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孝爺 wrote:
又去外面喝酒了, 順又去外面喝酒了, 順風耳 又聽說...........
應該.....可能..... 猜測啦 ....
是 30多年前, 剛進入電腦飛控時代, 電腦計算較慢的問題 ??!! 或 軟體的 細膩與粗糙 ??
IDF 初期, 飛控工程師分析試飛狀況後, 採用 較保守的 方式, 決定了進場滑降較快的軟體指令. 以避開低速時 垂直振盪發散 現象.
垂直振盪發散, 試簡單解說 :
降落時油門收小, 速度也慢些, 對正跑道後第一次俯仰修正動作讓空氣阻力增加, 空速變慢, 舵面效率降低, 電腦根據偵測資料再修正打大一點, 這時全機阻力更大空速更慢下滑率不足, 電腦再打大一點修正, 但電腦運算速度或軟體細膩程度追不上機體姿態變化, 還有全機慣性 (MOI)的餘威, 讓控制反應慢了一些 ...... 變成不斷 上升 下降, 高度越來越低 的惡性循環, 看起來就像海豚跳, 當高度不夠時, 借 馬西平 的口頭禪 : 碰 .................(恕刪)
https://youtu.be/LFq11fgndpc
https://youtu.be/LFq11fgnd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