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最慘烈一戰 全殲國軍“老虎團”

國共內戰要考量的是為啥那麽多國民黨高官叛逃共產黨?

以當時國軍占據人數和裝備的優勢為啥還被共匪打敗?

這就說明了國民黨政府其實已失人心。雖然共產黨也不怎麽好。人民也只好二選一,加減靠邊。

nana930421 wrote:
國共內戰.....
不能看實戰部隊間的對應,而是情報戰太成功.
蔣中正會敗就是"細作"太多且官居中樞/親信.
很多情報都被對手拿到.在這不利的因素之下,沒被全殲的國軍,才是有能力的部隊. 被全殲國軍是當然的.


國府執政貪污腐敗太嚴重導致民心向背是前因,最後一堆人變成共產黨不是沒有原因。

ethanp wrote:
國府執政貪污腐敗太嚴重導致民心向背是前因,最後一堆人變成共產黨不是沒有原因。
...(恕刪)


平民百姓變成共產黨的原因或許是為了吃飽飯

但有權有勢的軍頭們加入共產黨絕對不會是為了要做功德
不過現在大陸網站的評論中將當初的國共戰爭定義為"中俄戰爭"的比例已經高出許多

他們認為當時其實是一場中國對抗蘇聯(黃俄)的戰爭

蘇聯大舉援助共軍,其實單比雙方火力,共軍早不遜於國軍

外加當時老美政策搖擺,軍援遲遲不到位,讓美國在事後也嘗到了苦果,也催生了後來的"麥卡錫主義"

另外當時共黨宣傳鼓惑人心的能力很強

網路中挖掘出一堆當時的"新華日報"高談自由,民主,人權

每一篇都在打建政後共黨政權的臉

尤有甚者,一堆海外學人響應號召回去"建設新中國"

後來在文革時全變成"自由落體"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
不過現在大陸網站的評...(恕刪)


蘇聯同樣有政策搖擺.它在日本投降後很快跟中華民國簽了友好同盟條約,在東北不能公開支持中共,東北的大城市是移交給國軍而不是共軍的. 中共誇大自己的文治武功,當然要諱言蘇聯的作用, 但完全把中共的宣傳翻過來也不是事實.
想太多了。實際上無論是中共還是國軍,當年都互有間諜,而且共軍哪怕是在1949年,對國軍的傷亡比也是1.3:1

也就是共軍始終損失比較大的,國軍敗的原因不是不能打,而是補充能力很差,共軍有損失後很快能夠補充新的力量,但是國軍少一個就少一個。

陳立夫曾經總結過經驗說:

後來我們犯了一項很大的錯誤,就是日本投降後,所有在日本軍隊後面打遊擊的部隊,我們沒有收容過來。當時這些在北方、在東北打遊擊的部隊,都是本黨同志,後來軍政當局或許受了國防部次長共奸劉斐之影響,不要這些遊擊隊的兵,引起了他們的怨恨,這些人心裏想:中央軍隊和日本人作戰時,我們在日本人後面打遊擊牽制他們,不無有功,到現在天亮了,我們也應該有個歸宿呀!現在中央卻不要我們,那我們跑到共産黨那裏去算了!這項政策的錯誤導致北方、東北那些打遊擊的人大失所望,投向共産黨那邊。我們應該臨時接收他們,再慢慢地補充到各正式部隊裏去,才是正當辦法,如同淪陷區退出來的青年,如果我們當時不收容他們,他們自然被延安共黨收容去了,這種損失,是無法補償的了,為淵驅魚,是等于壯大了共産黨,使他們平白增加好多萬人。

以上是軍事方面的錯誤,導致我們失去大陸。第二項失敗的原因是我們的財政金融沒有搞好。當日本人占領了一地區,他們用日本軍用券一塊錢換取我們中央政府所行的法幣一塊錢,他們用這種方法逐漸收去了我們的錢幣,而使整個淪陷區都用日本軍用券,而我們中央銀行的錢幣便不通行了。這時候如果我們這邊有一個人,他有一萬塊法幣,那這個人必定很富有,因為那時吃一桌含有魚翅、燕窩的酒席,才不過三、四塊錢。在淪陷區,可以用一萬塊法幣去換一萬塊日本軍用券,人民感到並無吃虧,後來當汪精衛組織僞政權以後,他發行一種僞幣,此時一萬塊軍用券可換五千元僞幣,乃等于貶值了一半,日本投降以後,收複地區人民自然歡迎使用法幣,但財政當局宋部長竟規定兩百元僞幣換取一元法幣,這一錯覺,以為這樣一來,就可用少數法幣把僞幣都收了回來,其實害了老百姓。有五千元僞幣的人只能換到二十五元法幣了,而這時候的法幣早已貶值了,所以原有一萬元法幣的人民,只剩貶值的二十五元法幣了。再舉例來說,抗戰初期,我曾用一萬塊錢協助兩所大學遷校,這兩所大學一所是複旦大學,一所是大夏大學,他們都在上海,沒有錢遷校到後方,我就撥給他們一萬塊錢辦好了這項艱巨的遷移工作。這樣看來,一個富有的人經過這場戰爭,他的財産由一萬塊錢變成二十五塊貶了值的錢了,這不是替共黨鋪路嗎?還算什麽財政專家呢?由此可見,我們的財政政策把有錢的人民也變成沒有錢了,沒有錢的人,更是一無所有了,以前有句話我不太懂,這句話就是「民窮財盡」,到這時候我才懂得。政策一錯,可使民也窮了,財也盡了,所有的有錢人,都變成了窮人,無錢的人都變成了赤貧了。換句話說,我們已先替共産黨把人民都變成了無産階級,這是我們財政上犯的大錯誤,當時政府不應該去占這種便宜。人民有五千塊僞幣,政府仍要用五千塊法幣去換才對;不應該占人民的便宜,用兩百塊僞幣換一塊法幣。他只看到自己這一面,而沒有看到人民全被整慘了。勝利後我們剛回到上海,發現一切東西都便宜極了,因為我們一塊錢法幣等于兩百塊使用,所以大家都搶購東西,弄得老百姓痛恨我們。軍事上失敗,把遊擊部隊放棄,使他們成為共産黨的部隊;財政上的失敗,是幫助共産黨把有錢的老百姓變成「無産階級」,這兩大失敗,是我們為什麽要到台灣來的最大原因。

--------------------------------

moriarty1 wrote:
蘇聯同樣有政策搖擺....(恕刪)


當時的蘇聯根本百般阻擾國軍接收東北以便讓共軍擴大地盤

甚至不讓搭乘美艦的國軍順利登陸接收

後國軍第十三軍(軍長:石覺)由秦皇島登陸包抄才打開山海關讓國軍能順利接收

蘇聯離開前更是大肆劫掠東北的軍工產業並掃蕩一空

更把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全部交給共軍

這也是後來老共一直視蘇聯為宗主國(黃俄一詞的由來:黃皮膚的俄羅斯人)的原因

直到今日雖然蘇聯解體

老共還是視俄羅斯為繼承者而對其馬首是瞻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
不過現在大陸網站的評論中將當初的國共戰爭定義為"中俄戰爭"的比例已經高出許多...(恕刪)

哈哈,美國還援助國軍,是不是也可以定義成“中美戰爭”?

極少群體的極端言論罷了,沒有任何價值。

大陸網絡上的“果粉”已經被打臉無數次,最被鄙视的網民群體之一。
“果粉”=KMT的Fans
相對應的,還有“毛粉”“俄粉”“美粉”“日粉”之類。

GreedIsland wrote:
戰爭的確是多因素的綜合,但當雙方實力相近時情報就佔有決定性的作用...(恕刪)

抗戰后,共軍還是比國軍弱的多。

萊蕪戰役3天時間,國軍損失5萬人,絕大多數加入了共軍,此消彼長。
2、3年時間,形勢扭轉極快。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
老共還是視俄羅斯為繼承者而對其馬首是瞻...(恕刪)


越說越荒唐了。。。
老共從來就沒有惟蘇聯馬首是瞻,更別說俄羅斯了。除了一輩子看KMT舊文宣的人誰會這麼想?
幫蘇聯打了兩場對美的戰爭,讓蘇聯在70年代稱霸世界,還幫蘇聯生產了很多,該還的債都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