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砲兵季刊出現陸劍二試射畫面

TW Energy wrote:
國防報告書裡面,中科院飛彈所一直到現在都有申請這個"小型液體火箭"的研發費用。裡面清楚寫到是姿態調整用的。


小型液態火箭國科會和成大航太所也在搞,從數磅等級進展到百磅等級,已經進行到第x階段 (十幾年了),用液態火箭作為側向推力姿態控制的好處是可以重複點火,不像用固態火箭要設計成一堆坑坑洞洞,各方位可點火的次數較為受限,如果中科院已經研發成功的話,用在強弓上會是更好的選項。

洛馬的姿態控制器,各噴嘴可重複點火



韓國的L-SAM,重複點火技術似乎還沒研發完成,只能火力全開再用油門大小控制,燃料消耗方面比較受傷
TW Energy
沒錯,成大也是民間火箭科技的一條道路,太空載具在台灣,近年來開始解除封印,這錢投資的相當划算。
包括本人在內,很多人對陸劍二為何一輛發射車只搭載4枚飛彈頗有微詞,其實仔細想想,好像也只能4枚,原因如下:

1、劍二系統MAN集團生產之TGM 18.320 4×4卡車底盤,該車車重10噸,載重8噸。
2、陸劍二彈體 + 發射箱 重量大約300公斤出頭,4枚的話就1.2~1.4噸左右
3、發射器轉盤、發電機和相關通訊控制系統,1.5噸跑不掉
4、因為戰場需求加裝的防破片和防彈措施,避震懸吊系統改裝....等等,這些東西的重量也不輕
5、因為是商規底盤,考量到機動性和發射時的衝擊力道,載重8噸也不能載好載滿,還要打個折扣,

1至5點加起來5噸上下的載重 (可能還不只),裝載4枚好像也不是太不合理的事,當然問題還是出在「商規底盤」四個字,如果是採用軍規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天衣神水
陸軍要把復仇者、陸劍二混編就得考慮復仇者悍馬車的機動性比MAN TGM高,因為要多載些彈造成兩者速度配不上會是大問題,解決方案就是MAN TGM載量降低一些,減少差異,個人推測是這樣。
carasha
4 枚的話 , 戰鬥的持續力會不會太......? 我覺得應該 8 枚剛好 .
天衣神水 wrote:
包括本人在內,很多人...(恕刪)


載具越小越好隱匿。六顆裝的NASAMS,重心整個貼到地上去了。四個地鋤?也不是不能拖,但是這樣的發射架感覺很容易在多丘陵地台灣出問題。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天衣神水
用 8x8 off-road 很好耶~~~[笑]
天衣神水 wrote:
陸劍二、海劍二未來的發展勢必要和空用天劍二型分家,在推進器的部分比照ESSM做出調整...(恕刪)


除了ESSM這條路,最有效率的發動機是ramjet/scramjet,booster 如果能夠成功整合進去這種小彈體,形成IRR發動機,那很有可能即便是陸劍二的尺寸,都可以破百公里。

ESSM射程大約50-60km,但是ramjet不帶氧化劑所以射程會更遠,原本的小區域防空系統射程會爆發。不過這種東西就真的變成另外一顆飛彈了。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應該比照NASAMS
換裝8連裝+中型卡車
另外4枚搭載劍一
(捷羚系統那種外露式的容易失效 毀損...)
TW Energy wrote:
ESSM射程大約50-60km,但是ramjet不帶氧化劑所以射程會更遠,原本的小區域防空系統射程會爆發。不過這種東西就真的變成另外一顆飛彈了。


我的看法是這樣,追求射程並非是「野戰防空」或者是「近迫系統」的最大目標,相反的,極小化接戰距離才是最需要的,用衝壓引擎或者後方掛加力器的方式並不利於「極小化接戰距離」這個目標,衝壓引擎需要加速到工作溫度,掛加力器需要等加力器脫離才能完成開機,完成這些動作至少需要幾公里的距離去進行,即使是號稱「全程歸向」的鷹式,它的「最短接戰距離」也要1.5km,ESSM則縮小到1km以下,刺針或復仇者在發射前就完成開機所以不到200公尺。

歐洲人儘管在流星飛彈上使用衝壓引擎,但是並沒有用在ESSM上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陸劍二、海劍二如果要改用固態衝壓不妨分為兩個版本,標準版和ER版,標準版用在野戰防空和艦用 close-in反飛彈上,ER版則用來取代弓一和標二。


royle67 wrote:
應該比照NASAMS
換裝8連裝+中型卡車
另外4枚搭載劍一


野戰防空應該是要小一點比較好,機動性高、找掩護快、陣地躲藏方便....各方面都比較優




季刊中指出由同樣型號卡車改裝而來的戴彈車可搭載12枚備彈,可以推測即使只掛6枚都有點勉強

天衣神水 wrote:
我的看法是這樣,追求...(恕刪)


最短射程的確是問題。

不負責任的想法,IRR的藥柱中間燃燒面擴大為更多角的星狀,看能不能瞬間燒光,加速完畢換ramjet接手。不過會不會增加噴嘴材料條件與生產藥柱困難就不知道了。

印象中俄羅斯有個防空飛彈,還有Aster-30,加速性能非常強大,藥柱燃燒很大,尾焰龐大。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印象中俄羅斯有個防空飛彈,還有Aster-30,加速性能非常強大,藥柱燃燒很大,尾焰龐大。


Aster-30是區域防空飛彈,這個...不能類比啦

以台灣的環境,陸劍二接戰的距離大多會落在10公里內,幾秒鐘就結束了,不用太厚工。

陸軍這次把復仇者和陸劍二混編是對的 (難得 ),復仇者射高大約只有10,000呎左右,而且10,000呎高度射程會變得很短,可能不到1km,遇到TB-2、彩虹、翼龍這類可飛高達兩萬呎以上的傢伙跟本一點辦法也沒有,用陸劍二可以輕易達到這個高度,但是開機慢接戰距離較遠是缺點,性能上兩者可互補。
今日九鵬基地試射陸劍二,飛彈高角度離架後轉向目標區。

據現場目擊者說明攔截時間約一分鐘,最大射程15公里,嗯~好像哪裡怪怪的

shuling0909
甚至魚叉這種古董導彈的抗(電磁)干擾能力都比雄三強。[笑到噴淚]
天衣神水
烏克蘭已經證明俄系防空系統不可靠,Su-xx用上世紀AIM-7就可以射下來 [偷笑],一屁打過江 [幫不了你]
以飛彈發射方向來看是往外海飛

若靶彈也是朝外海飛,那就是尾追模式自然比對頭模式飛得更久了

天衣神水
15公里 / 60秒 = 250 m/s,劍二變雄二 [笑]
活龍金魔體
所以只要把15加大就合理了?[^++^][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