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星計畫美方喊卡我再匡百億 急推下一代戰機衝刺小英「畢業政績」

不用研發新戰機啦
參考烏克蘭戰爭
韭菜病毒國打過來就有F-35可以用了
搞不好連B-2跟F-22美國都送過來
六月牛車
就算真的送過來,你馬上會飛嗎?不會飛,那跟送高價廢鐵有啥不同
台灣這種處境,關鍵武器研發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或市場,也不能只仰賴外購或完全自製,台灣制空第一,只要能獲得空優,花再多錢也不算貴,考慮台灣地位特殊,若純依賴外購,萬一國際情勢有變化,來源中斷,那麼將面臨巨大風險。所以自研關鍵武器系統就是沒有經濟效益或遠趕不上世界頂尖技術也要上,要是美國不供給武器,到時候至少手裡還有堪用的武器,不至於坐以待斃,但自製緩不濟急,外購要快的多。

雖然外購是最省事的辦法,能力時機允許,盡量買無妨,但台灣必須兩手同時進行,一方面要籌獲美國先進武器,一方面也要維持自製能量,不能只押寶一邊,不管外購或自製,都注定了要花大錢,然而這是沒辦法的。台灣研製下一代戰機目標不宜過高,台灣本來精密機械工業的底子就不怎麼樣,高性能戰機引擎這種東西(如f414),不是小國能搞的出來的,不妨以手頭的idf引擎為基礎繼續發展,至少這是我們擁有知識產權的東西,雖然性能不怎麼樣,但好過沒有。下一代戰機的4S標準齊備對台灣來說不切實際,頂多找一二項台灣有能力突破的,追求像殲20或韓國kf21那樣的戰機,突出其中一兩項,例如正面匿蹤,彈艙內置,長程空對空飛彈等等,至於超音速巡航,30000磅以上高推力,全方位隱身,向量噴嘴,這些都是遠超台灣能力所及的目標,短中期內(5-10年)沒必要浪費太多金錢力氣在上面。

相信這些研發人員心裡比誰都清楚,應該也是朝上面說的方向做,希望不要拖太久,一切務實考慮,盡快服役為先,然後邊用邊改,小步快跑,解放軍的路子還是值得台灣借鏡的。
stever2018 wrote:
知情人士低調稱,我方原本是朝4葉片、具推力反向器的渦輪噴射引擎進行研發,後來改成9個葉片,但引擎依然卡關做不出來;(恕刪)


作者在寫火星文。寫軍事武器沒一撇,寫政治垃圾倒是厲害。以後總統任期後面兩年,都是為了政治考量?

TFE-1042-70壓縮核心,是軸流渦輪發動機,核心部分四級高壓壓縮渦輪葉片加上一級離心設計,現在改九級壓縮渦輪葉片。

現代發動機F100,F404設計都是這樣多級。

藍色葉片屬定子不計算,定子與轉子葉片合為一級,共四級。最後那個藍色邊緣的葉片是離心式壓縮葉片。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老美手上的發動機,比較合理的來說,是要把F414拿來改。其他的都不太合適。

一是改發電機,不管是哪一個發動機,電力都不足以推動或者預留給五代使用。

這個問題在電戰蟲就已經顯露出來,莢艙必須外掛輔助發電機系統。GaN,EO都還沒上,腿就斷了,是能玩什麼東西。

想要做五代,不會想要掛個好笑的螺旋槳吧?現在戰機推力不是重點,電力才是最大問題。

二是有餘力,可以改冷卻排放,另外才是設計TVC。

F414可以把推力降到F404左右即可,重點看能搾出多少電力出來。

整天盯著推力,就好像在二戰時期還在講戰列艦一樣。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等你國先學會不會吹牛再來說話,到時候可以貼一些雷達電戰的東西出來看看。時間大概就是等你們重新投胎,下輩子吧。你國愛說謊吹牛的民族性是改不了的。我還真沒看過你國有誠實的東西
YC_Jiang
共匪到現在還造不出F-16V上面的F-110-GE-129等級的引擎呢 當然怕了...[真心不騙]
forestkung wrote:

雖然外購是最省事的辦法,能力時機允許,盡量買無妨,但台灣必須兩手同時進行,一方面要籌獲美國先進武器,一方面也要維持自製能量,不能只押寶一邊,不管外購或自製,都注定了要花大錢,然而這是沒辦法的。台灣研製下一代戰機目標不宜過高,台灣本來精密機械工業的底子就不怎麼樣,高性能戰機引擎這種東西(如f414),不是小國能搞的出來的,不妨以手頭的idf引擎為基礎繼續發展,至少這是我們擁有知識產權的東西,雖然性能不怎麼樣,但好過沒有。下一代戰機的4S標準齊備對台灣來說不切實際,頂多找一二項台灣有能力突破的,追求像殲20或韓國kf21那樣的戰機,突出其中一兩項,例如正面匿蹤,彈艙內置,長程空對空飛彈等等,至於超音速巡航,30000磅以上高推力,全方位隱身,向量噴嘴,這些都是遠超台灣能力所及的目標,短中期內(5-10年)沒必要浪費太多金錢力氣在上面。

相信這些研發人員心裡比誰都清楚,應該也是朝上面說的方向做,希望不要拖太久,一切務實考慮,盡快服役為先,然後邊用邊改,小步快跑,解放軍的路子還是值得台灣借鏡的

要有空中加油





================



雄2E巡弋飛彈差點胎死腹中 5塊錢針頭創奇蹟
更新時間: 2019/11/17 10:16

中科院院長杲中興。王烱華攝
國人自製、目前可攻打中國的雄二E型巡弋飛彈所使用的「鯤鵬」SW渦輪扇引擎推進系統,研發前8年只能達到「十分滿意(運轉10分鐘就很滿意)」,主要是因為潤滑油系統無法解決,導致引擎升溫,最後在當時計畫主持人、即現任中科院院長杲中興用5塊錢的靜派注射無縫針頭,當作潤滑油噴嘴,才讓「鯤鵬」渦輪扇引擎打通任督二脈,功力大增,現在成為台澎防衛作戰中最重要的反制共軍的武器。

杲中興相當自豪地表示,目前有這種引擎製造能力的國家,僅有美、英、法及俄羅斯,連中國迄今都無法自製,而是向俄國購買。另外,杲中興也透露,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雷霆2千多管火箭中,可打45公里遠的MK-45火箭彈還曾發生飛行途中折斷的例子,最後也是花5塊錢在彈頭跟發動機上鑽個洞、打個鉚釘,解決了彈體折斷問題。不過杲中興說,整個在尋找失敗原因的過程中,外界是很難想像的。

「鯤鵬」渦輪扇引擎是專為雄二E型巡弋飛彈而研發,較雄二攻艦飛彈的引擎,更小、更省油,專為需長程飛行的巡弋飛彈而研發。而根據研發的航空所的說明資料指出,該具引擎自1998年開始研發,1999年7日就進行全引擎研發測試,但2007年之前卻一直無法達到研發的預期目標,因此中科院指派杲中興負責鯤鵬計畫。杲中興形容2007至2008的二年之間,他幾乎是白天跟晚上都跟「鯤鵬」在一起,每天就是拆、裝、測試,然後又是拆、裝測試,所幸在的團隊的通力合作之下,才完成這具渦輪扇引擎。

杲中興指出,渦輪盤鑄造的技術是相當精密,但美方所提供的金屬加工數據有誤,讓整個引擎飛不到10分鐘。因此當時院裡同仁有個笑話就是對鯤鵬「十分滿意」,意思就是說鯤鵬只能運轉10分鐘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但在後來獲得中國上海的一份金屬鑄造的資料,真的是如獲至寶,才讓整個渦輪盤金屬鑄造的技術解決。但立即面臨渦輪葉片加工的問題,好不容易再度克服葉片加工的問題,又發現潤滑油的問題。

杲中興說,過去認為是油愈多愈好,但在運轉後反而發現是潤滑油愈少愈好,因為整個軸承是每分鐘3萬6千轉在轉,等於是一個非常大的離心機,潤滑油一滴都進不去,早就被甩光了,因此必需設計一個很小很小的噴嘴,把油噴到軸承裡面的縫。但怎麼做這個噴油嘴?我們做了很多的試驗,當油溫到240度以上變成很稀薄,最後找到一個辦法是5塊錢解決,就是用打靜脈注射的針頭,因為是無縫針管,用鑽石刀進行切割並進行修整後,解決所有的問題,讓這顆引擎功力大增。

根據中科院資料顯示,渦輪扇引擎進氣量大,具低油耗及高效能特性,可提供載具足夠的飛行動力及航程。這具小型渦輪扇引擎是我國自行獨立研發,已建立完整引擎設計、製造與測試能量,我國是世界擁有相關技術少數國家之一。渦輪扇引擎在軍事應用上,除提供飛彈及靶機所需,也衍生運用於UAV無人機和UCAV無人戰機所需的動力系統。(王烱華/台北報導)
miku840048
我質疑不是美方給的金屬加工數據有誤,而是美方話只講一半我們領悟不到另一半....


============

台媒曝為阻撓台研發攻陸巡航導彈 美國當年曾下狠手
公開日: 2019-11-18


據台媒報導, 台軍事專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爆料稱,在“1996年台海危機”之後,台軍要求台灣“中科院”完成研發雄風2E攻陸巡航導彈的任務時,曾遭到美國極力反對,並阻撓台灣取得製造導彈所需的關鍵零組件。

台“中科院”院長杲中興日前也證實,當年他率隊研發據稱為雄風2E巡航導彈所使用的渦輪扇發動機——“鯤鵬”發動機時,所需關鍵零件均使用美方提供的金屬加工技術手冊來鑄造,但卻通通失敗。後來才發現,這是美國故意給的(錯誤)數據造成的。

據報導,美國曾經幫助台灣當局打造以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為核心的所謂“導彈防禦系統”,但美國始終反對台灣研發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等武器。而在台“中科院”2005年在巡航導彈項目上取得突破後,美國向台灣當局施壓,並阻撓台灣獲取關鍵零組件。

杲中興指出,製造發動機所需的超合金零件鑄造很困難,金屬熱處理熔解容易,但冷卻速度卻難以控制,速度略有差異結晶就不同,就會有裂痕、瑕疵。杲中興十分生氣地說,這些熱處理程序台“中科院”是依照美國提供的金屬加工技術手冊來做的,但通通都失敗了,無論怎麽做都壞,都出現壽命不長、有裂痕的現象。後來才發現,這是因為美國故意給了(錯誤的)數據造成的。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後來用了土共的數據與工程資料之後就把工程問題給解決了 感謝土共工程界不吝分享其研究成果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後來用了土共的數據與工程資料之後就把工程問題給解決了 感謝土共工程界不吝分享其研究成果
dailoan wrote:
台媒曝為阻撓台研發攻(恕刪)


這種文章笑笑看就好了,都不知他是怎拿到那個學歷的。

結晶溫度時間控制與材料配方、模具、葉片、甚至機器、感測器都有很大關係。所以後來才發展出渦輪葉片製程的所謂溫度控制系統。

直接去拿老美的溫度profile到底是要怎麼把東西做出來我是覺得非常奇葩,超級奇葩。

看到這篇文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到底是記者不懂還是這位院長瞎扯?還是科科超廢??

今天設備不一樣,設計葉片不一樣,你的熱流都要重新跑模擬,設備也要重新跑溫控吧?

直接抄profile到底是誰教育出來的。

晶圓廠也是這樣,基材那些不一樣,溫控那些,機器都不一樣,所以才發展出感測器進去晶圓模擬與實測那些數據。

到底是有多蠢,怎麼會想套別人的數據,我是完全想不通的。科科真的如果是這種程度真的還是不要浪費國家的預算。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stever2018 wrote:
前空軍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研判,中科院要製造引擎有3大關卡,一個是熱段製造,雖然知道治金成份,問題是在鍛造時的溫控、消除應力等要求卻做不出來。

這太難了。
中共渦輪機扇葉會斷裂,造成引擎爆炸,
問題就是出在這。
全世界可能只一巴掌的國家有本事做這。

渦輪發動機葉片上的一種溫度分佈

stever2018 wrote:
經國號戰機(IDF)所使用F124(美軍編號:TFE1042)
經國號所使用的F124引擎。(圖片來源/擷自Honeywell官網)

TFE1042 是 Honeywell 公司的編號, F-124是美軍編號.

經國號戰機(IDF)使用的 TFE1042-70
對應的美軍編號是 F-125 ( 含後燃器 ), 勇鷹 是 F-124 (無後燃器 ).
TW Energy wrote:
直接去拿老美的溫度profile到底是要怎麼把東西做出來我是覺得非常奇葩,超級奇葩。

可是抄對岸的就可以做出來耶
TW Energy
要嘛講幹話,要嘛媒體鬼扯,要嘛科科違法買中國的設備,這種東西能抄襲我也是笑死。講出去當白癡。
stever2018
中國能夠公開的資料肯定是基本教材...看了基本教材突然融會貫通?這只是用來掩飾一些不能公開的來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