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有必要換裝M1A1/A2坦克

紅隼是取代66火箭彈得

任務目標不是主戰車這類得載具
以台灣反登陸作戰型態 應該是不需要用m1a2戰車 台灣需要的是輕巧靈動反應快的戰車 以漢光演習作為 戰車反登陸模式幾乎接近岸砲式的作戰 對敵方戰車人員登陸最好的反擊武器應該是以雷霆2000及攻擊直升機 第二線的局部型作戰才是以戰車及迫砲為主 第三線以突擊作戰圍殲 當敵方通過第一線時 我軍陸戰隊也會在敵方據點再次登陸 形成夾擊 以m1a2火力絕對足夠 但機動靈巧則嚴重不足反而成為據點防守武器 很多地形無法實施特攻突擊及機動戰 應該考慮m8型輕戰車為優吧!
要用M8輕戰車得話那還是把錢投資去CM32突擊砲版好了

機動力跟續航力都勝過M8,掛載2級裝甲時大約跟M8輕戰車第三級外掛時類似程度

而且就算用原裝舶來品得砲塔來配也比M8便宜(M8現在的發展版本應該已經破800萬美金了)
崔哥 wrote:
以台灣反登陸作戰型態...(恕刪)

要反舟波也不需用到M1,打登陸艇巴頓系列的105mm砲就很夠了
但不論是本島防衛或反登陸反擊,巴頓不論火力、防護力、機動力都不足
敵人有99式這等級的主戰車,那我們就要以這等級的裝備做建軍思考
不是去賭敵人99式運不上來,或先預想不會有空優所以不需投資在主戰車上
不論是重要節點防衛或登陸反擊,都需要可相抗衡的裝備
先不論M8已胎死腹中,除非台灣有空投M8到敵後(中國)的能力及需求
不然M8在火力、防護力、機動力還是不如M1,更不用說M8高昂的單價...
今天美國要以廢鐵價賣我們可和99式抗衡的M1A1/A2,當然要極力爭取
至於反M1的人都會扯什麼油耗、過重等問題...我前面有說過了,不想多說了...


反對M1最重要的理由是戰爭經濟。
以現在我們的預算(稅收)跟戰備存油,
戰爭只能維持三個星期,
然後全台灣所有的油就會乾涸了…

敵重車登陸必須要佔領大港,
等到他們佔領大港並且修好吊臂時,
我們大概也沒有油了。
沒有油的M1...還不如快速反應部隊吧。

蘭同志 wrote:
反對M1最重要的理由...(恕刪)

我不知道戰備用油只能撐三週這數據從何而來
我只知道歷任國防部長都說,國軍要撐七週沒問題

敵軍都佔領港口了,表示99式主戰車可運上來了
快反部隊的火力,防護力擋的住主戰車攻勢?
這時反而更需要M1這名符其實「主戰車」才能抗衡
至於M1耗油的問題我再說一次好了
美軍在中東馳騁千里才有油耗問題
在台灣就算跨區作戰頂多一、兩百公里
M1A1/A2續航力約450公里,跑個來回都還有剩
carasha wrote:
台灣研發的 "紅隼反...(恕刪)

要打主力戰車請交給 AT4、APILAS、拖式、SMAW 這些國軍都有,款式多樣任君挑選
kurt524169 wrote:
敵軍都佔領港口了,表示99式主戰車可運上來了
快反部隊的火力,防護力擋的住主戰車攻勢?

一般來說敵軍都佔領主要據點了,不會先進行空襲或之類的武力掃蕩就貿然進城嗎....
所以有主力戰車還是不夠的,因為不是被敵軍先下手為強就是最後被後上岸的優勢火力殲滅

而且在戰區機動的時候不像平時的油耗數據,在戰場上可能需要 迂迴繞路 走遠路.....
可能會比平時耗更多油
當時全新的M8,比任一型號的M1都還貴

就跟AH-1Z一樣,大家都不想當白老鼠交學費

最後搞到美國自己都玩不下去















RICHARDJACK wrote:
一般來說敵軍都佔領主...(恕刪)

就連聯軍都無法以空襲完全摧毀伊軍陸、空戰力
還是要動用地面部隊進行掃盪了,中國就有能力完全清除嗎?
更不用說台灣空防可不像伊軍對聯軍般懸殊
我想你大概不知道什麼叫戰力保存吧
等地面遭遇戰開打,你會希望是開巴頓或M1去對99式?
用反裝甲火箭就能完全替代主力戰車?
那其它部署主力戰車的國家是錢太多買來當靶嗎?

「可能」會比平時更耗油...
這我只看到為反對而做出的設想
那「可能」多繞個50公里好了,油還是夠啊
數據、實戰資料都給你了,卻用「可能」來回應
那我能說什麼?

Dr Evil wrote:
當時全新的M8,比任...(恕刪)

很多人都說為了後勤共通性應該買AH-1Z
殊不知AH-1Z的關鍵組件,從動力、射控、航電、旋翼到機體結構
都和AH-1W大不同,真不知道這對後勤有什麼幫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