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pls wrote:
不用貶低烏克蘭,前...(恕刪)


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連八股都不如,估計路邊社信息加上腦補出來的

andanlandianddd wrote:
作者署名:无名高地...(恕刪)


這類文章多的咧,不只一篇,自己慢慢搜。
阁下的喷点总是独树一帜

火箭造价不是靠重量轻,是靠发动机简单可靠,燃料便宜

液氧煤油火箭比冲较低,所以燃料更重,但是发射成本以及发动机造价远低于液氢液氧

SpaceX F9火箭的嘴炮运力是就是笑话,火箭说明书里的最大运力是10.6吨。运力/总重还不如长征5,

不过F9是纯煤油,设计思想是成本尽可能低。

长征5是液氢液氧芯级+煤油液氧助推器的一级半结构,设计思想是把可靠性最大化。

joshpls wrote:
長征5實在太笨重了...(恕刪)
Oceanian wrote:
阁下的喷点总是独树...(恕刪)


SpaceX ITS 星際運輸系統
第 1 節 使用 42 具 Raptor 液態甲烷/液態氧 火箭引擎

目前 液氫+ 液氧 美國 日本 中國 歐洲的阿里安5 都有.


以前還有使用聯鞍(毒) 媒油

農神5號 第一級 F-1發動機 Kerosene + 液態氧 .
飛彈類多使用固態火箭, 比較好保存 ,
但太空火箭會使用液態可以 點火後熄掉再來 .
太空梭全部約3000噸但是最大推力是 旁那兩個 SRB ( Solid Rocket Boosters) 提供 太空梭起飛 70% 動力但燒得很快 .

先前space X 發生引擎注入後出問題 , 要發射前把燃料注入, 併順利 .
液態火箭 有其難度 .


Oceanian wrote:
阁下的喷点总是独树...(恕刪)


哪一國的火箭設計不是優先思考可靠性最大化??

呵呵,受教了....
SpaceX就不是“可靠性第一”啊。SpaceX的设计思路是越便宜越好,复用起来越方便越好,最好什么东西都不要扔。至于可靠性可以等一等再说。

Falcon 9整只火箭的级间段不用最可靠的火工品,用复杂的机械冷分离。出厂时不做静力测试和点火测试,等到燃料加注卫星就位以后再搞in-place测试。为了节省成本,半气球式的液氧储箱没有跟过冷液氧一起做过压力测试,结果储箱受不了低温,漏了。结果就是Falcon 9两次爆炸,成功率还不到90%

当然马一龙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是中国火箭只有90%的成功率,恐怕早已被台湾人笑死了吧。

PS,你用google想跟我这样的业内人士抬杠,未免有点不自量力啊。

joshpls wrote:
哪一國的火箭設計不...(恕刪)

joshpls wrote:
長征5實在太笨重了...(恕刪)




原來在上面回覆的對比了美歐俄日中各型運載火箭的表裡載重量載重比都能排前三的長征五是最笨重的麽?

颜子钦 wrote:
所以才有楼主的长征...(恕刪)


長征六是屬於低成本和低準備時間並且可以直接用車載機動平台發射的小型運載火箭,我覺得大陸發展這一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太空戰衛星被擊毀後的快速補射。

Oceanian wrote:
SpaceX F9火箭的嘴炮运力是就是笑话,火箭说明书里的最大运力是10.6吨。运力/总重还不如长征5,...(恕刪)



SpaceX可以發射出去在飛回來穩穩坐在台坐上,中國辦的到嗎? 辦不到的話技術比別人差...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