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樓上與麥克大:想把.50丟垃圾桶單純只是小弟個人的主觀見解不代表這把槍在製造技術上或是目前使用的狀態上有什麼問題。老美二戰開始大規模的在三軍中配備.50很大的原因除了性能以外彈藥與後勤以及工業製造上的共通性也是一個重點,但個人看來有幾個問題。1.以空用論若要像老美全部的轟炸機都標配.50作為防衛武器那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整機勢必付出大量的死重在這上面,槍重、彈重、支撐結構重(後座力..........)、操作需求空間大,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暴力發動機能扛的住這些東西,而且就算發動機夠暴力也勢必付出載彈量下降的後果,載彈量少老美沒差多生產幾架飛機用架次補足就可,人多、油多、飛機多..............美金也多多。而且反過來講如果不求後勤共通性專門為空戰設計以老美B-17論要是換成類似的德國13mm MG-131(很多國家都有輕量化的空用.50)的話相同的承載重量可以扛多一倍也就是24挺的機槍作防衛,雖然威力稍遜但射速更高火力密度天差地別。以XB-40這種改法18挺.50加一萬發彈藥總重就逼近兩噸,其餘相關的固定設備與安裝重量、風阻等影響都沒算在內,若是改成MG-131的話一樣的配制重量少了將近一半,而且由於槍支更小所以更容易設計成能有效降低阻力與操作人員的遙控式槍塔。被打到產生陰影而搞出來的飛行刺蝟XB-40而以戰鬥機裝載.50能符合當時作戰需求的主因也是老美遇到的主要敵人基本不是日本的薄皮機就是歐洲整群飛出來狂扁老美轟炸機的戰鬥機,.50的彈道、射速都很勝任做這些事但如果老美跟德國佬一樣遇到蔽天蓋日的鐵皮轟炸機相信.50馬上就畢業了。2.而若以地面論,.50主要還是以防空任務為主地面支援為輔,但個人認為是要共用.50還是裝配像德國佬那種專用的20mm防空砲主觀上我偏向後者。20mm口徑的威力遠不是.50能比較而且還能跟一般的車載自動砲(2號戰車或是偵察車一類)共通後勤,另外在地面戰的支援上20mm的威力更是強大,德國佬常用的戰術之一就是直接用20mm砲對著藏有敵人的建築物開火,直接打破牆壁(水泥)讓裡面的人葛屁。另外對於輕型裝甲車輛的毀傷能力也更優於.50機槍。舉個例來說美軍的霞飛或是司徒亞特或是驅逐戰車的側面裝甲在400公尺內的距離是頂不住20mm狂轟的,而M-8在這個距離連正面都頂不住,若接近到百公尺內上述車輛的正面都準備被開孔,當然彈種是穿甲彈而且手邊也不一定會有就是了,但只要有就很快樂了,可是.50根本沒這種機會。這些主要還是國情與決策的差別而已無關性能好壞,所以小弟所述除非我是老美的指揮官不然.50雖好用但也不是必定要用,個人如能做決策會把它丟到垃圾桶。
toa621 wrote:不好意思,問個細節...(恕刪) 威力一定是比較小的但MG-131的重量也是M2 .50的一半,而且長度跟一般單兵所使用的步槍差不多甚至比日本人的38大蓋還短一些,可是反過來看一把20MM的MG-151也只比M2.50重了大約5KG但卻可以發射高爆彈,平均3顆高爆彈的裝藥量等於一顆常見的M2手榴彈(大約50-60g),也就是說打中敵機3顆等於向他丟了一顆手榴彈,而二戰那時的戰鬥機能頂的住幾顆手榴彈在機身引爆?所以您要是飛機的設計師前面擺著幾樣武器給你選您要怎選?打戰鬥機.50比較好用,射速快、彈道直、動能足夠,可是打轟炸機就頭有點大,以上文所例B-17號稱要20顆左右的20MM砲才能打下來也就是能頂住最少6顆手榴彈的爆炸(真硬~~~~),用.50去打就很吃力了。
1930年代初期 五零機槍開始成為美軍驅逐機標準武裝當時有不少飛官嫌它重 循環射速又低認為三零機槍就夠打爛當時的對手當然 這觀念日後被修正若美軍得對付大型轟炸機 我完全同意五零機槍不夠用但另一方面 全面換裝大口徑機砲 也不是辦法較有可能發展成攔截機裝機砲但戰鬥機維持重機槍武裝 不至於淘汰至於地面防空用途M2 並不是專職防空武器 不能和德軍 Flak 30 相提並論不過 Flak 30 也無法每輛戰車 裝甲車 甚至卡車都裝
我在外島海岸據點當兵,用50機槍専打驅離越界匪船,三千公尺內,50機槍射出的子彈,在海上平行落水後呈打水漂狀直向越界匪船,越界匪船看到無數水花掃向船頭,十台有九台會馬上催油加速冒煙轉向落跑,那種震憾威力實在是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