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消息!垂發海劍2,射程增十倍!拉法葉艦2020換海劍二飛彈!

固體推進劑歐美中國俄羅斯投入較多

中國創造性採用間氯過氧苯甲酸和甘氨酸亞鐵分別作為切斷試劑和助劑,通過氧化斷裂的方式首次製備成功室溫下穩定的全氮陰離子鹽,熱分析結果顯示這種鹽分解溫度高達116.8 ℃,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解決了該領域很多難題。該材料含能水平比現有材料高1-2個數量級,目前已接近於工程應用的水平。美國則在同期開展了金屬氫的研究,金屬氫含能水平比現有材料高數十倍,接近全氮陰離子鹽,但金屬氫需要超高壓環境合成,能量輸入大,產出效率低,撤除超高壓條件後不穩定,距離工程應用還有較大距離。


當代高能固體推進劑的組成與特點


目前,新型高能固體推進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能氧化劑、含能粘合劑、含能增塑劑、含能添加劑等合成研究和新型高能固體推進劑配方研究上。





氧化劑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提供推進劑燃燒時所需要的氧,具有有效氧含量高、生成焓大或密度大的特點。目前,研究較多的含能氧化劑主要有: 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CL-20)、二硝酰胺銨(ADN)、硝仿肼(HNF)、富氮化合物等。此外,為追求更高能量,還可通過理論計算,進而設計合成新型高能氧化劑,如八硝基立方烷、多硝基金剛烷、三氨基硝酸胍等。 CL-20具有較高的密度比沖和優異的燃燒性能,替代推進劑中的奧克托今(HMX)、黑索今(RDX)組分,可大大提高推進劑的燃速和能量水平。二硝酰胺銨鹽是一種不含鹵素的新型高能無機氧化劑,將其取代目前廣泛使用的高氯酸銨(AP)、硝酸銨(AN),不僅能大幅提高推進劑的能量水平,還能降低推進劑的特徵信號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富氮化合物是指含氮量在20%以上的氮雜環類化合物,主要包括含能五元氮雜環(三唑、四唑、呋咱) 和六元氮雜環(三嗪、四嗪) 及其衍生物。富氮化合物具有高密度、高正生成焓和熱穩定性好等優點,分子中較高含氮量使其燃燒時能夠產生大量氣體。


含能粘合劑是固體推進劑的重要能量來源,也是其力學性能基礎。為了合成新型含能粘合劑,可將硝基、硝酸酯基、疊氮基、二氟胺基和氟二硝基等含能基團引入到已有聚合物上。目前,含能粘合劑研究工作熱點主要在疊氮基聚醚粘合劑和硝酸酯粘合劑上。疊氮基不僅能量高,其熱分解先於主鏈且獨立進行,提高推進劑的能量的同時還可加速推進劑的分解。疊氮粘合劑主要包括聚疊氮基縮水甘油醚(GAP)等,GAP具有生成熱高、密度大、玻璃化轉變溫度低、安全性高、熱穩定性良好、與其它組分相容性好等優點,目前GAP主要用於高能低信號特徵推進劑。在硝酸酯類粘合劑裡,縮水甘油硝酸酯聚醚是能量最高的粘合劑,能夠顯著提高推進劑的比衝。


含能增塑劑是推進劑配方中的一類重要組分,除具備傳統增塑劑降低固體推進劑藥漿粘度、改善低溫力學性能、減少遷移和揮發等特點外,還能提高推進劑體系的能量水平及安全特性。目前含能增塑劑主要有以下幾類: 疊氮類、硝酸酯類和偕二硝基類。疊氮增塑劑特點是密度大,生成熱高( 幾乎都是正值),含氮量高。該類增塑劑與疊氮粘合劑及其它推進劑組分之間不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由於分子末端有四個對稱疊氮基和酯鍵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定性。硝酸酯類含能增塑劑是最常用的含能增塑劑,常用的是NG,TMENT,BTTN,TEGDN 和DEGDN。


高能燃料添加劑主要由以下幾種:1.使用三氫化鋁(AlH3) 取代固體推進劑中的鋁粉,可顯著提高推進劑的比衝。 2.硼的來源廣泛,毒性小,具有很高的質量熱值和容積熱值。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進和提高其燃燒性能和表面改性等,納米硼可作為燒劑添加劑來增強複合固體推進劑的性能。 3.鋁粉廣泛應用於復合固體推進劑,對提高複合固體推進劑的比衝具有顯著作用。目前,鋁粉的發展方向是納米化。納米鋁粉具有較高的燃燒效率,可有效提高推進劑的燃速,縮短點火時間,降低點火溫度。



燃燒催化劑是調節和改善固體推進劑彈道性能不可或缺的組分之一,在固體推進劑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近年來,含能高效燃速催化劑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含能催化劑的獲得方法通常是將硝基或疊氮基等含能基團引入到有機金屬鹽催化劑分子中。目前,NTO類和四唑類含能催化劑備受世界各國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該類含能催化劑不僅具有較好的催化性能,而且對環境友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固體推進劑實現高能化,最終是通過高能氧化劑、含能粘合劑、含能增塑劑和含能添加劑的組合實現的。在對各種含能材料研究的同時,對新的高能推進劑配方也須探索。新型高能固體推進劑的配方研究主要集中在含能粘合劑/高能氧化劑/高能燃料添加劑體系。此類固體推進劑的應用研究中,含能粘合劑以GAP 和PGN為主,氧化劑以CL-20、HNF和ADN為主,同時與AP、AN、RDX和HMX 等傳統氧化劑進行優化組合。
sutuber wrote:
固體推進劑歐美中國...(恕刪)


老弟! 我說過光是剪貼在這裡是混不下去的! 貼這些東西對網民來說太艱澀了! 沒啥意義! 你要把你的中心思想說出來,以文件佐證! 整篇文章貼出來想要說明啥?

況且這裡講的是中華民國的海劍II! 你這篇是啥?

全世界的固態火箭燃料研發都是大學碩博士論文為主推出以後軍工單位才要克復量產問題,這個意思是說,理論上大家都沒有差距,因為全部是公開資料,各個飛彈研製單位就把哪些理論拿來量產試作,所以不要以為美國或是老共的推進劑就是世界第一,台灣就會落後!
因為中科院化工所一樣有一堆美國回來的化工博士在搞這種東西!

中科院有說天劍IIC射程最遠多少過嗎? 沒有! 因為新推進藥的射程太遠了,軍方要求保密!
舊的天劍II在採拋物彈道更新後對外宣稱最遠射程是90公哩,這後面一樣有一些文章! 實際上維持2.5馬赫的射程就超過100公里! 現在新的天劍IIC是6馬赫,對攔截1馬赫戰鬥機,飛彈只需要有2-2.5馬赫就有足夠的動能攔截戰鬥機,這個距離根本超過IDF雷達的搜索距離,它的導引已經要改成A射B導,最後的關鍵是如何延後開啟主動尋標器,讓敵機接收到警告時已經太晚,小幅度的閃避已無法甩脫飛彈!
最新消息

為了增加我國海防戰力,2020年起,海軍將在6艘拉法葉艦上配置剛剛研發成功的國造天劍二型海射版防空飛彈,未來射程將從6公里暴衝到60公里,一次激升10倍,飛彈數也暴增4倍。

來源
Charlie大很神喔! 推測的60-65公里射程,現在海軍也證實這個數字! 是在中科院上班嗎?

天劍IIC 配海鋒眼雷達! 這麼說海鋒眼至少要有120公里的搜尋距離才有意義!可以期待!木星雷達的250-320公里遠距搜索能力,目標接近以後由海鋒眼接手! 新的作戰系統不知是怎樣管理這些?
rockliang wrote:
最新消息為了增加我...(恕刪)

[連結網址]

採垂直發射的國造天劍二型海射版防空飛彈終於研發成功,近期並已通過先期戰術測評(IOE)。據海軍規劃,艦射天劍二型飛彈預計於2019年完成作戰測評,並於2020年開始量產,陸續裝配到6艘拉法葉艦上;另沱江艦後續量產的4艘防空版構型,也將裝備劍二防空飛彈;由中科院研發的天劍二型飛彈,先後已有空射型和陸射型,未來艦射型經量產服役後,天劍二型飛彈的陸海空家族也將全員到齊。

艦射型劍二防空飛彈研發長達10餘年時間,陸續一再有研發成功並將配備拉法葉艦的消息傳出,但過去海軍原規劃以發射箱斜射的方式部署,並曾於立院公開表示將於2017年開始換裝;不過後來因垂直發射技術關鍵技術有所突破,因此海軍決定將「拉法葉艦換裝劍二飛彈」的計畫改為前甲板垂直發射的方式配置,整個換裝時程因而延宕到2020年。


海軍日前在立法院答覆立委詢問時證實,拉法葉艦將選擇換裝中科院自行研發的海劍二防空飛彈,海軍並預計在2019年以1年時間進行作戰測評,在2020年起編列預算開始進行換裝。

拉法葉艦換裝劍二飛彈 射程爆升10倍 飛彈數暴增4倍
據了解,劍二艦射型所採用的垂直發射系統,是由中科院自行研發完成,並非向美商購獲得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MK41預計規劃用於未來國造神盾艦,配備射程更遠的「海弓三」(天弓三型艦射型)所用。

而未來拉法葉艦換裝劍二飛彈後,防空飛彈射程將從目前配備海欉樹飛彈的6公里,大幅提升為劍二飛彈的60公里,防空飛彈數量也從現有4枚增加4倍到16枚,並且在數秒內可連續接戰垂直發射;另中科院曾對外展示的通用操控戰系台雷達幕中,已顯示「天劍二型」飛彈將由3D雷達、RSSC雷達導控,外傳拉法葉艦也可能加裝中科院的X波段3D雷達。



據指出,艦射型劍二飛彈因應垂直發射系統所需,彈體已縮小,採摺疊翼設計,但尾部加裝一段助推器,能提高飛彈初速;加上採向量推力控制系統,可讓飛彈推升後,迅速大角度轉向攻擊目標,配合主動雷達導引尋標器,將能快速並精準攔截在海上遭遇的空中攻擊目標,未來換裝於拉法葉艦上後,將讓原本防空能力薄弱的康定級艦防空戰力倍增。

國軍當年買拉法葉艦「空船」 戰力低被譏為「遊艇」
知情人士指出,天劍二型飛彈的「空射型」和「陸射型」雖早已發展成熟並量產服役,唯獨「艦射型」的劍二技術一再卡關,主要關鍵是在海用垂直發射技術的困難,除了飛彈本身,還有船體結構的設計問題要克服。

知情人士說,用於垂直發射系統的飛彈,推進段藥柱的火焰是向內排放,不像斜臂發射是向外排放,因此艦體要有排放高壓火焰的設計,不僅甲板和艦體結構要能支撐壓力,同時也要兼顧飛彈的推力才能順利發射;而飛彈發射箱也要能耐得住飛彈發射時所產生的高溫,讓船艦不會受到損壞,並且在飛彈垂直發射時,軍艦要能獲得補償以保持穩定性,要克服這些問題其實相當不容易。

海軍當年向法方採購6艘拉法葉艦時,原有意一併採購艦上配備的法製飛魚反艦飛彈和ASTER 15防空飛彈,但法方當時開出高於國際市場四倍的天價,導致台灣只好買空船回來,再加裝自製雄二反艦飛彈和美製海欉樹導彈,其中海欉樹飛彈因射程不到10公里,只能應付低空來襲目標,加上已經老舊,讓拉法葉艦幾乎沒有防空能力,甚至被譏為只能當遊艇。

海軍當年向法方採購6艘拉法葉艦時,原有意一併採購艦上配備的法製飛魚反艦飛彈和ASTER 15防空飛彈,但法方當時開出天價,導致國軍只好買空船回來。

對於國造劍二飛彈終於研發成功,並將部署於拉法葉艦上,知情官員說,還好當初沒有向法採購ASTER 15飛彈,否則今天就不會有艦射型劍二飛彈的研發成功,海劍二未來量產後,還可裝備在其他後續新造的沱江艦等,這是外購武器無法做到的,可見國防還是要靠自主。

中科院產製的垂發是冷射還是熱射呀!?
對於劍二於康定艦上是否直接配置垂發,還是偏向於保留態度.

當然垂發對於目標方向指向,相對於斜發來說是更有作戰彈性,

但之前規劃的斜發已經可以配置16枚飛彈.

如果垂發也是16枚, 數量上並沒有更強的優勢.

光以目標指向的單一優點, 相對於垂發所衍伸的各種風險,

比較難想像海軍會在首艘配置海劍二, 就直接攻頂走垂發...

如果有,而且也成功那當然太好了,

只是感覺上應該不會這麼衝吧.....
各位要知道中科院搞垂發是從天弓一/二型就開始了,海劍II並不是第一次!
天弓開始就是熱垂射系統! 當然海劍II要搞冷垂設不是不行,而是不必吧!
有沒有準確的重量 尺寸 速度數據

daniellee888 wrote:
[連結網址]採垂直發...(恕刪)

Charlie_H wrote:
各位要知道中科院搞...(恕刪)


是沒錯... 純粹垂發台灣已經是老經驗,

但是艦艇上面的海垂發真的是沒經驗啊...

像是熱垂發的熱焰處理, 還有艦艇在海面上的動態狀態...

這些都不是陸上垂發所需要面對的因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