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新飛機 都不要尾翼了

就是偷工减料没装,真的
看過猛禽遊隼吧
尾翼有2種,垂直尾翼跟水平尾翼。

目前中國大陸6代機已經把這2種尾翼去除,表示在電子控制方面取得領先的重大突破,並把這種2種尾翼控制功能,融入整個機身合為一體,大大減低雷達與紅外線反射面,進一步達到所謂全方位隱身匿蹤,並且能減低機身阻力,增加航速與降低油耗。

其實老美早已做到無尾翼,那就是隱身轟炸機B2/B21,只不過這是轟炸機,不是匿蹤戰機,現在說的6代機,是所謂的戰鬥機,所以6代戰機進度,是中國大陸大幅領先美國,美國的6代戰鬥機還在PPT圖紙階段,重點是大陸一次就出現了2種6代機,甚至還傳出有第3種,這才是令美國害怕之處。
shuling0909
胡說八道、沒有尾翼是因為中國軍工貪腐嚴重、我是幫三明治說的。
當年美國和青鳥蟾蜍在笑殲20有鴨翼,現在又在質疑沒尾翼
問題是美國F47 PPT上的照片是有鴨翼的,搞不好那天F47改圖變有鴨翼+無尾翼
PPT改圖比較簡單



當年青鳥蟾蜍不也在笑福建艦啟動時會冒煙
沒想到海鯤號還是用民用卡車引擎,民用卡車引擎不會冒煙嗎?
海鯤號不止潛望鏡連操雷也要借 傳後續艦將改用德國引擎
蕭介雲
2025年8月13日



國造潛艦「海鯤號」在歷經3次的浮航海試後,傳出近日就要進入淺水與深水潛航階段,知情人士透露,海鯤號還有兩項裝備是「借的」,首先是潛望鏡,其次,是作戰測試要用的「操雷」。

行政院近期將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未來也將提出軍事特別預算,依據規畫,潛艦後續艦預算除了今年20億元外,明年可望擴大編列相關預算。

海鯤號要先成功完成作戰測評,做為推進後續艦的先決條件,而要完成作戰測評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系統整合工程。

知情人士表示,海鯤號在中科院能力不足、美商洛馬不願接手下,目前一說是由英商負責的系統整合,但也神情沈重地表示,傳出遇到非常多的問題。

系統整合恐遇難題,傳台積電設廠換德製裝備

因為潛艦從單項裝備、各系統到全艦整合,為全球最頂尖技術,再加上海鯤號混用各國不同規格的裝備,和非單一有經驗的製造商所主導,困難度非常高,出現許多複雜難解的問題。

這對性能會有影響,因為原本單項裝備可以達到100分,如果系統整合出問題,除了安全性問題外,還會使性能下降,可能只剩下60分,甚至不符合原本設定的作戰需求條件。

此外,針對光電潛望鏡部分,我方是向美商L3Harris所採購,但因其承包商供應鏈出了問題,在交貨不及的情形下,據稱,美商先借了一套給台灣裝在海鯤號上。

同時因美國已經不生產柴電潛艦,這套光電潛望鏡為核潛艦所使用,結果發現放在屬於柴電潛艦的海鯤號「體積過大」,占用空間「超過預期」。



因此,在7艘後續艦方面,一說是台灣已透過台積電前往德國設廠的「晶元外交」管道,要改採德製柴電潛艦專用的潛望鏡。

擬換德製軍規引擎,海鯤號近1個半月未出港引疑慮

同時因為海鯤號是採用民用卡車引擎,研判會導致噪音值過高,另外一項要改採德製的裝備,即為軍規引擎。軍方與台船對相關說法不做評論。

為何不比照韓國自德國引進「全艦技術」模式?專家解釋稱,因為當初包括戰鬥、聲納等各系統,都已經洽談好給美國等不同國家的商源,就很難全部再切給德方。

潛艦圈資深人士稱,如果出現這樣的變動,讓海鯤號衍生的另一個問題,可能會因為後續裝備補給、維修跟不上等問題,而變成「潛艦孤兒」。

至於魚雷和操雷部分,海軍自2018年編列新台幣54億6058萬6千元,採購24枚MK48 Mod6 AT重型魚雷、4枚訓練用操雷。

但因供應鏈破碎化,至今已歷經三次發價書修訂,最新採購合約為修訂版A4版發價書,全案延宕至2030年,目前均未到貨。

而海鯤號自7月3日第三次海試後緊急回到乾塢,根據台船公開資訊,迄今近1個半月未再出港測試,曾參與潛艦尋商過程的前海軍上校黃征輝分析稱,這代表可能出了很大的問題,不排除是主機或是出現漏水情形。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於6月底時曾表示,海鯤艦會先做浮航測試,然後進行潛水試航,規劃9月30日完成海上測試,11月交艦目標不變。
bulldog2005
不止是噪音過高,如果排氣沒有整合設計,全潛艇的人都中毒。另外,想想軍用與民用的柴油引擎故障率是一樣的嗎?潛艇有換電池的開倉口,可沒有換引擎的開倉口。將來光是修理就頭疼。
quest4576
要換引擎勢必要切船體 耐壓殼可以隨便切?
遲些將會有新名句
尾翼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別人的飛機上
trooper62 wrote:
因為老共出現的新飛機
都是老美早已出現過的東東
都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外型可能很像,但是內容完全不同




老美也只是抄襲邪惡納粹的研究.
Block Anti
應該是二戰後.由錢學森一同發展氣動既技術下,美國抄襲了德國和中國的研究成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