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貴0224 wrote:中華民國的海軍、中科...(恕刪) 之前就說過了,虛虛實實,這影片流出幾個意思,我猜不透。回頭來說,以臺灣量體,中科院搞出雄三也算強的了,流出這影片對某些國家還是有威嚇效果的。
阿貴0224 wrote:所以依這影片,鷹擊1...(恕刪) 有興趣的話,自己可以簡單判斷,對比鷹擊12的彈體跟靶船,可以推論出船體大小,再比對爆炸火光及碎片散落範圍,可以推論出爆炸威力,這些再參照射程及末端蛇行,這枚導彈算不算成功,心裡就有底了。王博士很久沒更新部落格了,原因有說,我也很好奇他會怎麼分析這枚鷹擊12的。
TO 自由大王先生忙完了,開始更新部落格網友問:最近几天鹰击12的打靶视频,导弹像是穿出了靶船才爆炸。请王先生鉴别一下 是不是也是引信不够好。回:我也注意到了。這有兩個可能:1)引信太過遲鈍,沒有在穿入艦體的第一時間觸發,不過雄風和鷹擊都出同一個毛病的可能性不大;2)引信是從舊有的次音速飛彈沿用的,雖然新的超音速飛彈速度提高了3-4倍,延遲的時間卻沒有適當縮短。不論如何,穿出靶船才爆炸絕對不是正常現象。半穿甲彈頭的延遲引信必須衹允許飛彈5-10公尺的飛行距離。照片上20-30公尺的延遲是明顯的失誤。
網友問:有没有可能是专门设计来打航母,所以从击中目标,需要20到30公尺再爆炸,刚好在航母中心。回:不合理。大部分水面目標比航母小得多,5-10公尺剛好讓導彈完全進入任何一種艦體,30公尺則會使導彈飛出一般目標才爆炸,對航母的破壞增强卻不大
網友問:动图里那个导弹击中靶船后,爆炸怎么发生在导弹尾部?弹头装药部飞出去老远以后尾部才爆炸,会不会战斗部没装药?火焰是残余燃料的爆炸?回:這個動圖很模糊,我看不出是尾部爆炸。半穿甲彈頭的裝藥,是專門集中爆炸力向側面展開,所以後面的彈體含發動機可能穿過火球而留下那條煙火痕跡。圖的比例很小,假設靶船是053系列的(亦即2000噸的小船),那麽全長還是超過110公尺,火球的直徑已經接近這個數值了,應該不衹是殘餘燃料的爆炸。動圖下面的解説是錯誤的,因爲它講的是YJ-18。YJ-12是與雄風3同類的全程衝壓發動的超音速飛彈,不是火箭引擎。我不確定它用的是雄風一樣的液體燃料,還是類似法國流星的固體燃料。如果是液體燃料,就有可能慢燒成火球,但是不會大到如圖中所示,因爲它基本上就是航空煤油,比汽油穩定得多。此外,這次演習是爲外交而表演的,應該用上真正的實彈才壯觀。
另外關於雄三網友問:翔利昇漁船、船長遺體 採集到雄三飛彈碎片。翔利昇漁船鑑識報告出爐,高雄地檢署7日公布,採集到的金屬材質檢體經送交中科院鑑定,確定有10件符合雄三飛彈材質,除了漁船,部分碎片也來自於死亡船長身上,報告也將提供給家屬,做為日後求償使用。來源:www.chinatimes.com/.../20160707005958-260402王先生怎麼看?回:我的理解是彈道穿過駕駛艙,打碎了一個操控臺,撞飛了人頭,留下了很多碎片。網友問:軍方說法:梅家樹指出外界質疑,為何飛彈僅貫穿漁船卻未引爆?梅家樹表示,雄三等飛彈有「延遲引信」機制設計,擊中目標尚待一定時間將在內部引爆,以致造成更大損傷,但漁船的外殼輕、薄,因此在高音速之下被貫穿是合理的。----雄三到底爆了沒?回:這是騙人的昏話。延遲引信衹是延遲幾公尺,如果引爆了,小小的漁船一樣會粉碎。實際上是引信根本就沒有引爆。既然已經打碎了操控臺,又留下很多碎片,還沒有引爆,那麽絕對是過度遲鈍。延遲引信的目的在於給予飛彈足夠時間完全進入目標體内,所以還是一樣必須由薄薄的船殼來觸發。拿延遲引信來解釋爲什麽沒有爆炸,是邏輯思維混亂的結果。
自由工作者 wrote:請收圖http:/...(恕刪) 这个不是鹰击12,是鹰击83下面这个动图才是鹰击12的攻击效果http://img7.itiexue.net/2246/2246190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