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lin1 wrote:M109重量27.5噸;長度9.1公尺;寬度3.1公尺DANA8輪自走砲重量23 噸;長度10.5公尺;寬度2.8公尺 DANA 是152mm台灣不會去買這型,至少買以相同科技發展而來的155mm DITA才對,因為DANA 152mm口徑比較小,車體長10.5公尺,但是DITA 155mm L45 車長13.02公尺,在台灣可供迴轉、轉彎的道路就會受到限制,如果計畫要買的是最新式的155mm L52 MORANA,車長又多了一點,總長13.2公尺,但是跟DITA就差異不大,MORANA是EA最先進的火砲,自動化程度更高,但是還在研發中,如果預算許可,高層應該DITA和MORANA各買一些,分批交貨。MORANA 155mm
1000K wrote:連777在烏克蘭戰場上面,都"外傳"表現不佳牽引砲的未來真的不樂觀.... 跟T63、T65相比,M777跟本就是天鵝肉,在反砲兵戰術的精進之下,砲彈一飛上天幾分鐘內對方的砲彈就會飛過來,牽引砲跟本來不及逃,現在連迫擊砲也得自走化,不然也是會被反砲擊,最重要的是,牽引砲跟不上需要它火力支援的MBT、IFV,這點會讓指揮官很頭痛。
DKQQ wrote:買輪車我可以理解但砲車 我就不太懂了不會真的有人被老美老共認知作戰 認為中華民國要玩陸戰吧............ 如果陸軍戰力有缺陷,敵人就會跳過海面,直接採用立體空降作戰,奪取機場港口,破壞我方防空、制海、源頭打擊設施,所以先進的火砲還是有存在的必要,買M1、搞105砲車、雲豹甲車.....都是同樣的用意,老美為何要來幫忙訓練老陸,有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對岸採用立體空降作戰的難度,逼迫對方採用傳統的登陸作戰,這時候雄二、雄三、魚叉才派得上用場。
難度很高新購外國軍用武器裝備的預算,超過一半是建立後勤補保系統台灣為何大量使用美規裝備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可以節省相關預算!軍用裝備可不是幾年就可以汰換更不是很多人以為的,軍規品不會壞這東西買來可是要用幾十年的我們的產品保固只有一年後續維修保證20年送回來維修,就算一顆螺絲可能都是新品的一半價!國外高端的軍品很多保固是論小時的!當然如果有覺悟是沒差就如同幻象跟拉法葉!
希望政府能藉著這次與捷克的合作機會談好軍購案的工業合作項目在台灣建立起後勤維修的能量同時讓台灣廠商能和歐洲軍火商結盟, 切入他們的供應鏈近來跟老美買的軍購, 簡直是喪權辱國:陸射魚叉, 海軍沒提需求, 參謀本部不知情, 中科院反對, 國安高層說要買, 交期還到2030年, last buy, 還取消工合F16v, 落馬研發費完全由台灣買單, 說是可以抽權利金, 能回本嗎?老美對以色列, 韓國開放武器介面, 讓他們有機會魔改, 台灣花比別人多的錢,買比別人多的數量, 卻甚麼也沒得到?宛如慈囍太后的北洋海軍, 被小日本給團滅不管是導引的海馬斯, 魚叉飛彈, F16都很容易被共軍給電子反制, 成為昂貴的無效武器所以老美的官員才很誠實的要求台灣, 人手一支AK47, 俄製貨比美國盤子貨便宜有效買海馬斯買魚叉買F16V都是錢丟到水裡傳統火炮, 無法反制, 廉價有效, 符合戰爭經濟學, 比起坦克容易被步兵火箭筒給摧毀155炮射程40公里, 對共軍登陸部隊, 船團威脅性大以色列那麼多F16, 可是沒有升級成F16v它的F16AB直接退役, F16CD先前自我升級為以色列版
看來美國又要祭一堆反傾銷條款罰台商了!我們跟美國以往都是靠軍售互相交換貿易額,這是檯面下的規矩用來弭補進出口的差額這樣一搞....看來不知又要那些台商中獎了.alexlin1 wrote:台灣有意採購捷克的8...(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