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羅斯電影「T-34」前段的戰鬥場面歷史背景為1941年十月中下旬莫斯科攻防戰期間的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之役。該城位於莫斯科以西約120公里,在10月15日由德國中央集團軍裝甲四群(Panzergruppe 4)第四十六軍第二裝甲師及第五軍第卅五步兵師發起主攻,並以第四十六軍第十一裝甲師由南側包夾。電影中德軍三號戰車皆漆有第十一裝甲師的幽靈徽章,可知此戰鬥為南側的攻勢。



電影裡的三號戰車應是換裝長砲身5 cm KwK 39 L/60戰車砲的J型後期量產型,但此構型在1941年十二月才開始發配部隊,時間序不符。

1940年八月,第十一裝甲師由第十一步槍旅(11. Schützen-Brigade,1939年十二月成軍)擴編而成。第十一步槍旅因為在德國征法之役中展現神出鬼沒的迂迴機動而獲得「幽靈」(Gespenster)稱號。在擴編改名後,此稱號亦傳承予第十一裝甲師,因此該師在暱稱「咖啡豆」(Kaffebohne)的直豎一槓附加外圈制式師徽之外,尚有知名的幽靈徽章。但戰車上幽靈徽章漆於側面及後方,正面僅有師徽。這與電影所呈現的形式不同。




在1942年初之前,第十一裝甲師的戰車戰術編號都為兩碼(排/車),省略首碼(連);菱形符號為戰車十五團一營標誌。然而由當時的歷史照片可見十月下旬的沃城只當初雪,第十一裝甲師車輛仍維持既有鐵灰單色塗裝,並未施加冬季雪地迷彩;人員亦無現地即造的雪地迷彩裝扮。電影所呈現的與史實並不相符。





防守沃城的蘇聯第十六軍第316步槍師與德軍激戰兩週後因傷亡慘重而後撤,沃城亦在10月27日陷落。11月16日該師設在沃城東南十公里村落杜博謝科沃(Dubosekovo)的防線遭德軍第二裝甲師突破,所屬的第1075步槍團全滅;但翌日由新聞媒體操作,成為其二營四連所餘廿八員奮戰擊毀十八輛德軍戰車,最後全數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蹟。同日第316步槍師亦因沃城之役遲滯德軍攻勢的卓越貢獻獲拔擢為親衛階,更名為第八親衛步槍師。11月18日該師師長潘菲洛夫(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少將在位於杜博謝科沃東北十五公里村落古謝涅沃(Gusenevo)的戰地指揮所接受新聞記者採訪時遭遇德軍迫擊砲攻擊,因採訪現場空曠無可掩蔽而為砲彈碎片擊中喪生。潘菲洛夫少將在翌年追晉為蘇聯英雄;該師也以其為名。

不過這蘇聯版的太原五百完人:全數追晉蘇聯英雄頭銜的「潘菲洛夫師的廿八名親衛軍」(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гвардейцев дивизии Панфилова),卻在1948年經蘇聯當局調查後證實為子虛烏有。事實上在當年杜博謝科沃的攻勢中,德軍並未蒙受重大損失;這廿八名號稱犧牲成仁的蘇聯軍人中也有六名倖存,且皆隱姓埋名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