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噸055驅逐艦 可納百枚飛彈 -- 不曉得單船戰力是否超越美國柏克艦?


gn00348224 wrote:
我在跟你說sm-我在跟你說sm-6~你跟我說別的
sm-6的射程是美軍已有實際發射測試過成功了~是由e-2d連線傳送資料給神盾艦作中程導引~
E-2D的是預警機所以可以偵測比較遠的距離
你說的R77是中程空對空飛彈~他是由戰機發射是有距離的是不一樣的導引方式6~...(恕刪)


他想說的不是導彈的預警探測距離和指揮導引控制問題

而是導彈的有效射程也就是剩餘燃料和機動性不等於最大有效射程

一般來講如果標準6 有250公里的最大射程

超過9G加速度的不可逃離區攔截 高機動能力的戰鬥機的距離只會有最大射程的1/3

開火交戰距離會是1/2左右 約100公里外攔截 否則等你導彈飛到250公里就會失去剩餘燃料和機動力而墬海

標準6 SM-6還在研發階段 等美國正式裝備部隊至少要2018年

而且射程沒超過俄羅斯的S-400的40N6的400公里 更沒超過S-500的600公里彈種

abc003 wrote:
沒有一款預警機能夠看...(恕刪)


美軍的E-2D就是針對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作加強修改(全防也有介紹過)

所以並沒有你說的問題!

要項包括機體的改良、雷達現代化計畫、先進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新的電子截收系統、高速光纖資料匯流排、導航系統、 新型任務資料處理單元、通訊傳輸等,並具有網路中心作戰能力以及USG-3協同接戰能力終端系統等,

E-2D最重要的改良是換裝AN/APY-9先進超高頻相位陣列雷達
被動式固態電子掃瞄陣列天線 ,又稱為旋轉電子掃瞄天線), 天線本身的波束能涵蓋120度的水平扇區實際操作時,水平掃瞄範圍在90度扇區以內), 配合水平旋轉基座便能涵蓋360度的全方位(天線的水平旋轉速率為每分鐘4.5或6轉),最大偵測距離超過300英里(483km),能同時保持對地面半徑200英里(321km)以及高度0到100000英尺(30480m)的空域進行搜索,其偵測範圍比APS-145增加 兩倍以上,而且能在更遠的距離偵測到小型目標 。APY-9操作頻率300 MHz~3 GHz,其後端使用CSP Inc FastCluster 2942處理器為基礎的先進探測資料處理器,其波束筆直而集中,旁波瓣極低,故小型目標辨識能力、被敵方截獲機率、抗干擾能力均遠優於使用傳統八木天線的APS-145型雷達, 此外還具備武器射控/雷達照明能力。APY-9採用 先進的數位波束成形,並加入類似美國空軍E-8聯合目標搜索攻擊雷達相同的空/時訊號處理技術

能將有效偵測距離增加20%, 並大幅降低地面、海面雜波造成的干擾,更能有效追蹤隱藏在地形与海面雜波中的小型目標。APY-9採用單脈衝操作來提高精確度,並使用波束交錯技術來消除傳統督卜勒率波的盲速

(有關對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的偵測)

APY-9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在一般的搜索模式下,其天線以每分鐘4至6轉的速率旋轉,保持對360度全方位空域掃瞄,而在天線旋轉時,電子掃瞄陣列的波束也同時對其範圍內60至90度的水平扇區進行掃瞄;相較於固定波束的傳統天線,APY-9的電子掃瞄天線有效增加每次波束對同一塊空域的掃瞄機會,增加發現目標的機率並縮短確認目標的時間,對於截獲小型目標十分有利。而另一種「凝視」模式則是用來探測雷達截面積小的巡航飛彈;在「凝視」模式下,天線的旋轉機構被鎖定,電子掃瞄天線專門針對30至90度的水平扇面進行密集掃瞄;甚至,如果發現雷達信號微弱且斷斷續續的匿蹤目標時,波束甚至可以停止所有的水平掃瞄,專門對準一個固定方位,強迫匿蹤目標現形。在「凝視」模式下,由於波束集中在一小塊扇區,因此有效探測距離將更遠,對小型目標的探測能力也大幅增加,但此時就無法對其他方位進行監視;幸好,透過CEC能力,即便其中一架E-2D正在使用「凝視」模式來密集搜索一小塊空域,仍能靠其他作戰平台的傳感資料來維持對戰場其他方位的掌握。

除了新雷達之外,E-2D還換裝休斯公司開發的先進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SIRST),能及時偵測、追蹤戰區彈道飛彈 。


除了支援導控艦艇發射的SM-6防空飛彈之外,對航艦外圍的F/A-18E/F或F-35C戰鬥機而言,E-2D的超強偵測能力 資訊傳輸能力,可在戰鬥機的有效偵測距離外先行鎖定並將目標位置資訊傳輸給戰鬥機,使其充分發揮機上AIM-120空對空飛彈的最大射程。根據研究顯示,如能透過E-2D在遠距離先行提供目標射控資料,讓F/A-18E在遠距離上先行發射AIM-120飛彈,則能將其作戰效率提升六倍以上。更重要的是,

憑藉E-2D大幅提升的對低飛小型目標偵測能力,結合CEC能力,將大幅提升對付巡航飛彈 或地對地飛彈的能力;例如,由偵測能力強大的E-2D先截獲靠著地貌隱蔽飛行的巡航飛彈,將相關資料傳輸給後方的友軍戰機或艦艇,使這些擁有火力的載台得以在本身感測器範圍之外就搶先發射AIM-120C7或SM-6飛彈,再由E-2D透過CEC對這些飛行中的飛彈實施資料更新,直到命中目標。



gn00348224 wrote:
我明明上面有說過sm...(恕刪)


測試不是批量生產 你上的資料完全沒說SM-6有批量生產

要經過這幾個過程 從理論計算 到研發(計算機模擬 風洞測試 飛控軟體 火箭發動機材料測試等等)

最後才是實際測試 然後又要批量的測試 最後才能批量生產 而批量生產到大規模裝備部隊又是一個很長周期

例如現在F-35B也還沒批量生產 只是批量測試階段 2020年以後甚至2025年才能批量生產..........

注意看底下紅字的部份 標準6服役時間 以下取自雷神公司資料

http://www.raytheon.com/capabilities/products/sm-6/


Standard Missile-6

Standard Missile-6
Sophisticated Fleet Air Defense

SM-6™ leverages the legacy Standard Missile airframe and propulsion elements, while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nd guidance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our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Deployed on cruisers and destroyers, SM-6 will provide Joint Force and Strike Force Commanders fleet air defense against fixed- and rotary-wing aircraf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land-attack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in flight, both over sea and land.


Standard Missile-6 Sea-based Testing.

SM-6 i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U.S. Navy's 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 – Counter Air (NIFC-CA) providing the surface Navy with an increased battlespace against over-the-horizon anti-air warfare threats.

"The SM-6 is the newest addition to Raytheon's highly successful Standard Missile family of missiles," said Wes Kremer, vice president of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product line. "This missile can use both active and semiactive modes, giving the warfighter an enhanced ability to intercept beyond-line-of-sight targets."

SM-6 has also been selected to fulfill the U.S. Navy's Sea-Based Terminal (SBT) role and will provide defense against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ir terminal phase of flight, succeeding the SM-2 Blk IV missile. The initial version of the SBT, Increment 1, is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5, with a subsequent version, called Increment 2,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8

"The SM-6 represents the cutting-edge compilation of decades of best practices,” said Mike Campisi, Raytheon's SM-6 senior program director. "It's been a model program from concept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We've delivered on time and on budget at every step in the process."


2013年服役? 你自己去跟雷神公司爭辯好了

標準6最大射程只有240公里(不是有效射程)
abc003 wrote:
測試不是批量生產 你...(恕刪)


很多資料是媒體亂報和誇大的 例如中國剛推出鷹擊12的時候官方說300公里 後來有媒體說400公里

到了某一些媒體又說成是500公里 最後變成600公里 但是是經過媒體誇大和炒作

巨浪2也是 7400公里單彈頭 被炒作成16000公里10個分導彈頭

導彈的推重比和比衝 以及發射重量都沒這麼大 要吹牛很容易

實際科研是多困難的事情 已經超過材料科學的能力

美國標準6一樣也被媒體炒作 但是只要找一個航太 和物理工程學系相關的專家都能搓破這個謊言

F-22同樣也被炒作過 美軍說是 不可被擊落的戰機 100多比0

實際上北約的紅旗軍演F-22被歐洲台風戰機擊落過 也被EA-18G電子戰機擊落過

反正這是用來欺騙那些大眾不懂工程的或不懂科學的 例如關鍵時刻 這類媒體

標準6導彈性能數據 紅字部份

http://defenseupdates.blogspot.tw/2013/03/first-rim-174-sm-6-missile-delivered-by.html

First RIM-174 SM-6 missile delivered by Raytheon for IOC in 2013
The United States Navy has received the first RIM-174A Standard Extended Range Active Missile (ERAM) or SM-6 Standard surface-to-air missile from Raytheon's new integration and testing facility in Huntsville, Alabama. This milestone puts the SM-6 missile on track to reach 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 (IOC) this year.

The SM-6 missile is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Standard family and will succeed the previous SM-2 missile in providing defense against:

fixed-wing aircraft
rotor-wing aircraf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ruise missiles
ballistic missiles in terminal stage

The SM-6 missile uses the RIM-156A SM-2ER Block IV airframe and propulsion, but also incorporates the signal processing and guidance control capabilities from Raytheon's AIM-120C AMRAAM seeker to deliver both active and semi-active guidance modes and advanced fuzing techniques.

The two-stage SM-6 missile has:

a length of 6.55 m
a wingspan of 1.57 m
a diameter of 0.53 m (booster) or 0.34 m
a weight of 1500 kg 這叫發射重量
a maximum speed of mach 3.5 最高3.5倍音速
a ceiling of 33000 m 最大射高
a maximum range of 240 km
這項是最大射程
gn00348224 wrote:

E-2D最重要的改良是換裝AN/APY-9先進超高頻相位陣列雷達
被動式固態電子掃瞄陣列天線 ,又稱為旋轉電子掃瞄天線), 天線本身的波束能涵蓋120度的水平扇區實際操作時,水平掃瞄範圍在90度扇區以內), 配合水平旋轉基座便能涵蓋360度的全方位(天線的水平旋轉速率為每分鐘4.5或6轉),最大偵測距離超過300英里(483km),能同時保持對地面半徑200英里(321km)以及高度0到100000英呎(30480m)的空域進行搜索,其偵測範圍比APS-145增加 兩倍以上,而且能在更遠的距離偵測到小型目標 。APY-9操作頻率300 MHz~3 GHz,其後端使用CSP Inc FastCluster 2942處理器為基礎的先進探測資料處理器,其波束筆直而集中,旁波瓣極低,故小型目標辨識能力、被敵方截獲機率、抗干擾能力均遠優於使用傳統八木天線的APS-145型雷達, 此外還具備武器射控/雷達照明能力。APY-9採用 先進的數位波束成形,並加入類似美國空軍E-8聯合目標搜索攻擊雷達相同的空/時訊號處理技術

那麼你的資料沒有說對多大RCS目標探測距離483公里

例如探測轟炸機和民航機有483公里

連20年前的戰機雷達都做得到在500公里外看見戰略轟炸機 和波音747 這就不是特別先進

你要給出APY-9的"雷達數遽" 如同我給出N035和APG-77的雷達數據一樣 才有討論的空間


對不同雷達截面積RCS大小的目標有不同的探測距離 我之前已經說過了


--------------影響雷達探測距離其基本的公式



其中

P_t = 雷達的發射功率(單位:瓦特W)
G_t = 雷達天線增益(單位:分貝db)
r = 雷達到探測目標的距離(單位:公尺M)
sigma = 目標的雷達截面積(單位:RCS平方米)
A_{eff} = 接收天線的有效面積(單位:平方米)
P_r = 接收到的雷達功率(單位:瓦特W)

其中 為雷達波的功率密度(每瓦特米的平方)由雷達發射機產生。因電磁波的功率密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遞減,而這個發射出去的雷達波功率密度在照射到目體表面後的雷達反射截面RCS為符號 (米的平方)表示,被其目標表面雷達截面積反射其中一部份,因此這兩項相乘的乘積就是到達目標後開始反射的雷達功率密度 而雷達波在次按照原路徑從目標反射回來功率密度又一次和距離成平方反比遞減 ,因此最後返回雷達接收天線的功率密度只剩下 ,而這個值最後還要在乘上雷達天線的有效接收面積 。最後才是雷達接受到的功率。因此雷達的探測距離和目標的「雷達反射截面RCS、雷達功率、天線增益、天線接收面積」這四項參數的大小的乘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而雷達的RCS取決於目標物體的幾何橫截面積大小、反射率、和方向性。

而你內文的資料說的E-2D能觀測 "較小目標"

"較小"只是形容詞不是實際的數據

RCS 0.001叫做小 還是RCS 1叫做小 還是RCS10的叫做小

RCS 平方米100是戰略轟炸機的大小



500多公里已經在地平線以下了 低空目標無法觀測到 只能用來觀察一定高度的飛行目標



不論你有在神的雷達都是一樣的 因為這是物理定律 電磁波和光的直線傳播特性




你沒給出數據和探測曲線 例如這部俄羅斯的T-50戰機雷達





雷達性能 N035 IRBIS:


頻率範圍:X波段(8-12 kMHz)
在PAR直徑: 900毫米
目標:
檢測和跟踪地面目標數+ 4 30個空中目標
同時攻擊目標數: 8
目的檢測範圍:
RCS 3平方米高達400公里
RCS 1平方米高達300公里
RCS 0.5平方米到240公里
RCS 0,1m²高達165公里
RCS 0,01m²高達90公里
可視角度: 240°(±120°)
功率: 5000W的






----------------------

F-22的雷達 APG-77

對RCS1平方米的目標的探測距離 :
225英里在正常模式
193公里時,LPI(頻率改變1000次每秒)。
同時跟踪目標數:100
同時制導目標數:20
的接收發送模塊的數量:〜2000
最大平均功率:18.5千瓦



各種戰機的RCS大小 你說說看甚麼叫做"較小目標"

有人認為身高170公分較做高 有人認為身高190才是高

這只是形容詞你內文沒有提供E-2D的雷達數據


各種火控雷達的探測曲線




例如F-22的 APG-77的F-22雷達探測曲線是橘色這條

對T-50 雷達反射結面積(RCS) 0.3平方米的目標 火控鎖定距離是50公理

雪豹-E 對F-22 0.01~0.05的目標也差不多在50~60公里

俄國雷達真強


同樣RCS的目摽 就是能在較遠地方就偵測到..比美國還強

我也不太相信中國核潛艇靜音性能

中國現在有攻擊型核潛艇 和彈道導彈核潛艇 但是沒有巡航導彈核潛艇這個類別

中國的戰略核潛艇 目前還比不上1970年的蘇聯德爾塔級 R-29MU藍天導彈已經能代16發 射程8300公里 載荷2.8噸
的SLBM

巨浪2發射成功率只有低於50%

攻擊型核潛艇 最重要的指標就是 靜音性能才能追得上航速 不是巡航導導彈艇沒法飽和攻擊

用魚雷管發射反艦導彈一次只能射幾發裝填還很慢


世界核潛艇大概分成3個等級

美俄在第一等級

英法中在第二等

接下來 印度

另外在給一個小資料 潛艇的噪音每降低6分貝 敵方聲納的最大探測半徑距離減少一半

而潛艇的最高安靜航速 才是真正的最重要的作戰性能

不論他的武器有多好,導彈和魚雷有多少 只要不夠安靜速度不夠快都沒有用(無法接近敵艦)

攻擊型核潛艇 : 美國的海狼級核潛艇110分貝 俄羅斯的(白蠟樹)亞森級108分貝 海洋背景噪音約90~100分貝

北風之神級噪音110分貝 上一代的颱風級核潛艇 和阿庫拉級噪音高達120分貝

也就是颱風級探測距離會高北風之神3~4倍 國際公認的公式是潛艇每降低6分貝噪音 聲納探測距離縮小1/2

rrcorp wrote:
何苦跟著中國網民搖旗...(恕刪)


說的也對

美軍的sm-6都已經有做實戰測試攔截成功好幾次了

sm-6明明最大射程就是370公里~去爬文都可早找到

實戰測試攔截就是240公里~他們就硬要亂扯一通!

我上面明明就有寫出
有關E-2D對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的偵測

美軍也有實戰測試過~用SM-6在240公里攔截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的經驗

他們還要亂扯一通!不肯面對事實!!

算了不想浪費時間跟他們爭辯!!
abc003 wrote:
測試不是批量生產 你...(恕刪)



美國國防部原訂在2003至2009預算年度編列8.69億美元,在2009至2013年間生產278枚SM-6;然而在2008年度的預算中,美國海軍大幅增加了SM-6的採購數量,使採購資金總額增至61.678億美元,並提前於2011年展開實戰部署,至2019財年將購買1200枚SM-6,每枚飛彈的平均單價 (離陸成本)約430萬美元 。在2013年,美國海軍又將SM-6的採購數量增加600枚,使採購經費增加33億美元(總經費來到100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26財年。在2009年9月,雷松獲得美國海軍9300萬美元的合約,開始SM-6的初期低速量產,並在2010年前完成首批實戰測試用的110枚飛彈。從2010年5月起,SM-6正式展開海上測試,第一枚量產型於2011年3月交付美國海軍 ,並在2013年5月中旬進入全速量產。為了量產SM-6,雷松在阿拉巴馬州的杭斯洛維爾(Huntsville)建立了全新的生產設施,該廠房的第一枚量產型SM-6於2012年2月交付美國海軍 。在2013年9月27日,雷松獲得美國國防部第一份SM-6的全速量產合約,生產89枚SM-6,合約價值2.43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16年3月。在2013年11月27日,美國海軍宣布SM-6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依照2012年度美國海軍採購預算的資料(初期少量生產階段),一枚標準SM-6平均單價約337萬美元。

目前已有110枚SM-6飛彈服役中~在2013年,美國海軍又將SM-6的採購數量增加600枚


我的消息來源"並不是"來自!關鍵時刻 這類不專業的媒體因為我沒再看這些節目

是來至於全防雜誌~跟軍武狂人夢!

還有F22的雷達跟E-2D的雷達是不一樣的~不能相比較~
E-2D的雷達~全防雜誌跟其他軍事雜誌~都有作介紹
不了解請自己去買一本來看~

gn00348224 wrote:
美國國防部原訂在20...(恕刪)


標準6導彈服役時間在2018年 我樓上有給出英文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是雷神公司

雷神公司是生產標準防空導彈和雷達製導組件的美國軍火公司

雷達的探測原理(物理學)是一樣的就是發射電磁波到目標在反射回波 當然可以比較

你又沒有提出E-2D的雷達對多少RCS大小的目標的探測距離 而我樓上的資料很清楚了

所以E-2D在150~200公里範圍探測到巡航導彈大小的目標已經是很樂估的估計了


各種戰機的RCS大小 你說說看甚麼叫做"小型目標"

有人認為身高170公分較做高 有人認為身高190才是高 有人認為220公分身高才算高

這只是形容詞你內文沒有提供E-2D的雷達數據

以下是不同戰機的迎頭RCS雷達反射截面積大小

你內文所謂的E-2D能在較遠距離探測"小型目標"

你沒指出是在多遠的具體的距離能夠探測多少RCS大小的目標 就如同一紙空文 沒給出具體數據

例如A-10強擊機RCS有23.47平方米 我可以說A-10很小 也可以說A-10很大 看你要跟甚麼東西比較

F-16C有6.007平方米 我也可以說他是超大目標(根B-2來比) 也可以說他好小跟B-52來比



各例如上面這張各火控雷達的探測曲線 包含R-77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導引頭 SU-27 SU-35的雷達

白色的線段是雪豹E對不同RCS大小的目標探測曲線 Y軸是探測距離 X軸是RCS大小

紅色的是R-77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導引透探測距離

例如要探測RCS 10平方米的目標R-77的導引頭對應的Y軸高度大約是10公里的距離

而白色線段是SU-35BM戰機的火控雷達雪豹-E 探測曲線

X軸對應RCS 10平方米的目標 Y軸探測距離是300公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