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軍TX教練機標案看 台灣IDF改(藍鵲)教練機標準

genome wrote:
但如果缺的是部訓機 那就完全是另一個不同的考量
比如說拉一批現役F-16/IDF去當部訓機 像拉當年現役的F-5E/F去當部訓機一樣...(恕刪)


首先為何要新教練機

1.AT3摔了不少架,除了飛機超過30年(1985~1989),就是航系統跟不上時代
老舊故障問題可以加強維修來避免

2.部訓機F-5e/f也是老舊(1974~1986),加上跟線傳系統戰機差異,航電更是差很大
部訓機要有戰力就必須要有基本武裝+雷達

3.因F-5航電太舊導致某些飛行訓練還是要用到F-16/IDF/C2000雙座機(成本貴)
目前台灣戰機約300架以內(包括摔機+封存的2000),以妥善率6~7成來看約180架是有戰鬥力的

4.原本是要買66架F-16C/D後,在拿IDF來部訓用戰機,但花1800億台幣改F-16V就沒那預算

2005年起向美國爭取採購至少66架的F-16C/D取代F-5機隊
說真的韓國T50也是優於M346,加上價格便宜 2500萬鎂 vs 3000萬鎂,但台灣應該死也不會買韓國貨

所以
T-X計畫除了性能外價格也是重點,以韓國的特色降價賣是一定的,這也是雷神退出原因
因為T100性能輸.價格死硬,在雷神之前還一個通用動力也退出


還有另一種選擇
天蠍教練機
除了單價低外2000萬鎂以下/架
每小時操作成本也只有2200~3000美金
飛的比AT3還遠4000km
用的引擎是TFE731渦扇發動機 8000磅推力
可滯空時間長達5小時
除起落架與發動機結構外
全機身採先進複合材料製成
壽命週期上看20000飛行小時

機身武器艙容量3000磅(1400公斤)
翼下可攜帶6200磅(2800公斤)
這正是小弟的疑問的中心: 台灣需要的到底是給官校學官飛的教練機 還是給剛下部隊飛的部訓機?
兩者不同功能 或許也是不同機型??

lordkon wrote:
首先為何要新教練機1...(恕刪)

genome wrote:
這正是小弟的疑問的...(恕刪)


空軍要的就是低規戰機
能中高階噴射機訓練
又能替代F-16/IDF/C2000前置訓練

戰時還能當戰機使用

rexlaser wrote:
不過,這也不是阻擋自製研發的理由與藉口,畢竟手上有牌才有牌可以出,沒牌只能任人宰割
..(恕刪)



對空軍而言, 自製是一件很鳥的事, 就得付出較高維護成本, 零件取得未必比較容易

看看上次 IDF 噴掉的座艙罩, 要多久才能拿到補修品,

另外美國只要抓著引擎和航電你就飛不起來了, 當然也不會有出口這回事
Edison
引擎和航電,應該只是性能要做到什麼規格,做是一定沒問題的,只要投入人力和經費,要完全自製絕對可行,當然要做到頂級規格現階段是有困難
小型渦輪扇引擎為我國自行獨立研發,是目前全球擁有相關技術少數國家之一。
IDF運作沒想像中便宜喔
IDF光委託漢翔廠級商維,4年就快120億了,可以查查這個採購案號 EC03114L159
概估IDF兩個聯隊,一個聯隊一年飛10000小時,平均下來每小時光給漢翔就要15萬元

以美軍O&S COST 計算標準,IDF的每小時運作成本應該高達7-80萬甚至上百萬吧...印象中,這數據沒有公布也查不到...

而且三型機中,空軍每年維修預算中,IDF用得最多,幻象大家說他貴,其實預算用的不是最高的,因為飛行時數也少,算下來每小時很貴,這個數據好像也沒公布也查不到...

自製教練機、戰機一直以來就只是"政治正確"而已,其他的實質效益實在不如美軍裝備,空軍內部自己清楚得很,不然高教機一開始也不會鎖定外購,為了政治正確,實在沒輒,才硬轉為自製。

美國T-X教練機,我印象中很重要的需求概念是,F-22、F-35都只有單座、每小時操作成本過高,T-X教練機不只是初階飛行員飛行訓練使用,更希望能成為作戰中隊,平時非作戰任務的熟飛任務使用

這個概念幾年前在土桑基地的F-117中隊有看到過,經過神神秘秘的F-117中隊棚場,可以看到好幾架T-38停在那,平時F-117飛行員只飛T-38作訓練,實際需要匿蹤場景的訓練任務,才會在半夜看到F-117悄悄升空,實在是F-117運作成本實在太貴了...

總之,老美在注重作戰需求外,也很認真地計算成本效益,越看老美對軍隊運作好壞都的誠實面對態度,再看看我們空軍,實在要加強阿

版上各位大大,其實都比空軍很多規劃人員厲害多了



Eglin wrote:
概估IDF兩個聯隊,一個聯隊一年飛10000小時...(恕刪)

一個聯隊(IDF有120架 一個聯隊應該是60架)一年飛10000小時,所以 10000/60=166.66
每架飛機一年只飛166小時? 也就是 2天飛一次,每次 1小時?
感覺很少開

Eglin wrote:
為了政治正確,實在沒輒,才硬轉為自製...(恕刪)


應該說
政治正確,經濟優先
漢翔出身,轉為自製

講白一點
吃藥不傷身為主,有沒效用在說
飛機貴不貴沒差,有賺錢才重要



大大過獎了
大概這就是在窮實驗室做研究/民間公司上班 和吃公家飯的差別吧
在前兩者要是敢不計成本 老闆很快就會把人火了啦

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台灣審計人員(相關行政和立法院)能力太差 或 軍方故意掩蓋資料
老美軍方也是很討債的 但是元老院抓很緊 所以比較收斂一點

Eglin wrote:
版上各位大大,其實都比空軍很多規劃人員厲害多了

lkk77 wrote:
一個聯隊(IDF有120...(恕刪)


這不是能賺錢的客機

戰機發動機是以推力/效率修先,整體構型也不是以經濟性為考量,飛行成本頗高

再說客機也是要按飛行循環跟維保週期進場保修檢查的

如果這樣都還嫌出勤率不好,那船艦類的不更難看?

那個進塢保養預排也常有以月以上記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