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資深軍迷,我對j-20可說是莫不關心的,幾年前看到第一張圖片,就覺得這戰機無法期待,龐大的機身與鴨式布局不協調的搭配,落後一代的隱身技術,連國軍都放話說咱的雷達系統不把j-20看在眼裡.........老共所謂j-20解決了氣動布局與隱身需求的衝突性,實際上就是氣動布局有所犧牲,隱身功能也有所犧牲的意思,將來的結果會是隱身隱不好,操控性能也差強人意。加上無法超音速巡航,沒有向量噴嘴,被f-22狂甩幾條街的結果,是很容易預期的,能跟f-35幹幹,老共應該要偷笑了。有人說日本很在意,實在很天真很單純,日本就算真的有表示在意,也是表示給美國聽的,趁此機會準備跟美國要軍售的......
closetou5566 wrote:身為一個資深軍迷,我...(恕刪) 人家J-20至少飛上天了 要量產了至少比加拿大人搞Super Arrow動畫片自High要更像樣一點我只是好奇不是說太行發動機都換裝了二百多架了嗎?(而且,這種新聞永遠是外媒報導。外媒在中國真是無比神通廣大)怎麼讓J-20還用俄國貨?這麼正點的發動機怎麼不裝J-20?中國的四代機裝自主研發的發動機那像徵意義就大了去了不是嗎?我是知道有裝上去試過試完以後J-20就都只有裝俄國貨了我實在很想聽聽到底為甚麼?
binkoliaw wrote:我是知道有裝上去試過試完以後J-20就都只有裝俄國貨了我實在很想聽聽到底為甚麼?...(恕刪) 雖然我不是專家,但是這種東西不是積木說換就換的。就連汽車換個引擎都是個大工程了, 更何況戰機。全部都必需經過長時間的驗證, 因為j-20研發以來,一直都是採用俄製發動機。只要一變,要重新設計,重新驗證。所以,如果要早日量產,最好的方式就是延續俄式發動機。
binkoliaw wrote:人家J-20至少飛...(恕刪) 太行引擎的直徑比AL31大,換裝後機身 進氣口都要重新設計,J20機身有匿蹤設計,改裝太行難度大,j20配置WS15還在測試中,距離成熟還要很長時間 。WS-15全稱渦扇15“峨眉” 渦扇發動機,是為中國第四代重型/中型戰鬥機而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 WS-15主要用於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 WS-15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等單位專家組織研製。 “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運轉試車成功。 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驗證機的交付。保節點是2020年完成研製。
淡淡8989 wrote:原來資深軍迷是可以自...(恕刪) 話不要說太滿了我就遇過研發IDF的人員後來整個團隊被解編他跑去技嘉當工程師也就是傳說中的死宅台灣是非常不尊重專業的國家也導致很多研發能量喪失這些死宅專門跑01這種地方
binkoliaw wrote:人家J-20至少飛...(恕刪) 太行只能适配三代机,用的是以前从通用引进的CMF56核心机,其实太行早就猎装部队了,刚开始可靠性不够,只敢装在双发的J11上面,现在列装J10了说明可靠性已经堪用了。适配J20的WS15还在研发中。WS15来源于苏联的雅克141的发动机项目R-79-300,苏联倒店大拍卖的时候大陆军方从俄罗斯买到了未完成的整个R-79-300发动机的全套技术资料。毫无疑问中国的引擎问题会在近几年得到缓解,但是问题是大陆今年的科技进步,都是基于引进再改进,缺乏从头开发技术的经验。这个问题在差距大的时候并不是问题,但是当差距缩小,没有借鉴的时候就会面临另一个困境了。就像这几年的高铁大跃进,虽然通过收购多国的技术整合之后开发出了自己的高铁。并且跑出了350KM 的运营速度,但是这是得益于,比德日宽的5米线间距带来的先天的稳定性。像日本那种用摆式列车在4.2/4.3的线间距上跑320KM的技术,大陆还差的很远。肯定进步,正视差距才是务实的态度。以发泄情绪为目的,为了批评而批评或者为了吹捧而吹捧都是毫无意义的。有这个空闲不如去多读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