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r2018 wrote:老實說體型比想像中...(恕刪) 這個體型無法垂發(船腹深度不夠)雖然船艏看起來好像還蠻深得,但實際上破浪首就只有船頭那一截而已至於吃水看起來是預定滿載1.2m(照片上已經有標示了)等測完飛彈部分後有可能拆掉當成一般的大甲板泛用測試船台因為飛彈艙的部分看起來是可拆卸得臨時結構而已,實際得常態上建築只有做到救生艇收納位置那裏
光榮之星應該是當作微型攻擊艇相關的武器與感測射控系統等測試平台使用唉 龍德一直有在造其他的船舶 當年沱江的縮尺構型也向很多單位推銷過雙船體船的操作特性本就與單體不同 很多單位都可能有需求 橫空出世 想太多了
oculata wrote:突然想到若把發射架...(恕刪) 不會,因為重心高度跟通常垂射有落差以及平放時浪費平面空間,同時舉升機需要吃掉額外電力(像mk13就要消費相當電力)這樣子的話選斜射反而會比較簡單.低重心.低電力消費.也不用強化排焰設施
評估雙體船最大問題是, 雖然叫做雙體, 但是空間效率會比單體難配置但是雙體所帶來好處是, 雖然80頓, 但是吃水比單體少很多總算朝盾牌邁進一小步垂昇推力段 需要有能力轉射向, 雄二 雄三就不要弄了也許朝標準方式發展海劍二會有機會, 只是肚子要塞的就不適現在這樣的發射架了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光榮之星應該是當作...(恕刪) 您說得沒錯!軍方高層捨得撥經費讓中科院擁有專屬的 '艇級武器測試專用載台', 看來中科院研發中的這類項目應該不少且蠻重要的。又那麼迅速就建造完成, 頗有可能研發成熟程度已經很高了。
有什麼好笑的臺灣要發展任何尖端科技能得到的外援有限,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為了經濟都只能忍氣吞聲承俯中國的淫威之下,外購與自製同樣困難。以這麼小的國有這樣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全世界國土面積與臺灣類似的國家,人力,財力,物力有限的有哪一個國是什麼武器都要自己發展的。
stever2018 wrote:有意義?噸數增加3...(恕刪) 沒錯,就跟「大艦巨砲主義」那般,所以匪民不意外,日常耍癡。------想要面面俱到?打造能裝備對空/陸/海/潛的短&中&長程武器,能掌控東西南北上方的超遠程(一千公里以上)偵收雷達,探測數千上萬公尺深的各項聲納,最高時速超過30節的動力機關,還能有搭載數架全球鷹的停機庫這般單艦戰一支艦隊的「超弩級戰艦」。就算山姆要造,相信這戰艦的花費比[福特級]還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