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在空戰能力上的討論(好文分享)

sp0609 wrote:
L.A.1113大是...(恕刪)


怎麼了? 閣下忘記X band是大天線那個笑話了嗎? 我重新來幫你回憶一下吧 #143樓

閣下說X band Sea base 雷達 SBX-1是因為X band是大天線所以它的體積龐大到那程度

實際上X band天線是屬於機載裡面最小的天線 SBX-1之所以大是因為它功率龐大

公式就寫在那個笑話後面,請自己尋找一下


我再貼一次公式給你 請不要再弄丟了 請記得RCS是和電戰有關的喔

EF-2000是3.5代機沒錯 那請問一下EF-2000有裝六顆IRST在它機身上?有裝360度視角?

然後呢?現在你們還想要告訴大家IRST現在只能用在夜視功能後視功能嗎?不能用於空戰嗎?

不能用於反匿蹤嗎?





F-22 裝的是ALR-94雷達偵測器
一顆IRST都沒
還不是照樣秒掉F-35
這種都是輔助的只能錦上添花
戰機強不強還是要看引擎和雷達吧

L.A.1113 wrote:
10年前20年前的數...(恕刪)


DAS目前關於Pixel大概也只提到約百萬像素的等級,

消息太過模糊所以很難做實際的推測:

Indigo Systems Awarded F-35 Joint Strike Fighter Contract by Northrop Grumman to Deliver Infrared Sensors
http://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indigo-systems-awarded-f-35-joint-strike-fighter-contract-by-northrop-grumman-to-deliver-infrared-sensors-74702657.html

不過一般推斷對戰鬥機等級的目標DAS有效距離大約落在100~150公里之間,

跟歐洲雙風同級.

另外畫素這種東西也不是越高越好,

必須顧慮運算器的資料處理量,

資料處理量越高的話整體系統運作的溫度勢必也增加,

溫度增加暗電流也必然增加,

最後又回歸必須用更大的功率進行冷卻.

L.A.1113 wrote:
閣下東西只學了一半,...(恕刪)


F-35採用的LC1066是典型的Stirling製冷器,

這也不是太新奇的火星科技,

基本原理與冰箱的壓縮機沒甚麼差別,

而且一樣要電力驅動也一樣越冷越耗電,

一樣需要介質在不同溫度級中進行循環(聽過冷媒吧?),

這些google下應該不難找也不算什麼機密,

大致上來說屬於基本常識的範圍,

不知道有甚麼好盧的.

L.A.1113 wrote:
EF-2000是3.5代機沒錯 那請問一下EF-2000有裝六顆IRST在它機身上?有裝360度視角?

然後呢?現在你們還想要告訴大家IRST現在只能用在夜視功能後視功能嗎?不能用於空戰嗎?

不能用於反匿蹤嗎?


...(恕刪)


EF-2000配備的MAWS基本上也是類似的系統,

因為服役年代比較早的關係必然不如F-35的DAS先進,

但是基本概念與原理殊無二致.

IRST不能用於空戰我可從沒說過,

這種栽贓的手法真的很難看!


就來說說信噪比(S/N)吧!

建議大家把下面的連結檔案打開一起看!
http://ftp.rta.nato.int/public/PubFullText/RTO/AG/RTO-AG-300-V28/AG-300-V28-ANN-C.pdf

1.
信噪比是指有效信號功率(S)與雜訊功率(N)的比值,

撇開那些艱澀的名詞,

信噪比最根本的含意就是"雷達能發現到目標的距離".

那飛行器怎麼設法降低對手雷達的信噪比?

從S/N這個描述可以輕易看出來要嘛就是減少分母(S)要嘛就是加大分子(N),

減少分母的部分就是大家都很熟的匿蹤,

當飛行器RCS越小對手的雷達能獲得的有效信號功率就越小,

自然也就越難發現飛行器,

至於加大分子就是設法讓對手的雷達收到大量的雜訊,

白話一點就是所謂的電子戰中軟殺的部分,

這包含了主動干擾與被動干擾兩類手段,

目前美軍陣中擔任這個職位掩護其他單位的主力是咆嘯蜂.


2.
如果飛行器執行主動干擾作戰,

對手的雷達除了飛行器的回波信號之外還會接收到干擾器產生的信號,

飛行器的回波信號功率(S)的方程式列在連結檔案的(C4),

Pr為對手的雷達的功率,

Gr為對手的雷達的天線增益,

σ為飛行器的雷達迴波截面積.

3.
干擾信號(J)的方程式列在連結檔案的(C6),

Pj為干擾器的功率,

Gj為干擾天線的增益,

R為飛行器與對手雷達之間的距離,

Ae則是對手雷達的天線有效面積.

4.
這時候(J/S)方程式就很好推了,

對了...這個時候程度好一點的大概會發現(C7)有點筆誤,

如果自稱懂電戰懂匿蹤卻沒發現(C7)有問題的話.......

言歸正傳....(C7)正確的應該是J/S = (Pj*Gj*(4π)*(R平方)) / (Pr*Gr*σ),

(J/S)與距離(R)的平方成正比,

當J與S的比值為4比1,

意味著飛行器將會被對手的雷達發現,

這個時候我們稱為燒穿範圍(burnthrough range),

而燒穿範圍的R一般通稱為燒穿距離,

具體的圖在連結檔案的(Figure C-3).

5.
(C7)這個方程式很明確可以看出飛行器減少燒穿距離的兩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是增加干擾器產生的功率,

也就是增加Pj與Gj的值,

第二個方式是減少飛行器雷達迴波截面積,

也就是減少σ值,

白話文的說法就是減少RCS.

6.
(C7)這個公式很明確可以看出如果J/S不變燒穿距離也保持不變,

那飛行器的RCS越小所需的干擾器功率就能越小,

反之若干擾器功率越強則飛行器的RCS越無關緊要,

但是RCS的強弱不能決定干擾器功率的強弱.

7.
稍微解釋一下的話其實這些都不難懂,

但是....

那位神人跟我說一下"匿蹤和電戰是正相關"是怎麼看出來的?

這篇報告我看第三遍了還是沒看出來,

我只看到"匿蹤或電戰對於雷達能發現到目標的距離是負相關",

也就是RCS越小或電戰能力越強則越不容易被雷達捕獲,

怎麼看出來RCS越小電戰能力就必然越強?

8.
真的完全看不懂這些狗屁方程式也沒關係,

再舉個例子吧....EF-111與F-117相信大家都知道,

兩者都在沙漠風暴中大放異彩,

不過F-117可是個連雷達都沒有的傢伙,

誰能跟我說下要怎麼解釋F-117電戰怎麼強過EF-111?
F-35戰機已被證實可以用1.2馬赫以上連續飛行241公里(先用後燃器加速到極速然後關掉後燃器),此等"類超音速巡航"能力,對於攻擊方或是必須進行廣空域作戰的空軍而言並無太大意義,但是幸運的是台灣空軍主要任務是在狹窄空域內進行防禦任務(可已實施打帶跑戰術,射完AIM-120飛彈就立刻撤出戰場返航補給),所以此等"類超音速巡航"能力對於台灣空軍而言仍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hn1271n wrote:
F-35戰機已被證實...(恕刪)


在防衛作戰中除了第一批次的敵機由滯空機應付之外,

之後批次的敵機都必須由警戒待命機負責,

所以戰機加速性的好壞決定了攔截作戰的成功還是失敗,

與F-16相比,

幻象兩千得益於三角翼加速性極高的特點成了台灣的首席攔截機,

至於F-35的加速性....你自己看吧!



當然....如果要玩反攻大陸的話可能加速性就稍微不重要了!
sp0609 wrote:
幻象兩千得益於三角翼加速性極高的特點成了台灣的首席攔截機...(恕刪)

這張圖是30,000呎高度下 平飛加速的數據
照你說的 警戒待命機卻是從海平面機場慢慢爬上來的
你舉的數據不合用

但是幻象兩千的爬升率的確比F-16快 這才是你要用的數據的吧?
大家一起來好好看看DAS追蹤Falcon 9的影片:


看過之後一定覺得很震撼,

洛馬的F-35簡直就是神器呀.....

等等!

這影片到拍完為止都跟洛馬或F-35都沒什麼關係,

Youtube已經很盡責的告訴大家這是Northrop Grumman拍的,

拍攝日期是2010年的6月4日,

不用太驚訝!

Northrop Grumman原本就是AAQ-37的供應商,

下面這則新聞很明確的說明2010年7月21日,

諾斯羅普格魯曼象徵性的將軟體包裹交付給洛馬,

代表洛馬可以開始進行DAS在CATB上的測試,

並且在測試結束之後的"某一天"正式裝上F-35:

Northrop Grumman Delivers AN/AAQ-37 Distributed Aperture System Operational Software for the F-35 Lightning II Joint Strike Fighter
http://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10/07/21/425588/197036/en/Northrop-Grumman-Delivers-AN-AAQ-37-Distributed-Aperture-System-Operational-Software-for-the-F-35-Lightning-II-Joint-Strike-Fighter.html

諾斯羅普格魯曼的測試平台是一架BAC 1-11一百人座級噴射客機,

下面的新聞很明確提到追蹤Falcon 9是BAC 1-11上的一次測試:

F-35's DAS Demonstrate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Capabilities
http://www.spacedaily.com/reports/F35_DAS_Demonstrates_Ballistic_Missile_Defense_Capabilities_999.html

從測試時間到交貨日期只有一個多月判斷,

這其實很有可能是出貨前一系列最終的極限測試,

也就是說提供最佳環境條件單純測試DAS最大的潛力在哪,

例如提供更大的功率更強的冷卻更單純的任務模式,

也不用考慮是否DAS是否會收到假警報,

也沒有其他的機載裝置如雷達之類的會干擾及爭奪功率,

So....簡單來說DAS在外在環境及操作條件許可下確實有偵測彈道飛彈的潛力,

諾斯羅普格魯曼也聲稱再用類似的技術研究彈道飛彈防禦.

但是如果DAS是安裝在其他機體內是否還有這個潛力就未必了.

這就類似CPU在超頻比賽中可以達到驚人的速度,

但是我們用筆電的時候卻可能看個A片就CPU過熱當機,

有潛力是一回事,

實際性能還是受限於真實的操作環境.
DAS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該系統能夠在90公里外探測並跟蹤F-16。
~~~~~~~~~~~~~
那這種說法也有可疑喔
該不會也是在某某大型機上測試的吧
sp0609 wrote:
DAS目前關於Pix...(恕刪)


Pixel數量是決定IRST功能最重要的規格之一,弄懂了再和我說你了解DAS在F-35幹嘛用的

你都不知道第三代IRST的規格能耐了,請不要說F-35 DAS是拿來彌補視角這種笑話奇談

不用扯它在F-35上,IRST在EF-2000就是140km Aircraft,在BA-1100測彈道就是1100km

這些功能遠遠超過你們所說的"DAS主要就是要彌補視角","DAS就是要做後視和夜視用".


電戰公式看不懂沒關係 可以請CWChang大大來教你 他耐性比我好

L.A.1113 wrote:
Pixel數量是決定...(恕刪)

畫數就畫數
你可以先上網了解一下CCD、電壓、熱擾動
你就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了

諾斯洛普自家網站上所提供的資料

都在說明DAS是做什麼用的
只有您還在認為跟視野無關
DAS在提供視野之外再與MAWS及IRST結合罷了
至於IRST不必然必須跟DAS做連結
EF2000上面就是一個獨立系統

測試數據歸測試數據
實際表現歸實際表現
在測試時可以排除相關影響因素
在實際配置時必須考量電功率、散熱或其他干擾因素
諾斯洛普提供的影片很簡單
就是在做系統極限測試
這跟實機配置會有一定程度差異

別的不說光是耗能部分
1100公里外的感測距離
不會是F35機載發電系統可以負荷的

只是簡單的功率與耗能
不會太難
可以先去了解

等你說明清楚DAS如何跟視野無關
要討論再來討論吧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