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二戰末美國不投原子彈 而以陸戰進攻日本本土

PLAYER553386 wrote:
如果當時日本不投降 蘇聯加入登陸戰
現今的日本也許會分裂成北日本、南日本
或蘇聯全贏 日本全面赤化變成「日本人民共和國」 ...(恕刪)


根據1945年二月的雅爾達會談, 蘇聯承諾將在德國投降後兩到三個月內對日本宣戰, 且就未來佔領庫頁島南部與千島列島(當時皆為日本領土)與盟國取得共識. 依據此會談所達成的共識, 美軍在同年四月開始執行草裙舞計畫, 租借蘇聯百餘艘遂行登陸作戰的船艦(包含可搭載兩百名步兵的步兵登陸艇三十艘, 與若干巡防艦, 掃雷艦, 獵潛艦及浮動船塢等), 並在阿拉斯加幾近杳無人煙的冷灣訓練蘇聯上萬名海軍人員. 也因此讓蘇聯在日本投降後順利登陸佔領了千島列島.

然而雅爾達會談並未允許蘇聯登陸日本本土, 1945年七月的波茨坦宣言也把尚未對日宣戰的蘇聯排除在處理日本投降事宜的關係國之外. 在此情勢下, 蘇聯若硬要登陸北海道, 就要冒著跟盟國撕破臉的外交危機, 甚而引爆下次大戰. 此外, 當時北海道有五萬名守軍, 以當時蘇聯的海軍實力也無法備足登陸艦艇或提供登陸船團足夠的保護, 預期的傷亡人數可能已超出史達林可以忍受的程度. 所以蘇聯即使有心, 終究並未付諸行動. 當然也有說法是當時日本海空軍皆已近毀滅, 北海道守軍也非精銳部隊, 因此蘇聯登陸佔領北海道, 甚至南下侵攻本州都是可能達成的. 為阻止蘇聯侵攻日本本土的企圖, 杜魯門總統才要急著投擲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 使蘇聯不能用日本未投降當作侵攻的藉口.

always CoCa Cola wrote:
如果在日本本土開戰, 現在全世界應該還在用DOS跟電話線撥接,
網路可能還沒被發明, 就沒有01可以打屁了,(恕刪)


你講的這些都不是日本發明的, 不懂你的邏輯在哪裡?

六藝君子 wrote:
你講的這些都不是日...(恕刪)

他後面不是說了 "戰爭打太久, 我們就會越落後"

GDKINE wrote:
他後面不是說了 "戰爭打太久, 我們就會越落後"恕刪)


1. 打日本不需要打太久

2. 剛好相反, 今天網路的基石, TCP/IP 以及 ARPA Services 就是美國國防部委託研究機構開發出來的.
電腦也是為了戰爭的目的被發明出來.

當然, 戰爭不是好事, 可是要扯打日本就沒有今天的網路還真是張菲打越飛, 扯遠了.

六藝君子 wrote:
1. 打日本不需要打太久

2. 剛好相反, 今天網路的基石, TCP/IP 以及 ARPA Services 就是美國國防部委託研究機構開發出來的.
電腦也是為了戰爭的目的被發明出來.

當然, 戰爭不是好事, 可是要扯打日本就沒有今天的網路還真是張菲打越飛, 扯遠了.(恕刪)


1.你怎麼知道打日本不需要太久?有什麼論證的基礎還是只是簡單的想當然耳?

2.發明一樣東西跟普遍到大街小巷根本是兩碼事,佬美開發的各種技術成千上萬有幾種能走入民生?雖然個人不清楚發文的大大主觀上怎想的但邏輯是通的,網路的發展直接相關連的就是個人電腦的普及,個人電腦的普及沒人可以否認台灣廠商的定位與當年制定PC的IBM,而台灣電腦產業的原始點就是當年生產計算機的三愛電子,這些網路上都能找的到。

林百里:沒有三愛,我只是小工程師

那這跟日本有什麼關係?因為當年世界上第一檯電晶體計算機CS-10就是夏普開發出來的,而跟世界上第一檯採用真空管的計算機英國的ANITA有如衣櫃大小相比CS-10重量只有25公斤是可以放在桌上普遍於普通公司行號的大小。而當年日本的計算機售價昂貴,三愛就是秒准這塊市場開發出售價低廉許多的產品,並且成功的於1年內就賺了5個資本額。

http://www.storm.mg/article/8323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1&t=1545729&p=2

所以日本人開發了電子計算機的市場,而台灣廠商也投入這個日本人開發出來的市場並成功的分食了一塊餅,並且同一群人接著朝個人電腦的領域邁進,所以當年要是佬美攻進日本本土也許這整個故事就不是這樣寫了。


六藝君子 wrote:
2. 剛好相反, 今天網路的基石, TCP/IP 以及 ARPA Services 就是美國國防部委託研究機構開發出來的.
電腦也是為了戰爭的目的被發明出來.


因為軍事的需求造就科技的進步,帶來更便利的生活!
日本廠商雖是電子計算機市場先驅
但在六十年代 其他國家並非完全沒做為
TI 和 HP 也在研發
更別說夏普還得找北美洛克維爾設計 MOS 晶片
就算日本沒起步 時機成熟 美國或其他國家廠商 還是會出頭

http://www.vintagecalculators.com/html/history_of_electronic_calculat.html
wangboss917 wrote:
日本在戰爭末期真的...(恕刪)


題外話

水泥船從19世紀中被發明出來以後 在一戰前到二戰後的這一段時期不算罕見

當軍艦當然是不可能 主要是用來當聯絡艇或漁船

排水量稍大一點的(10噸到50噸左右)也能用來跑沿海短程航運

那是個沒有三噸半卡車的年代

waffe wrote:
1.你怎麼知道打日本不需要太久?有什麼論證的基礎還是只是簡單的想當然耳?(恕刪)

Please refer to previous threads in this discussion where there are quite a few.

2.發明一樣東西跟普遍到大街小巷根本是兩碼事,佬美開發的各種技術成千上萬有幾種能走入民生?雖然個人不清楚發文的大大主觀上怎想的但邏輯是通的,網路的發展直接相關連的就是個人電腦的普及,個人電腦的普及沒人可以否認台灣廠商的定位與當年制定PC的IBM,而台灣電腦產業的原始點就是當年生產計算機的三愛電子,這些網路上都能找的到。

林百里:沒有三愛,我只是小工程師

那這跟日本有什麼關係?因為當年世界上第一檯電晶體計算機CS-10就是夏普開發出來的,而跟世界上第一檯採用真空管的計算機英國的ANITA有如衣櫃大小相比CS-10重量只有25公斤是可以放在桌上普遍於普通公司行號的大小。而當年日本的計算機售價昂貴,三愛就是秒准這塊市場開發出售價低廉許多的產品,並且成功的於1年內就賺了5個資本額。

http://www.storm.mg/article/8323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1&t=1545729&p=2

所以日本人開發了電子計算機的市場,而台灣廠商也投入這個日本人開發出來的市場並成功的分食了一塊餅,並且同一群人接著朝個人電腦的領域邁進,所以當年要是佬美攻進日本本土也許這整個故事就不是這樣寫了。

您可能把 calculator, computer 以及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搞混在一起了, 果真是張飛打岳飛.
記得有看過日本在極短時間內在九洲增加了不少的兵力來防衛並阻止盟軍的登入。 但相對於琉球或硫磺島來說,每單位的兵力卻沒有那麼的高,也沒有那麼多及密集的防衛設施,且新增加兵員的作戰能力及武器裝備可能要打折扣。 所以相對於琉球或硫磺島,可能沒有那麼的難啃。

也有看過說盟軍考慮讓中國的軍隊先登陸消耗日軍的守備或共同作戰,但考量中國非英語系及運兵,所以好像被否決。美軍寧願跟英國或加拿大...溝通比較方便。
Miracles are things we make for ourselves. Here, and no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