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 Ho wrote:
1. 美國的飛彈不...(恕刪)
連空對空導引短距飛彈都只有這種命中率 有人可以想像彈道飛彈攻擊動態目標的命中率?
距離多了十幾倍哩~~~
我認為可能不到一成 且~~~ 打中的還不是航母~
這也是為什麼針對單一目標 空對空飛彈多半一次兩枚出去~
當然除了單純命中率外 還有一些戰術細節原因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8月,蘭德公司在《空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報告中用歷史數據指出,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在對手沒有電子對抗和規避機動的情況下,AIM-120在視距外的命中率實際上是46%,並非廠商宣稱的75%以上。數秒鐘後,AIM-120命中對方目標,可能擊落4架~5架。而對方存活飛機繼續導引30多枚中距攔射導彈攻擊6架F-35B,最終可能擊落4架~5架,雙方戰成平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大陸觀點:美F-22欲用AIM-120導彈擊落中國大陸軍機
上世紀的海灣戰爭,讓世界認識到『高技術戰爭』的威力,許多新觀念得到了認可。其中之一,『超視距空戰』,它與『隱身戰鬥機』一起成為一個全新的作戰組合,也因此在許多人眼中,空戰已經進入『超視距決勝』時代,『空戰格鬥』已經落後了。
這一組合中,F-22戰機,西方第四代戰機,有時也稱為五代戰機,它的主要武器即AIM-120導彈。該導彈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中程空對空導彈,總共衍生了A、B、C、D四種型號,具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開啟『超視距作戰』的理念。
這種導彈號稱美軍實現所謂的『超視距作戰』的保障,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神奇。一是,現有的所有實戰記錄中,AIM-120導彈從沒有距離目標超過40公里以外的位置上發射過;二是,AIM-120導彈命中率並不高,其測試時,對由F-4改裝的靶機命中率,從沒有超過一半。實戰中,既便對方毫無查覺,如同打靶一下,命中率也只有四成。如果對手進行『機動規避』及實施『電子干擾』,那麼其命中率會下降到一成以下。北約空襲前南斯拉夫時,即發生過連續多枚 AIM-120 被米格-29 依靠『機動規避』擺脫的戰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