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tsai74 wrote:
按你的理解,只要名字都叫風洞,就是一樣的技術嗎?


請解釋風洞的技術有哪些高上深的技術?風洞不過就是一個可設定通過風速的隧道。

你要說的是風大風小風快風慢嗎?還是要說風洞可以調整不同高度氣流層的稀薄程度?

還有關於風洞,你要準,就用實物去跑。你要看重點,就調整模型大小。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請解釋風洞的技術有哪些高上深的技術?風洞不過就是一個可設定通過風速的隧道。
你要說的是風大風小風快風慢嗎?還是要說風洞可以調整不同高度氣流層的稀薄程度?
還有關於風洞,你要準,就用實物去跑。你要看重點,就調整模型大小。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参见wiki风洞: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d_tunnel
einsta wrote: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恕刪)


我只是簡單描述,我因為求學關係有接觸玩CFD的朋友,當然我是偏熱這塊。

既然你都轉Wiki了,底下這段你應該有看到吧

In the USA many wind tunnels have been decommissioned in the last 20 years, including some historic facilities.

以前是有設計就要先跑風洞,現在都是先跑數值分析等到差不多才跑風洞。在空氣動力這塊,風洞是不可或缺但是實用上比較偏驗證端了。

所以在那狂吹風洞的,想必是數值分析能力偏弱的國家;因為能力弱,只好拼命跑風洞取得實驗數據。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我只是簡單描述,我...(恕刪)</blockquot

的確,想中美俄就屬于這種什么什么較弱的國家,所以都有規模龐大的風洞設備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所以在那狂吹風洞的,想必是數值分析能力偏弱的國家;因為能力弱,只好拼命跑風洞取得實驗數據。...(恕刪)

對,世界上只有那麼幾個技術能力弱的國家建有風洞,其他100多國都是能力強的,不用風洞就可以了。

這麼說台灣的汽車研發能力也挺弱的啊,早在1983年就建了風洞呢。
andanlandianddd wrote:
...(恕刪)


玻璃碎了好大聲呀?看不懂正體中文與英文嗎?時代進步了,所以美國也關了很多風洞機構

iantsai74 wrote:
世界上只有那麼幾個技術能力弱的國家建有風洞


這是你說的喔,我可沒說。看來你本以為有一堆風洞可以超俄趕美現在玻璃心又碎了嗎?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玻璃碎了好大聲呀?...(恕刪)


聽說什么自研教練機還要送到國外吹這種分析能力強國不屑的什么風洞

沒有就沒有吧,還什么什么分析能力強弱,哈哈哈 什么叫玻璃···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那次送測是上市前為...(恕刪)





如果按照你講得那麼簡單,你們的IDF何必大老遠跑去NASA Langley的風洞做實驗呢?
在台灣做就好了不是嗎?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因為兄臺對於風洞的...(恕刪)

很多大型飛機或導彈要做風洞測試是用按比例縮小的模型做的,你去找個波音787实体机直接塞進風洞做試驗的照片來看看?
這個鏈接是波音787在NASA做風洞試驗的照片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7/2521/43725919_1.jpg
chrischenslayer wrote:
如果按照你講得那麼...(恕刪)


風洞的重點在分析風洞測試中的數據,怎麼分析這個數據才是科技厲害的地方! 不管風洞速度有多快,怎麼解讀這些數據的理論與運算程式找到問題的中心才是老美厲害的地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