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牛車 wrote:
要這樣比,台灣的雲峰飛彈和雄二E,射程涵蓋大半個大陸,也打得到日本啊
雄風2E陸攻巡航飛彈起源
在2000年代,中科院以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為基礎,開發雄風二型E巡航飛彈 ,代號「戟隼」。
依照2007年12月9日「中國時報」以及2021年9月23日「上報」報導,雄風2E巡航飛彈研發階段一直不穩定,前五次試射均告失敗。第五次試射失敗後,國防部在2004年6月下令,半年內再試射一次,如果還是失敗就立即「現況結案」。 當時中科院負責的「新三彈」(雄2E巡航飛彈、天弓三型防空飛彈與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之中,雄風2E、雄風3兩案面臨「現況結案」的壓力...
依照2019年11月25日「上報」報導,2008年中科院進行雄風2E巡航飛彈作戰測評,測試的飛行路線是從屏東九鵬基地發射升空,飛行到蘭嶼外海轉折到綠島後再飛回九鵬,這樣飛一圈至少200公里;只要相同航道飛三圈,飛行距離就達到600公里,然後命中海上靶船,因此驗證雄風二E有600公里級的射程。依照2018年4月23日「上報」報導,中科院專案小組針對引擎等關鍵組件進行性能提升,以純手工精心製作之下,打造了將近10枚增程型雄二E巡航飛彈..
「雄昇飛彈系統」就是雄風2E地對地巡航飛彈的增程型,射程估計為1000至1200公里。根據國防部報出,「雄昇飛彈」與雄風二型飛彈共用生產線,兩者合計的年產能目前為81枚;中科院新造飛彈量產廠房於2022年6月完工啟用後,未來雄風二型與雄昇飛彈年產量合計可提高到131枚
其實台灣所謂遠程導彈都有罩門...
雄2E增程跟雲峰飛彈都是GPS跟慣性陀螺一制導..台灣沒有衛星..不能中繼制導...
再說一些實話..雄2E增程跟雲峰到底有沒有實彈射擊的紀錄..還是就是到處繞一繞湊夠里程就算成功??
目前年產量81枚..未來年產量131枚??這種數量能幹嗎??
我實在是不願意寫實話..但是這種宣傳導彈對台灣國防有何幫助??能打幾天??
但是這種所謂信仰導彈變成台灣人民仰仗的希望是錯誤的..這種數量跟規格的導彈對中國根本毫無影響..這種規格的導彈在中國防空導彈面前跟小孩玩具沒有兩樣...
這款導彈屬於亞音速巡弋飛彈,攔截難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國軍保密近20年的巡弋飛彈,在大陸軍方眼中等同於是「小朋友的玩具」。說句毫不誇張的話,解放軍手中的任何一款防空導彈武器拉出來,都能輕鬆破解「雄風-2E」..
A型:500公里(310英里)
B型:1,000公里(620英里)[3]
雄昇飛彈(增程型):1,200公里(750英里)
速度 (0.75 - 0.85馬赫)919—1,041 km/h(571—647 mph)
導引系統 GPS、地貌比對和具有自動目標識別的慣性導航系統,
老共此前試射東風-27,2023年8月:成功命中5000公里外海上移動目標
射程 :5000-8000公里,可覆蓋關島、夏威夷等第二島鏈目標
速度 :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末端可達15-20馬赫
彈頭設計 :採用乘波體滑翔載具,具備變軌機動能力,突防能力強
制導系統 :結合慣性導航、北斗衛星定位和末端自我雷達鎖定,精度誤差約30米
台灣的亞音速導彈能幹嗎??年產量81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