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
美國一向被認為在小型(恕刪)
搞笑,老美在玩無人機那是已經30年前了。小型無人機?那是什麼東西?在無人機領域技術裡面那就是人家玩剩下的。低價,低階,功能刪減版本。
蜂群概念那也全都是老美提出來的,已經大概超過20年前。
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大量用?因為貴啊,因為寬頻資料傳輸和演算法專用CPU,加上高解析度的影像,全都是最近這幾年的事。
現在是在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等於比巨人高?說老美的東西比較慢?



人家是真正在玩軍規的裝備,貴到翻掉。就像GPS砲彈模組,單單那個GPS與制動器模組價格一萬美金一樣,連這種砲彈都沒有普及了更何況CP值更低的micro UAV。
你用了除了雷達seeker之外,幾乎所有巡弋飛彈導航的技術與零件,要寬頻通訊,影像解析度還不能低,更新率不能低,外加一個演算能力不算差的系統,影像辨識技術在以前巡弋飛彈上面叫DSMAC,地形標物辨識叫TERCOM。
在硬體上除了GPS要anti jam,那個影像光學系統鏡頭還要大範圍搜索,電子部分還是軍規的多光譜感測器,你可以算算看這些東西現在多少錢,在10到20年前又要多少錢。
然後你想把這東西拿來給部隊大量攻擊?拜託,這些東西加上一個雷達就是等於一個巡弋飛彈飛航控制與導航器,老美的火力橫掃全球,需要這麼傻嗎。
美軍的問題不在不夠強大,而在於成本太高,用的精準打擊能力五花八門,讓他不得不自我限縮一下發展。
還有啊,現在全球有能力製造高品質高解析度多光譜軍規影像感測器就那麼幾家,把商規東西拿來玩的,不算數。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minhua0317 wrote:
美國一向被認為在小型(恕刪)
高德紅外推出的S570巡飛彈。這是一款能夠由單兵攜帶,采用筒式發射的輕型巡飛彈,其采用的是X型布局的折疊彈翼設計,配備一個殺傷半徑8米和破甲威力60mm的多用途戰鬥部,打擊半徑則是有10公裏。它的頭部有一個可以大範圍俯仰轉動的光電導引頭,配備紅外和CCD白光雙模通道,除了能在巡飛盤旋中完成對目標的偵察外,還能引導自身直接攻擊目標。
除了高德紅外之外,國內專註製導彈藥開發的中天公司也推出了3款不同級別的巡飛彈。第一款就是單兵使用的ZT-5巡飛彈,它和上面高德的S570一樣也是筒式發射,采用的是壓縮氣體彈射出筒的冷發射方式,出筒後則是由電動機提供動力持續巡飛。
在性能上,ZT-5彈體加發射筒全重5公斤,最大巡飛偵察時間30分鐘,攻擊時的最大打擊距離40公裏,另外其巡飛速度是110公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則是可以到185公裏/小時。ZT-5還有獨創的功能,那就是它可以直接由無人機攜帶空射,在15000米高度以下都可使用,空射的最大射程則是20公裏,打擊精度小於0.5米。
除了單兵版的ZT-5外,中天還有兩款尺寸較大的巡飛彈,一款是采用拖車滑軌彈射起飛的ZT-25,另一款則是車載箱式發射的ZT-60。其中ZT-25全重25公斤,采用的仍然是X型彈翼布局,攜帶一個8公斤的戰鬥部,能夠對50公裏以內的目標進行偵察和直接攻擊,其光電頭成像分辨率較高,打擊精度也是小於0.5米。
而ZT-60則是尺寸和重量更大了,發射重量達到了60公斤,配備25公斤高爆戰鬥部,打擊半徑100公裏,算是小型巡航導彈了。除了尺寸加大外,其在氣動設計上也有了大的變化,采用了上單翼加倒V尾翼的設計。
在遠程火箭炮和彈道導彈方面一直走在國內前列的航天科工集團也沒有忽視巡飛彈這種小玩意兒的開發,它們目前就拿出了兩款產品。一款是采用傾斜發射,能夠整合進箱式遠程火箭炮的CM-501X;另一款則是采用垂直發射,一直被稱為中國版網火系統的CM-501XA。
這兩款彈的氣動設計區別很明顯,雖然兩者都是方形彈體,但是CM-501X采用的是上單翼加平尾翼再加倒V垂尾的組合,而CM-501XA則是下單翼加X尾翼的組合。不過兩者的性能倒是差不多,都是能夠進行30分鐘的持續巡飛,最大打擊距離都是70公裏。不過在功能上,CM501XA除了能偵察和攻擊外,它還能與CM-501GA多用途導彈共架發射,為後者提供目標指示、戰果評估,並直接進行補充打擊。另外,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CM501XA還是外貿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配套武器,所以它能由直10武裝直升機掛載使用。
當然,航天科工都已經拿出產品了,航天科技集團自然也不能示弱,它們推出了一款小型的CH-901巡飛彈。這款巡飛彈既可以使用箱式傾斜發射,也可以由單兵攜帶使用筒式發射。不過在重量方面,CH-901相比於上面高德紅外的S570和中天的ZT-5都要更重,達到了9公斤。
不過由此帶來的好處是,其動力能夠更持久,雖然該巡飛彈的控製半徑只有15公裏,但是其持續巡飛時間卻達到了2小時,能夠更長時間執行偵察或者壓製任務,而其頭部的光電吊艙則是提供了2公裏的觀測半徑。另外,它還具有回收能力,能夠重復使用20次。從外形設計上來看,CH-901其實與美軍使用的彈簧刀巡飛彈非常相似,尤其是折疊彈翼的布局和設計,但是彈簧刀主翼和尾翼全是在彈體下部,頭部的光電導引頭區別也很大。
國內采取類似彈簧刀設計的還有兩款,一款是北方工業公司負責銷售的飛龍10單兵巡飛彈,另一款則是希德防務公司推出的藍鷺30單兵巡飛彈。前者的性能暫時未知,後者的性能則是接近CH-901。藍鷺30的全重是3公斤,配一個0.5公斤的戰鬥部,能夠持續巡飛30分鐘,打擊半徑則是10公裏。另外該公司還有一款更大一些的藍鷺100巡飛彈,全重是10公斤,配1.5公斤戰鬥部,持續巡飛能力增加到了45分鐘,能打擊半徑20公裏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