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tou5566 wrote:問題還是在船艦還是...(恕刪) 依賴多彈頭技術,加上多枚齊發+1或許還會加上子母彈比起航母的造價與威脅, 若能以此解決黑障問題打個幾十發21D換艘航母絕對划算...況且戰時圍在航母邊上的多半是高價值目標那些打偏的搞不好還有機會矇到幾條神盾....
closetou5566 wrote:是不是最後還是依賴多彈頭技術,加上多枚齊發,如同散彈槍一樣,來解決精度上的制導問題? 是否是多彈頭?兩款反艦彈道導彈DF21D和DF26的弹体形状93閱兵已经公布了,这种尖细的彈體前段内不可能是多戰鬥部(否則應該是三叉戟2、巨浪2這些導彈一樣,有較為圓鈍的頭部),尤其是DF26的超長比例的尖細彈體前段,內部很有可能是具有滑翔功能的彈頭。如果僅僅需要像霰彈槍一樣,發射一百枚來求偶然打中一枚,DF15等常規的的攻陸的彈道導彈都可以做到,何須DF21D?
本身也很喜歡看軍武頻道,但並非專家,僅就網路看過的有關 "東風21D" 整理一下,供網友參考:2015/09這次閱兵最大的看點:東風21D和東風26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5231922015/09俄羅斯:東風21D被神話沒經過真實實驗 很難擊中美國航母(來源已標明)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5247572015/11【海軍】即將出現的新裝備(三)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38879各位就自己選擇願意相信的吧!個人認為若需要用到東風21D時,那離核子大戰已不遠了。
closetou5566 wrote:那東風21D如何解決這個天然條件問題?我不看好這問題能被解決。是不是最後還是依賴多彈頭技術,加上多枚齊發,如同散彈槍一樣,來解決精度上的制導問題? DF21D、DF26等僅僅是一個攻擊系統的末端,真正的使這個系統具有威懾力的是其身後的基礎工程“高分工程(也叫高分專項工程)”,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至2020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該系統將統籌建設基於衛星、平流層飛艇和飛機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完善地面資源,並與其他觀測手段結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由天基觀測系統、臨近空間觀測系統、航空觀測系統、地面系統、應用系統等組成,於2010年經過國務院批准啟動實施。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偵查、導引僅僅是高分工程裡面一個很小的部分,但已經涉及到若干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成果了(大陸科技界國家最高獎項)。相關技術細節的材料在2015年在大陸論壇上已經爆出來了,作者禁止轉載,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吧。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4344&extra=page%3D2&page=1
接上樓,我僅僅摘錄相關材料中重點語句如下。提出並發展了基子軟件無線電的算法動態重組、很構技術,實現對多類型遙感數據的兼容接收和實時處理。綜合應用遙感、導航和通信等衛星,完成空間信息直接直接支持戰場應用實驗,實現了從空間信息提取、實時接收、智能處理、信息生成、直接分發到應用終端平均時間優於**分鐘的指標。成果鑒定委員會認為,該試驗系統“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成果,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空間信息從戰略保障到直接支持作戰應用的曆史性跨越”。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係統是我軍某遠程打擊武器的唯一高精度目標指示系統,投入使用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海洋監視能力的國家,在掌握全球19艘大型艦船動向,監視全球重點海域和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等重大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基於片間連接點自動匹配和行頻相結合的多片CCD圖像拼接方法……解決了超大幅寬光學遙感衛星圖像多通道高精度自動拼接、輻射和幾何校正的技術難題……實際應用表明,對19艘大型艦船自動檢測正確率98%,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負責完成了衛星海洋艦船探測系統直接支持二炮武器系統打擊大型艦船全流程試驗,信息處理時間和移動艦船定位精度達到武器系統要求,為遠程打擊武器提供了高精度海洋目標指示信息,“實現了天基信息系統連續跟蹤監視大型海上移動艦船和直接支持作戰應用的重大創新”
shybirdy wrote:是否是多彈頭?兩款反...(恕刪) 你說的是合理的,我了解多彈頭回到地面要散佈在小區域內有非常、非常高的技術難度,但僅靠慣性制導打航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想問問,有沒有什麼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