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故事 鋒眼雷達與AN/TPS-117


牛奶伯 wrote:
蘭陽平原沒有海岸山...(恕刪)


問題是蘭陽平原地型封閉...
就算讓中國登陸 幾個路口山口一守...
想進入台北盆地基本上不可能..

三條主要道路--雪隧 北宜 濱海..
都是絕對利守不利攻 甚至直接炸了 你都得花好幾星期才過得去...

走山路 是可能穿過防線 但等你到了 戰爭已經結束..
也不是沒機會直接到總統府遊街當俘虜...

台灣人難道還不知東部至北部間道路難行?

再說 連西部海岸登陸 都嫌補給線過長及保護困難..
繞了一大圈到台灣東岸登陸 全程幾乎都在台灣反艦飛彈威脅範圍
會是什麼好選擇?

部隊規模小 根本起不了啥作用..

規模大 就算克服上面的補給及保護問題 但..
有這等護衛能力及登陸力量 何不直接在西部海岸直接使用?
成功機率不是更大? 風險也更小?

要知道雖然台灣西部重兵雲集 但並沒有大量工事防禦..
也做不到真的處處設防 如果把派到東部那萬把人送到西部登陸..
就算只是當偏師進攻 也會加速整個登陸進擊效率...

不管怎說 就算中國真搞東部登陸..
鐵定是小規模襲擾 難成大事.. 對大局影響也是有限...

YC_Jiang wrote:
問題是蘭陽平原地型...(恕刪)


沒錯! 在山上只要派上一個營的熟悉山地小路由原住民排連長帶隊的連隊是可以擋住一個師的兵力。這種山地根本是有利台灣陸軍作戰。如能攜帶刺針飛彈,空中支援也就再見了!
YC_Jiang wrote:
不管怎說 就算中國真搞東部登陸..
鐵定是小規模襲擾 難成大事.. 對大局影響也是有限......(恕刪)


東部適合讓共軍來使用欺敵戰術,兩棲登陸不用欺敵戰術會很難成功。
若共軍成功欺敵讓國軍主力部隊開往東部,再利用第五縱隊通知遠火猛轟阻擋國軍前往西部支援,之後共軍再將主力部隊放在西部就比較容易成功。
因此兩棲登陸戰攻方的速度一定要快,火力一定要強,若無法在24小時之內登陸成功就要放棄避免全軍覆沒。
陸軍手上也有中科院的反飛彈電子干擾系統,不知還有多少祕密武器可以消滅上岸前的敵軍,可以確定的是短期的未來,陸軍手上會在各海岸上布置40快砲,天劍II,刺針 對空。把天弓三的空隙填補上。

Henry_S wrote:
蜂眼雷達不像過去的長白雷達需要照明雷達,傳統雷達無法偵測高度,還須要照明雷達持續鎖定,且被偵測到的目標,警報器會一直響。但蜂眼雷達在偵測到目標的速度與方向同時,也能追蹤其高度,也不會觸動目標警報器。


红字内的描述很奇怪,长白雷达不能测高?长白雷达需要照明雷达?
个人看法所有的相控阵雷达都是先天的3D雷达,通过移相器进行相扫技术上都可获得距离,俯仰角,水平角参数,即便美军早期的相控阵雷达也可以通过频扫方式来测高,长白雷达不能测高真是很奇怪.

長白雷達需要照明雷達?这个描述更奇怪,照明雷达并非为了长白雷达配备,而是半主动弹(天弓1,2半主动弹)的TVM的一部分阿.
这是谁写的报道哦.
空谷101 wrote:
樓高高一些就會影響...(恕刪)

且聽聽戰管本科的說說。雖是四十年前的東西,雷達也換過好幾代,只是性能,偵測面積擴大而已,基本不變。
雷達布署在高山,(雲層不是問題) 偵測範圍大,低空與超低空無所遁形; 但缺點是: 看不到自己的山腳死角。
雷達布署在平地性能大受限制,不過能照顧高山雷達的死角。
台灣戰管雷達高低交錯,指管通暢且完全現代化,設備新穎,完全無死角! 反應絕對靈敏!現在又有E2T可隨時延伸或加強偵測指管臨時需要的區域,更可高枕無憂!
台灣戰管有先天優勢: 高山離海近,前面無擋,對高中低超低空都看得遠,看得清且死角少。補上平地雷達就萬事ok。
中共戰管先天就很吃虧-----尤其台灣當面的粵閩浙地區。山都矮矮的,又一大堆密密麻麻,前面擋住後面造成死角; 加上俄製裝備電子落後,看不遠,毛病多,壽期短。陸地迴波更是無救的罩門。雷達又稀稀疏疏,幾乎不設防。
各位不見歷年來台灣只要有人說要襲擊牆國內陸目標,都會提及 "超低空"? 因為這是牆國面台區無解的弱點。所以我們萬劍彈,反幅射飛彈的進擊路線也是 "先超低空至預定投彈區,再急速拉高,然後丟了就急速超低空返航",輕鬆得很。
五毛們必然不服氣說: 我們也能超低空偷襲你。來吧! 歡迎填海! 來4架宰3架都算你厲害!
sunnylucas wrote:
蜂眼雷達不像過去的長白雷達需要照明雷達,傳統雷達無法偵測高度,還須要照明雷達持續鎖...(恕刪)


老弟! 我前面哪有寫這些紅字? 您不要張冠李戴! 請問你是甚麼意思?
Henry_S wrote:
中科院後來利用「逆向工程」研發出能360度偵蒐目標的蜂眼雷達取代,成為國軍「土洋」武器系統整合,國防自主的一大亮點。(恕刪)



可是呢, 美國現在的作法是利用開放介面的 IBCS 整合所有的防空武器系統, 哨兵可以整合愛國者的雷達系統, 依威脅方向做最有利的攔截,而且已經有初步成效了, 國產雷達似乎在這點還沒有消息


IBCS整合防空武器打造多層次攔截網
Edison

Henry_S wrote:
AN/TPS-117...(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MDC的 DASHA不就說得很明白了

就算是美蘇,取代勝利女神的愛國者或取代S-75的S-300,也是乖乖的先塞入既有的陣地區,取代原本老系統的位置,然後才開始部署機動

的.因為當初設計好的固定陣地所要保護的傢伙,除非撤掉了,否則你還是要保護,還是要先放在現有的地方,沒有必要不許亂動.否則,你所

保護的點,會在你還存在時就被炸掉,那我要你幹嘛?

=================================

假設北部某愛國者導彈陣地是要防護松山機場,結果你移到另一個機動陣地

松山機場就被炸了

那你移動到另一個機動陣地的意義是什麼?

你愛國者移動時是沒有戰鬥力,況且到達陣地還須30分鐘才能潤作戰狀態

這30分鐘你打算隨便讓人家打嗎?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MDC...(恕刪)

我也是醉了!軍盲至此程度,還不躲在家裏進修,居然到處昭告 "快來看! 我是軍盲"。唉!

"保護松山" 的飛彈只能有一個點嗎? "射程 (或攔截) 有效區" 你沒聽過嗎? 為什麼換個地方防護攔截松山就會被炸?

"移動,準備期間松山就被炸",請問你是活化石或上古人嗎? 不知道現代戰爭都是 "聯合作戰,火力重疊覆蓋,交相掩護" 嗎? 尤其台灣偵蒐,指管,火力,更是重疊再重疊,這是地方小的好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