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蔣介石本來根本不會輸的

血色的浪漫 wrote:
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训练不足,装备不足都不提

基本屬實,不過請回顧抗戰史,
國府一路慘敗被日軍壓縮只剩西南三個省,日本忽然被〔美國原子彈 + 蘇聯參戰〕轟垮後,國府軍隊從西南三省被釋放出來到處接收(收進自己口袋),就是一群饑渴難民軍隊。
而中國共產黨的龍興之地--東北滿洲國,因為張學良不抵抗,被日本和平接收,人口、工業、基礎設施都完好,不像中原抗日戰場到處被打成廢墟,民不聊生。所以在蘇聯大力軍援之後,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軍)人人兵肥馬壯,和來自西南邊的國府流民軍內心已經厭戰不同。

還有,東北民主聯軍 本身有補充蘇聯軍俘獲的大量日本關東軍和滿洲國偽軍,史料少的說4萬,多的說20萬日本人。這些日本軍人是東北長春等戰役圍殲國軍的重要人力和技術骨幹。

早有耳聞,美國、加拿大、日本都有。

日籍八路軍簡介日籍八路軍(簡稱日籍八路)是指在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年),部分日本國籍人士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參與對日抗戰的日本反戰人士。

他們多為日本共產黨員、左翼知識分子或反戰軍人,受馬克思主義影響或因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而投身中國革命。

這些人數雖不多(估計數十至百餘人),但在歷史上象徵著國際主義與反法西斯鬥爭的跨國合作。歷史背景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導致許多日本左翼人士流亡海外或在中國從事地下反戰活動。

中國共產黨積極吸納這些國際友人,成立如「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等組織,宣傳反戰思想並招募志願者。這些日本人多在華北地區(如延安)加入八路軍,從事翻譯、宣傳、情報工作,甚至直接參與作戰。他們的加入不僅幫助八路軍提升國際形象,還在日本國內散播反戰訊息。著名人物以下是幾位代表性人物的簡要介紹,他們的經歷體現了日籍八路軍的多元角色:
姓名
生卒年
主要貢獻
備註
小林寬澄(Kobayashi Hirokazu) 1919–2019 1938年加入八路軍,從事宣傳與情報工作;後參與國共內戰;2019年逝世,為最後一位在世日籍八路老兵。 出身僧侶家庭,早年受共產主義影響投身抗戰。
岡野進(Okano Susumu) 1908–1944 1938年抵達延安,加入八路軍,任日本工農赤軍聯盟負責人;從事反戰宣傳,直至1944年病逝。 日本共產黨早期領袖,在延安領導日本留學生。
野坂參三(Nosaka Sanzo) 1897–1993 1938年抵華,領導日本反戰運動;雖未直接參戰,但指導日籍志願者加入八路軍。 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後回國從政。
香川孝志(Kagawa Takashi) 1915–2001 加入八路軍後,從事翻譯與教育工作;戰後回日撰寫回憶錄。 其著作《八路軍的日本人們》記錄了多位日籍八路的故事。

這些人物多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接受培訓,並在百團大戰(1940年)等戰役中間接貢獻力量。影響與遺產日籍八路軍的參與強化了中日人民的反戰聯盟,他們的活動如發行日文反戰報紙《人民之聲》,影響了部分日本士兵的反戰情緒。戰後,許多人返回日本,推動和平運動;部分則留在中國,參與新中國建設。至今,他們的故事被視為中日友好與國際主義的象徵,常見於歷史文獻與紀錄片中。2019年小林寬澄逝世後,相關紀念活動在中國與日本均有舉行。
GuatingChua wrote:
日籍八路軍簡...(恕刪)

這個應該是大內宣的假資料,就像烏克蘭手上的“自由俄羅斯軍團”,雖有,但是人很少。當時日本軍幾乎戰無不勝,中國軍九死一生,哪個日本人會自願加入中國軍和自己的日本皇軍對打?

日本軍人回憶錄是說高達20萬日軍戰俘從西伯利亞戰俘營被放出,被要求加入東北的共軍,否則在西伯利亞關到死。而大陸自己的資料只寫3萬日本軍。
几乎被湮没的历史:四野部队里的那三万日籍士兵
alanchentw wrote:
這個應該是大內宣的假資料..(恕刪)

你貼的圖,就是日本左翼自願參加中國共產黨。
不是西伯利亞戰俘營的戰俘


也不是大內宣,是美國AI 查的資料
去看美國人火鍋大王中國近代史的影片,或者美國記者寫的書中國海市蜃樓,或者李天豪國共內戰的影片
裡面有很多史料,當時的中外報紙、書信、老照片。
比回憶錄、日記、教科書更可信。


你提供的連接,也說得很清楚
國共內戰會輸的原因..主要是貪污腐敗..失去民心...

那時候還有派系之分..嫡系非嫡系..有時明明可以增援..但是抱著你死光我就獨大的心態..你打光了最好...

農民生活艱困..而上位者者顧著貪腐..最大貪腐來源是蔣介石的姻親...

當時美援軍援都被拿去倒賣..當官者發大財..根本不管人民死活...

人民吃不飽..受欺壓..不造反要等死嗎??

所以老共用打倒地主攏絡人心..參加者踴躍..

變成老蔣一打就潰敗..到最後全盤皆輸...
日本国内有一部电视剧
《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

就反应了东北解放后的情况


解放军接受后,接收的日方人员,主要是接受左派思想的技术专业人员
首先是思想过关

解放军听名字就知道,是需要政治思想先行的,所以它是不可能成建制接受战败的日本部队的。
warrenwang111 wrote:
國共內戰會輸的原因....(恕刪)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奇观
就是国民党士兵的利益与他们的敌人共军的利益反而是相同的


如果这场场,国民党士兵输了,反而可以回家分土地了
alanchentw wrote:日本軍人回憶錄是說高達20萬日軍戰俘從西伯利亞戰俘營被放出,被要求加入東北的共軍,否則在西伯利亞關到死。


美國AI :
根據歷史資料和現有證據,這一說法不符合事實,存在誇大或誤解成分。

以下是詳細分析,結合歷史背景、數據和史料,逐一檢視這一說法的可信度:1. 西伯利亞戰俘的背景與處境
  • 俘虜數量與去向:1945年8月蘇聯發動「八月風暴」,俘虜約56萬至76萬日本關東軍士兵(包括朝鮮籍、台灣籍士兵及輔助人員)。這些戰俘被送往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古拉格勞改營,從事伐木、採礦、鐵路建設等苦役。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和蘇聯檔案,約55萬人最終歸國,死亡人數估計在6萬至34.7萬之間(死亡率10%–60%,視營地而定)。
  • 蘇聯政策:蘇聯將這些戰俘視為戰後重建的「勞動力資源」,並未有系統性計劃將他們移交給中國共產黨(中共)。蘇聯與中共在1945–1949年間的關係雖然友好,但存在競爭和猜忌,蘇聯對戰俘的管理高度集中,幾乎不可能大規模將戰俘轉交中共。
  • 歸國時間:首批戰俘於1946年起陸續釋放,大部分在1947–1950年間歸國,最後一批至1956年才完全返回日本。蘇聯未有記錄顯示將戰俘直接移交中共軍隊。
2. 四野日籍官兵的來源如前述回應,第四野戰軍(四野)中的日籍官兵(約3.1萬至3.3萬人)主要來自以下來源:
  • 滯留東北的日僑與關東軍殞地:1945年日本投降後,許多關東軍士兵未被蘇軍俘虜,選擇逃亡或隱匿於東北,如中村義光等人。這些人後被東北民主聯軍(中共前身)收編,特別是醫療、技術和航空人員(如林弥一郎部)。
  • 自願或半自願加入:這些日籍人員多因生存需求、反戰理念或對日本軍國主義失望而加入中共。他們從事醫療(7200人)、軍工(2000人)、後勤等工作,與戰俘身份不同。
  • 無西伯利亞戰俘記錄:現有史料(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四野衛生工作史》)和日籍老兵回憶(如中村義光、香川孝志)均未提及西伯利亞戰俘被轉交四野的情況。四野的日籍官兵明確來自東北本地滯留者,而非蘇聯勞改營。
3. 回憶錄說法的可信度分析
  • 「20萬戰俘被放出加入共軍」:這一數字與四野日籍官兵總數(約3萬)差距巨大,且無任何可靠史料支持。蘇聯俘虜的56萬–76萬戰俘中,大部分被用於勞改,僅少數(約5萬)在1946–1947年早期釋放,這些人多直接遣返日本(如舞鶴港記錄)。即使有少數戰俘因地理原因進入東北解放區,數量也不可能達到20萬。
  • 「否則關到死」:蘇聯對戰俘的政策確實嚴酷,死亡率高,但並無證據顯示有「加入共軍或關到死」的明確威脅。中共在東北的日籍人員多是基於實用主義(急需醫護、技術人才)而留用,且多數自願參與(如文章中伊海對中村義光的挽留)。回憶錄的這種說法可能源於誇張或誤解。
  • 回憶錄的局限性:日本戰俘的回憶錄(如《零下六十八度》或本田善彥的記述)常聚焦個人苦難,部分內容可能受冷戰時期反共宣傳影響,誇大中共與蘇聯的合作程度。某些回憶錄未經嚴謹史料驗證,可能混淆了滯留日僑與西伯利亞戰俘的經歷。
4. 可能的誤解來源
  • 混淆滯留者與戰俘:部分日本回憶錄可能將東北滯留的關東軍殞地(未被蘇軍俘虜者)誤認為「從西伯利亞釋放的戰俘」。例如,林弥一郎部的200名飛行與技術人員直接從關東軍轉入東北民主聯軍,未經西伯利亞。
  • 冷戰宣傳影響:1950年代日本國內反共氛圍濃厚,部分歸國戰俘的記述可能誇大中共「脅迫」成分,以迎合當時政治需求。實際上,中共對日籍人員的政策偏向感化與留用(如中村義光未被處決,反而被教育融入)。
  • 口述誇張:個人回憶錄易受記憶偏差或情感影響,特別是數十年後的記述,可能將小規模事件(如個別戰俘進入解放區)誇大為「20萬人」。
5. 史料與證據的對比
  • 中國史料:《四野戰史》明確記載日籍官兵為滯留東北的日僑和關東軍殞地,無西伯利亞戰俘來源。遼寧省檔案館數據(1949年東總軍工部186人中103人為日本人)也支持這一點。
  • 日本史料:日本外務省檔案和「舞鶴歸人」記錄顯示,西伯利亞戰俘多直接遣返,未有大規模轉交中共的證據。
  • 國際研究:俄羅斯解密檔案(如古拉格記錄)顯示,蘇聯戰俘管理高度集中,戰俘多用於蘇聯境內工程,無轉交中國的計劃。
  • 四野老兵回憶:如中村義光、香川孝志等人的記述,強調自願或半自願加入,未提被迫從西伯利亞轉入。
結論「20萬日軍戰俘從西伯利亞被放出,被要求加入東北共軍,否則關到死」的說法不符歷史事實。四野的日籍官兵(約3萬人)主要為東北滯留的日僑和關東軍殞地,而非西伯利亞戰俘。蘇聯戰俘政策嚴苛,但無證據顯示有系統性轉交戰俘給中共的行為。該回憶錄說法可能源於誤解、誇張或冷戰時期的宣傳影響。
GuatingChua
你連我用哪個AI都看不出來? 明擺著的。
alanchentw wrote:
國共東北內戰時,有多少日本關東軍加入了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四野)?
你該不會又是拿chatgpt? 「陶德曼調停」史料


你提供的是 文學城論壇,你拿這當史料 ?
你看了底下的留言嗎?




文學城都是簡體字,只看到這篇作者 江上一郎,用的是繁體字,裡面還寫小粉紅們....
作者是
假日本人、輪子、反賊還是井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