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 扶持自主的國防工業骨子裡面也是希望把工作機會留在自己國家裡
就實際操作的經驗與性能評比 我不懂國產的飛機有那些是比不上國外做的類似機型??
當年AT-3的性能評比跟BAE的應式機是相當的而且也同樣發展出單座的攻擊機
空軍要那種搭配 看是要高檔的或是低檔或是高低混和的 自己的國防工業都可以支應也可以配合
AT-3也不過是機身結構年限已經到了需要汰換的時間了 其他的部分有甚麼需要大幅改變的嗎?
就功能性來說替代AT-3的飛機 其實就是另一架用新一點的科技做出來的AT-3就可以滿足了
倘若要替代F-5E/F的飛機 直接把IDF降級卸除昂貴或是多餘的設備也可以滿足需求了
現成的發動機 不用修改任何設計 要超音速就加後燃器 不用超音速就拆後燃器
我想就空軍的戰鬥教練機的需求而言 目前算是我國的國防工業最有辦法符合需求的時候了
美軍即使有了F-22 對下一代教練機的要求也還是維持在目前T-38的水準甚至還縮水一點(不用超音速)
什麼共通性這種騙小孩的理由 以前被逼得無路可走的時候還是想辦法走自己的路
走了30年以後再說共通性 真的是很無聊也沒有意義了 更何況T-38的標案要明年才會開始
決標還要拖個1-2年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國防預算也缺乏 決標到進入採購階段也不曉得要多久
若是真的淪落到去買跟國產設備毫無瓜葛又不提供百分百工業互惠額度的廠商得標
我這個中年大叔會號召全國軍事迷去跟空軍與國防部面前抗議 這種事情我是有一些資源的 看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