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的名氣還真歷久不衰

二戰開始前,日本早在北京、上海很多沿岸城市都有駐軍,
軍事力量早已經進入中國境內,更何況東北都被佔據了。
加上之前從國府內戰到北伐成功,中國軍隊會被吃得死死的很正常。
後來的成功固然跟美國支援很有關係(日本偷襲美國),
但國軍也不像後人所說那麼兩光,要知道中國是一個生了重病的人,撐到最後算不錯的。

sonar wrote:
這樣倒果為因也能講得臉不紅(恕刪)

您可能看了幾本書或是文章裡面一直提到馬克沁機槍與濠溝戰的關聯才有此說法吧?

馬克沁機槍剛問世時基本上是沒什麼人要用的,原因很簡單他必須使用當時剛剛問世價錢十分昂貴的銅殼定裝藥(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子彈),一挺馬克沁機槍可以在一小時內噴掉當時4個步兵連的最大彈藥攜行量,而這個補給量對在戰場上而言很可能是4個步兵連一個星期的補給量,若是久戰之地或是沙漠邊區之所在可能一整個月補給量都沒那麼多。

所以裝備馬克沁機槍不是單純買槍回來就能打而已,必須建立完整的後勤與軍需工業來滿足這個瘋狂噴彈的要求,尤其是要普遍的配置於一般的步兵單位。所以在一戰爆發時全世界只有德國有大量的配置馬克沁機槍(MG08),但也就是一個團配置一個機槍連6挺機槍的規模而以,當時全部德軍的配屬量不大於13000挺。

而一戰壕溝戰的起源妳察任何資料都會告訴你是源自於1914年9月的第一次馬恩河會戰,這時英、法聯軍都只有小量的配發馬克沁機槍或是英、法本國生產的氣冷式路易斯機槍與霍其開司機槍。而馬恩河會戰與接下來一系列"衝向大海"的戰役與之後佛蘭德會戰你一樣可以隨便查資料都知道都屬於大軍團的運動戰,要到之後的1915-1916年整個西線才進入濠溝陣地戰。

1916年2月爆發一戰最血腥的凡爾登戰役,你可以查任何的資料這場傷亡接近百萬的戰役造成最大傷亡的是火炮還是機槍(整場一戰有四分之三的傷亡是火砲而不是槍彈造成的),馬克沁機槍出名要一直等到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戰役(注意此時一戰已經打了兩年了),而此戰也是坦克第一次投入了實戰也是大約差不多的時間英、法才有大量的機槍配屬到一般的步兵單位。

而也從差不多的時間雙方都發現基本以拿破崙時代步兵戰術為基本的攻擊方式已經無法打贏這場戰爭,所以英、法開始弄出了戰車,而德國人則開始研究突擊群戰術。所以是濠溝戰造就了機槍還是機槍導致了濠溝戰?是我倒果為因還是您道聽塗說?

一次大戰的影像及文字紀錄太少....參與國也少,參與面積也少....二戰就不同的,除了南美跟非洲中部以南.....南極外....幾乎都有打到....加上影像紀錄進步......文獻保存狀態豐富...所以
我想對納粹德國最迷戀的,大概是BBC吧,他們製作的納粹德國/二戰相關紀錄片既多且廣,環繞希特勒身邊的,幾乎每一種人都能製作個專題節目來介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