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2020 wrote:
該艦最好用途就是可以...(恕刪)
現在韓國造艦
都採混合動力
1. 柴燃混合
2.電動馬達與燃氣渦輪混合
高速行駛可以爭取時效
搞不好最好用的運補艦是海巡的安平艦
快 吃水淺 跑淺灘 不怕魚雷
大型運補艦雷達目標顯著 很容易成為目標
經濟有效的對付方式是用小型跑30節的魚雷艇 飛彈艇獵殺
這種過時設計除了平常運補救難功能外
打戰時要格外小心 不要成為大和艦
gprs19 wrote:
一個小問題日本日向級(恕刪)
foxport wrote:
除了模擬攻擊軍 用途...(恕刪)
gprs19 wrote:
現在韓國造艦
都採混合動力
1. 柴燃混合
2.電動馬達與燃氣渦輪混合
高速行駛可以爭取時效
搞不好最好用的運補艦是海巡的安平艦
快 吃水淺 跑淺灘 不怕魚雷
大型運補艦雷達目標顯著 很容易成為目標
經濟有效的對付方式是用小型跑30節的魚雷艇 飛彈艇獵殺
這種過時設計除了平常運補救難功能外
打戰時要格外小心 不要成為大和艦

陳小春2525 wrote:
攻擊艦跟運輸艦用途不(恕刪)
Charlie2020 wrote:
回到這個船本身
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這艘船的長寬比遠大於這一類型的船,我猜這是有一些折衷的考量造成的,這艘船的寬度必須要容納LCM登陸艇,所以寬度已經被定下來,整個船如果要接近老美的安東尼奧級的上層結構,與容納更多的人員與直升機,因此上層結構佔整艘船的2/3,如果按原船比例設計整艘船,總噸位必定超過一萬噸很多,結果看起來是只有把船的長度減短來減少噸位。所以看起來他的直升機甲板比例上幾乎是所有同型艦最短的一艘船,長寬比應該也是最寬的一艘! 事實上如果設計得當,一個長寬比稍長一點的船通常是比較省油,比較起來,這艘船如果可以增長一點船身,不見得會更費油,長一點的直升機甲板讓飛機降落時要安全很多,尤其是航行中前面上層建築的亂流會早成直升機起降甲板的降落控制的嚴重問題,這應該是該船設計時完全未想到的一件重大瑕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