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德軍各式半履帶車除了Sd.Kfz. 2為機車外形、Sd.Kfz. 3為卡車外形、Sd.Kfz. 4為裝甲車外形之外,其它車款除了噸位尺寸有所差異,外形其實都頗類似,因此單一車輛由外觀並不容易辨識其型號。

然而由各式半履帶車的外側路輪輪孔形狀與數目仍能加以區分。不過同具八個圓形輪孔的Sd.Kfz. 6、Sd.Kfz. 9、Sd.Kfz. 11仍需藉車體尺寸、輪孔比例以及外觀細節加以判定。

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外側路輪具六個圓形輪孔。其機車外形與其它車款不同。

Sd.Kfz. 6 Zugkraftwagen 5 t:外側路輪具八個長圓形輪孔。1934年原始設計KM l 4的單側三個路輪在1936年BN l 5增為四個、1937年十一月BN l 8再增為單側六個路輪。






Sd.Kfz. 7 mittlerer Zugkraftwagen 8 t:外側路輪具七個矩形輪孔,為獨特的輪孔數目。1934年的初始設計KM m 8為單側四個路輪,每個路輪具八個輪孔。1935年KM m 9輪孔改為七個。1937年KM m 11增為單側六個路輪。




Sd.Kfz. 8 schwerer Zugkraftwagen 12 t:外側路輪具八個三角形輪孔,為獨特的輪孔形狀。




Sd.Kfz. 9 schwerer Zugkraftwagen 18 t:外側路輪具八個圓形輪孔,與路輪尺寸相較輪孔比例較小;車體巨大,可拖曳戰甲車。



Sd.Kfz. 10 leichter Zugkraftwagen 1 t:外側路輪具五個長圓形輪孔,為獨特的輪孔數目;車體相對小型。



Sd.Kfz. 11 leichter Zugkraftwagen 3 t:外側路輪具八個圓形輪孔;車門蓋較高聳。






車款演變可參考Kfz. der Wehrma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