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打造飛彈增產廠房即將完工 雄昇丶萬劍飛彈產能倍增

絕大部分的人沒看過實際的軍用設備生產工廠
所以會以為裡面長得像生產主機板的流水線
其實完全不一樣
我在雷神加州工廠待了一個月
因為要技轉某個東西回台灣
只能說
測試調整的時間要遠大於組裝時間
很多零組件要經過多次測試後才能用
然後組裝成小組件,再測試
小組件組成次組件,再測試
半組合,再測試
功能,再測試
全裝,再測試
就是一直測試的沒完沒了
就算已經測試很多次
我們現在全裝再拆掉的比率也將近20%
stever2018 wrote:
所以中科院的組裝廠可(恕刪)


工廠自動化智能化不是只要砸錢就可以的。還需要評估很多生產技術包括測試技術的發展在內。之前就有相關報導某些科科人員要退休影響到生產啪啦啪啦。

自動化不等於智能化,當初工業4.0的精神精萃就在其中。有時智能化檢測的技術比你的飛彈技術還要高深複雜。打造一個智能自動檢測系統,比你土法煉鋼去做那個東西還要複雜百倍。

只能說砸錢注重產能是好事,也是一個開始。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peterpan200206
台灣本身有自主自動化生產的的能力,但問題是軟體編程的人才嚴重短缺,那些人未畢業已經被台積電、鴻海那些大咖,甚至中國大陸的企業勾光,一些比較二線的廠家、可以連續幾年都招不到人才。
stever2018 wrote: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恕刪)


產能是機密嗎?那倍增產能也是機密?
何患無 wrote:
產能是機密嗎?那倍增產能也是機密?


軍武裝備的產能本就是機密

因為這關係到戰力評估
民主國家預算問題
最多就是提供一大約值
不會讓人知到最大產能等詳細內容
larry-han
不只是產能,連規格跟供應商都是機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