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比造蒼龍級水準

風中之塵 wrote:
首艘潛艦國造
不要求多
可以潛下水300米深
可以浮上來
就100分了!

續航、噪音、武裝等細節日後再慢慢調整

我們台灣海峽太淺,我更支持無人潛艦。
擺個四艘在巴士海峽,東沙。
來一艘潛艦幹一艘。
cougar2015 wrote:
你是搞不清楚,打蔣經國先生還在時 日本就提出要幫台灣造潛艦,潛艦要的圖跟人,日本提供。


有影冇

日本61年就和阿共仔建交去了, 那時老蔣還在呢, 還輪不到小蔣當家作主.

日本當時一個勁兒的想要作中國大陸的生意, 哪裡還有空理會台灣.

日本當時對台的態度, 由六和汽車的歷史可窺見一二. 連汽車都不准和台灣合作了, 潛艦造給台灣是哪招.

===========

說起福特六和汽車,其實他的前身卻很少被提及。福特六和的前身為六和汽車,六和汽車是六和集團旗下的汽車廠,於民國 59 年底完工開始生產,技術合作對象為日本豐田(Toyota)汽車,首部生產的車款為「六和美力士(Toyota MiniAce)」。

六和汽車於民國 59 年 12 月 12 日正式開工。

六和汽車於桃園縣內壢地區的廠房即為目前福特六和汽車的所在地,許多廠內的建築物也與 44 年前創廠時保持一致的外觀,但為何六和汽車會在短時間內隨即轉與美國福特汽車合作呢?

因為 Toyota 與六和汽車技術合作後,又亟思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1971 年 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隨後日本等國與我國陸續斷交,在那個漢賊不兩立的時代,再加上當年我國外交處境的艱難,因此政府隨即禁止日本 Toyota 在 5 年合約期滿後不得再續約。

原文
牛奶伯 wrote:
有影冇

日本61年就和阿共仔建交去了, 那時老蔣還在呢, 還輪不到小蔣當家作主.
日本當時一個勁兒的想要作中國大陸的生意, 哪裡還有空理會台灣.
日本當時對台的態度, 由六和汽車的歷史可窺見一二. 連汽車都不准和台灣合作了, 潛艦造給台灣是哪招.

你查資料國一高速公路開工,那時小蔣才什職位,
動工為何掛在小蔣名下。
第一次石油危機還是白嘉莉幫國家弄到石油。
日本偷襲珍珠港大家都知道他們怕石油在麻六甲海峽被美國堵住,
二戰輸了還是擔心這條海線被堵,到後來就跟小蔣建言。
川普上任日前首相安倍晉三是第一位拜訪川普的,
他帶一堆資料去就是說明中共的野心。
加上川普的年齡他年經時美國是最反共年代,
就出現今天的狀況。

川普1946年生,18,20歲時1966年越戰打最兇,
嘻皮,反戰,美國國內正鬧的兇,
珍芳達於越戰間的反文化運動中活躍。
她1972年到北越慰問兒童。。。
cougar2015 wrote:
你查資料國一高速公路開工,那時小蔣才什職位,動工為何掛在小蔣名下。


查好了. 中山高1971年8月14日動工, 當時的小蔣是行政院副院長, 而已.

但這只是表象. 老蔣在1969年陽明山車禍就不行了, 後來太子監國, 也就是眾人皆知的事兒. 老蔣死後, 嚴家洤當了三年多的代總統,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寫大字. 有什麼事要請示的, 請洽行政院長.
牛奶伯 wrote:
查好了. 中山高1971年8月14日動工, 當時的小蔣是行政院副院長, 而已.

但這只是表象. 老蔣在1969年陽明山車禍就不行了, 後來太子監國, 也就是眾人皆知的事兒. 老蔣死後, 嚴家洤當了三年多的代總統,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寫大字. 有什麼事要請示的, 請洽行政院長.

1971年動工,是維基說的,實際比這早2 3年就開工了,
應掛名在老蔣名下才對啊。
十大建設是老蔣的功績才是。

要照現在的黨在搶功勞,去。。。
hero9913 wrote:
等到真的造出來了
再來比較  會更實際


還是想到名言 說的對


是"照"出來還 是"造"出來 這二個是不一樣
謠言止於智者 造謠始於腦殘 其實 我只想當個「反腦殘 不反綠」 無奈腦殘多
cougar2015 wrote:
1971年動工,是維基說的,實際比這早2 3年就開工了,應掛名在老蔣名下才對啊。十大建設是老蔣的功績才是。


不是哦, 按照高公局的資料, 中山高確實是60年8月14日開工的無誤.

功勞是老子的還是兒子的, 反正都是蔣家人, 也就不用算那麼清了.

說真的老蔣在台的二十六年, 除了反攻大陸, 真想不到有啥可說嘴的建設. 一直到國光計畫廢止, 台灣才能騰出點錢搞經濟建設. 1972年廢止國光計畫, 也就是老蔣已然不行, 小蔣實質掌權的年代.

原文

我知道的是,日本一些現役或退役軍官想幫台灣設計生產潛艦,不是蔣經國時代,而是更早的蔣介石時代。

早在1955年就有日本前將官向台灣推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日本所研製的秘密武器「特種潛艇」。
這種日本特種潛艇應是二戰時期日本秘密研發的「甲標的」特種潛艇的衍生型。這種配備2枚魚雷的2人操作小潛艇可由水面艦或大型潛艇搭載,到敵人海域施放對敵人艦隊或港口內停泊的船艦進行伏擊。
詳細內容請參閱亞太防務雜誌第63期(2013-7):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上)

包括後來因故不可行,以及台日斷交後,主要是日本顧慮中國反應,
但是友台的日本軍方以及廠商相關方面承諾,若有機會將願意協主台灣建照潛艇,所以才會有這幾年有相當多數的日本潛艇設計製造生產工程技師已退休名義來台協助設計,尤其是潛艇生產線的規劃。


cougar2015 wrote:
你是搞不清楚,打蔣經國先生還在時
日本就提出要幫台灣造潛艦,
潛艦要的圖跟人,日本提供。
當年國家經濟發展剛起步
高速公路,中鋼剛蓋好,鈔票沒那麼多,
十大建設一次動,多少錢啊,
幸好退出聯合國把每年給聯合國兵費,
用到建設上。
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上)
4093台灣武器研發秘辛

4月14日媒體報導,日本積極推動潛艦生產技術輸出澳洲海軍。由於美方答應售台的8艘潛艦遲遲沒有進度,據瞭解,台灣方面曾在非正式私人聚會的國際場合向日方具有政壇影響力與國防安全背景人士,探詢日方潛艦技術輸台的可能性。



這場聚會氣氛融洽熱烈,但日方對敏感軍事合作議題,並未明確表態。事後,我方也研判,由於潛艦屬於高度敏感軍備,日本最終同意輸台的可能性不高,除了顧忌中方壓力,美國也可能態度保留。



台灣向日本尋求出售潛艦的可能,這並非第一遭。早在1955年就有日本前將官向台灣推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日本所研製的秘密武器「特種潛艇」。爾後台日之間曾多次接觸,準備請日本代製或引進日本技術在台建造潛艇,後來雖都未成功。但其間故事很多,本文將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



台日之間首次合作建造潛艇的契機來自由高階日本退伍將校組成的「白團」。1955年白團成員日本前大本營渡邊少將來台,介紹日本在二戰時所研製的秘密武器「特種潛艇」。一開始軍方有極大的興趣,認為如果日方能提供建造藍圖或來台備詢合作承造,可達成台日共同反共的目的。



根據渡邊少將提供的資料推斷,這種日本特種潛艇應是二戰時期日本秘密研發的「甲標的」特種潛艇的衍生型。這種配備2枚魚雷的2人操作小潛艇可由水面艦或大型潛艇搭載,到敵人海域施放對敵人艦隊或港口內停泊的船艦進行伏擊。日本「甲標的」特種潛艇在二戰時期,曾攻擊過珍珠港、雪梨港,不過受限於性能,戰果有限。



軍方報告指出,我國現無正規潛艇防衛台灣本島,在適當時機下使用,這種特種潛艇自有其價值。不過日本在設計之初,攻擊對象為美國海軍大型艦隊,對於中共海軍較小型船艇,似不宜大量製造,宜在國家財力許可下,先行試製1至3艘作為研究試驗及訓練之用。



不過總統府認為這種日本特種潛艇雖有價值,但對國軍目前需要尚未迫切,且試製1至3艘需要500萬至1500萬元的經費,當時國家財政困難而予免議。



雖然台灣在經濟困窘的情況下婉拒日本軍事顧問研製特種潛艇的建議,但軍方籌建水下兵力的腳步未曾停歇。1960 年國防部訓令當時駐義大利副武官汪希苓(後來曾任國防部情報局長),與義大利 Cosmos 公司密洽,購入該公司製造的潛爆艇(CT 2F ,採油電兩用引擎),成立「海昌隊」(1966年改為海昌艇隊)。



詳細內容請參閱亞太防務雜誌第63期(2013-7):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上)
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下)
1916台灣武器研發秘辛

海總之前所討論的都是排水量350噸以下的袖珍潛艇,但後來軍方高層研商後,卻決定要發展排水量700噸的近岸潛艇。日本三菱公司在1962年時曾幫日本海上自衛隊建造第一艘排水量750噸的早潮(Hayashio)級近岸防禦潛艇SS-521,因此確有小型潛艇的設計和建造能力。



不過國防部高層強調,該潛艇藍圖不宜向西歐廠家價購,可按日造資料(但須非落伍者)進行設計,顯示國防部高層並非屬意當時已服役數年的早潮級潛艇,而是希望三菱公司能以早潮級潛艇為基礎,提出新的設計。



即使日本潛艇製造商有心,若美國無意,日本政府也不會同意廠商幫台灣海軍設計建造新潛艇,加上耗資甚鉅,也非當時台灣國力可負擔,因此當時台灣要與日本合作設計建造新潛艇,可說是困難重重。



不過老蔣總統仍不放棄自製潛艇夢,在1970年12月11日第17次作戰會議中,再度指示軍方應仿照武昌艇隊的義製SX-404 型袖珍潛艇原理,研究自製大型潛艇。但軍方明白表示,限於國內工業水準及缺乏潛艇設計專門人才,一時尚難著手自造潛艇。為求能儘速自造潛艇,正在尋求國外技術合作,價購性能較佳的傳統式潛艇1艘,該項計畫目前正積極推展中。



因當時台灣正向美國積極爭取潛艇,所以軍方報告中所謂正價購傳統式潛艇,直覺反應即是向美國採購潛艇,但實際上並不然。根據國防部前副部長,也曾擔任過海軍總司令的郭宗清上將回憶錄「大風將軍」中所述,軍方報告中所謂正價購傳統式潛艇,應是採購日本潛艇。



郭宗清在「大風將軍」回憶錄中提到,1969年他外派擔任日本武官前夕,曾拜會同是海軍出身的國防部副部長馬紀壯,馬紀壯告訴他海軍計畫發展潛艇,交代他到日本後能促成此事,馬紀壯還強調這是行政院 副院長蔣經國的構想。



郭宗清到日本後,曾找過很多有能力製造潛艇的廠商,如三菱、石川島播磨等公司,也參觀過日本的潛艇部隊及製造工廠。並私下造訪幾位日本海軍退休的造船專家,像曾任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司令築土龍男,後來寫成「興建潛艦狀況調查報告書」,呈給海軍總司令宋長志。國內非常支持,海總並定名為「新城 計畫」。 但1972年9月台日斷交,日本協助台灣造艦的夢想再度化為泡影。



李白詩「蜀道難」中提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意謂著蜀道難行比上天還要難,反觀台灣求購潛艦之路的困難險阻,也不遑多讓。舉國之力,努力了60幾年,從鄰邦找到美國、歐洲,甚至南美洲,可說是遍尋全球任何可能出售潛艦的機會,但至今成績仍只有4艘,且其中2艘艦齡已超過一甲子。

今後是否還有機會購入日製潛艦或與日本技術合作製造潛艦?不知道。但軍方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一旦有獲得潛艦的機會之窗開啟,就能好好把握。



詳細內容請參閱亞太防務雜誌第65期(2013-9):台日合作密造潛艇未成秘辛(下)

**有種說法日本人為了報答蔣介石將日本軍人全部運回日本,不以戰俘處理所以為了報恩願意幫台灣製造潛艦
不知誰要去試潛...
風中之塵 wrote:
首艘潛艦國造不要求多...(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