很薄雷達難偵測 以為IDF長得像B2的白痴論調

三十幾年前就有記者把觀眾當白痴了 所以也沒有甚麼好說的

沒有機載雷達 雷射測距 作戰任務電腦這些航電裝備 單有抬頭顯示器怎打仗?

目前AT-5連丟個炸彈都有問題 神祕武器?? 難不成開飛機的絕地武士 用念力

當然以上這些東東都可以裝上去 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重量還是再加回去 重新平衡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電視記者的評論?? ...(恕刪)


我是說復合材部份你點進看影片就知道自動化很厲害 跟你說的不太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