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孝爺 wrote:.............(恕刪) 莊爺, 您打的那一段別收啦, 我有喵到喔!只是小弟玩太累, 回來事情忙不完! 沒法寫出我自己也看得懂的論述。----------------------------------------------分隔線,回到主題------------------------------------------------------------------------------------但是還是要先講一句題外話, 美國如何讓F16掛載其他國家飛彈?首先當然是要去部門辦公室申請認證,同意後才有下一步CFT。然後有一堆認證測試CFT, 做完都符合規範後, 進入廠商編號,彈藥編號。好像很單純, 但是實際上,若不是老美自己找來的彈藥你要準備很多錢來準備改到符合規範,與通過認證測試, 最重要如果是第一次要進入這體系沒人弄得懂一切流程。 所以你還是得乖乖找美國廠商。最後才是飛控能不能整合的問題。這樣問題來了, 現在F16實際上是我們目前手上很好的載具, 而我們卻不想找人一起共用飛彈,或是老美還沒決定試看看雄三。所以雙方乾脆找簡單理由呼籠過去就好。 反正沒做沒錯,皆大歡喜。---------------------------------------------------------------------------------------------------------------------------------------------------------那為什麼要說這一段?因為2015開始, 就有許多文章在PTT與MDC或茶館等軍武論壇出現, 囉哩八說主要論述是:1. 空軍對IDF 掛載新彈藥『沒有』依照美軍CFT測試過程不滿意2. IDF降落速度相對教練機過快所以結論類似多半是 空軍不願意 IDF 改 高教基本上問題一在錢很多時, 你做我做都可以。 分家產時就會打到你死我活。 所以就當作視而不見就好。問題二, 反而是一個我們值得討論的問題。到底140knots陪老飛機 飛得好好的IDF, 降落速度為什麼有兩種說法???謠傳? 還是不照技令飛行?待續..........
真的很好奇我們的研發人員是否有在這次研發中得到什麼新成果,是否有學到新東西新驗證新裝備實驗之類的,雖然那個勇鷹好像打算什麼都沒裝.......這次國造計畫是有很多複合原因的,不過身為一個軍迷還是會很在意那個老掉牙的話題 " IDF2 "一款保守而實用,以台灣技術能達到的先進次世代戰機
由國外論壇中F15操作手冊中提到在 flare point, Raising the nose too high in the flare will cause ballooning, and possibility a hard landing.......ballooning (教官技術一流,當天狀況很多,有鳥飛過,到處是蟲在飛。 但是我找不到其他更清楚拍攝的例子來說明)這在過去會是認為是地面效應引起, 如虛線代表實際飛行軌跡:有興趣的觀察圖下面那一段文字, 就會了解, 為何網路上流傳IDF 130KCAS 無掛載且燃油,基準油量? 9-11單位 的設計目標,但是漢翔建議6度AoA,可以放寬到8度(但是到底負載多少沒說阿!)。這部分不只是浮力產生『劇烈』變化, 還解耦合產生側向力。 老美至今無法利用程式化解決這部分問題。因為數學模型是在2000開始建立探討(AEE, 要感謝毛子的數學)但是以上一篇所附F16與IDF在這次國道起降的姿態,與實際水管或現地觀察地面滾動距離,要說降落速度追上F104, 我想是掛滿東西回來時才有的結果。 簡單理解方式可以觀察過往國道起降路旁的標示推估F16降落距離, 然後反推V approach, V touch, 然後可以反推IDF.好了, 當你有一個理想設計130KCAS,11'數據, 你可以約略以線傳飛控律的飛機回推大概V stall.若再以出現5字頭的減重重量, 我想厲害的人可以粗估T5的V stall 與 降落速度。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