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fe wrote:血脈噴張?7確實是...(恕刪) 這樣子做不容易瞄準吧不是轉得快就好KevinYu0504 wrote:這段劇情我也是覺得...(恕刪) 這也是我的疑問不只是德軍不合理美軍這種做法不是擺明就是要以多換少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這樣子做不容易瞄準...(恕刪) 戰車原地轉的晃動遠遠小於行進間的晃動,戰車行進間你從瞄準鏡看出去很容易是天空與地面在跑(以虎式論),而原地轉機本就是上下晃動,而且距離越近上下晃動造成的射擊偏差就越小,傻白癡才會跟著M-4在那繞圈圈M-4裝有砲身穩定器行進間射擊的精度理論上是優於虎式的。
現在科技很發達沒錯, 但攻守兩方的技術都是同時成長的,當守方(台灣)的自製SAM飛彈也達到TMD水準/多目標快速接戰等級,攻方的壓力也還是一樣沒減輕, 另外PLA的偵蒐能力要是有左岸宣傳的一半水準,就不會發生被緬甸的強五(Mig-19等級)數度進出中國領土轟炸,PLA卻完全狀況外 連敵機都攔不到的窘事.電影/宣傳片的美好 跟現實情況又是一回事~KevinYu0504 wrote: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若...(恕刪)
最近沿著高速公路走,就可以看到大甲溪/濁水溪枯水期的狀況, 溪床與岸邊的段差 小弟目測至少都在2m以上的高度(還不考慮河堤的高度, 再加上河堤大概會差到4m吧?), 這種等級的高度差你確定掛滿外掛裝甲的50幾噸MBT能直接跨的的過去???台灣枯水期時期的溪床遍布亂石/淤泥, 加上極度不平整的溪床及沿岸河堤只會造成裝甲單位更大的跨越難度(最近乾旱,自己去開車經過時仔細看一下不會很難吧???)......孔古立 wrote:不要以為台灣地小又是...(恕刪)
cche1079 wrote:最近沿著高速公路走...(恕刪) 場景是在戰時。戰車10~60坡度,20~30測坡度都可行,當然行駛在卵石這類要有一定SOP駕技,但還是可行駛。至於河床與堤防高低落差,開幾砲+倍力橋等都可以解決。在承平時期,也許都會覺得很荒謬,但戰時任何事情都會成為可能!!也不會有壓壞路、撞毀堤防這類"民怨"要申請國賠等等的麻煩事。要是有看過盜採砂石的神技,就覺得沒啥不可能的。加上現代科技,上世紀戰車與現代先進戰車無論在火炮強度、精準度與動力上都有很大的增益,當然還有環境變遷、地球暖化等因素,台灣河川枯水期更長,這些改變都足以讓當年(上世紀)評估解放軍戰車過不了河的結論修正了,更遑論現在有以前想都想不到的野牛氣墊船,一艘可以帶3台主力戰車或10台裝甲運兵車+1個加強連的兵力,以50~60節以上的速度直接跨海衝上岸來,這也是科技打破上世紀戰略假定規劃思維的案例之一呀!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其實我的疑問是美軍...(恕刪) 如果年紀大一點看過坦克大作戰這部片,片中美軍也是用數量來壓制德軍戰車美軍接戰的戰車部隊也是死傷慘重,這部片是歷史改編二戰之前美國知道會遲早會投入戰爭,只是沒料到那麼早所以很多武器完全是跟不上對手,只能邊打邊修改戰術戰機也是一開戰被德國與日本電,後來擄獲零戰才慢慢抓出對方弱點不過這也是犧牲一大堆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