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與勃克級的優劣怎麼看!! 055大幅修改原始設計的雷達,產生一堆謎團!!


Charlie2020 wrote:
每一個政府或是軍隊都...(恕刪)

以前航發因為自己開發過戰機,所以會去對共軍的飛機進行性能評估,
像是J8II的纏鬥性能,等同F5E,這個航發就評估出來!後來也由其他管
道證實,這也是為何早期IDF每次展示,都要跟F5E進行模擬空戰的原因!
至於艦艇部分,台灣好像沒有自行開發過任何軍艦,那些說得一口好艦艇設計的軍方人員,
你真的相信她們說的話?至少我是不信!她們連設計都沒設計過了,怎麼評估,
尤其遇到比較先進的艦艇,很多設計上的問題,她們連想都沒想過,
若是老美沒有技術人員來指導,她們那些人,大概是通通不知道吧!
純屬胡扯!
piwu0536 wrote:
美國勃克級神盾艦OE-120/UPX-37 IFF天線陣列

英英美代子,幫你做個連結:

-------------------------------------------------
驅逐艦桅杆上寸地寸金,天線裝了這麼多種
http://www.ifuun.com/a201642323342/
和商船不同,軍艦的每一寸空間都不能浪費,包括桅杆。本文將直觀地為大家展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桅杆細節,讓大家對桅杆有個粗略的了解,其他驅逐艦的桅杆也大致是這樣的。爬桅杆之前,咱們先以伯克級Flight IIA型為例,下方仔細看看伯克級的艦橋頂部和桅杆上的各種天線,下面各種標註中,標註20號只在第二張圖上才能看到。
1:AN/SPG-62連續波照射雷達
2:SPS-64(V)9導航雷達
3:AN/SPS-67(V)3水面搜索雷達,這是採用了新設計的長條型天線的型號,便於維護
4:TACAN URN-25 塔康系統天線
5:AN/SRS-1A (V) 戰術定向系統天線(Combat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 array),外形像一圈欄杆
6:OE-120/UPX-37 系統的環形天線陣列,這是伯克級的敵我識別系統(IFF)
7:SRQ-4 LAMPS系統的數據鏈天線的橡皮擦形外罩,裡面是一個小型拋物面天線
8:AN/USG-2 CEC協同交戰系統的四面平板型天線
9、11、13、16:外形為棒狀,工作在30-162 MHz甚高頻頻段(VHF)的艦載無線電電話,其中AN/GRR-211型用於不加密的通話,南海中美兩軍「寒暄」用時美方就用這個設備;另外ANNRC-46A型用於加密通話。
下圖為伯克級flightIIA型的DDG83「霍華德」號(Howard)

10:AN/URT-23D HF高頻發射機的線狀天線,前桅第二橫桁上每邊每一側懸掛三根。
12:氣象數據感測器
14:特高頻(UHF)設備發射天線
15:維護人員正是踩著這些金屬的腳掛維護橫桁上的天線和設備
17:WSC-6衛星通信系統天線
18:WSC-3衛星通信系統天線
19:位居全艦最高點的避雷針
20:16號數據鏈的重要設備——AS-4127A/URC-107(V) JTIDS(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天線
21:AN/SAT-2紅外信號燈,用於友艦之間隱蔽傳遞簡單信號,需要佩戴紅外眼鏡才能看到

下圖為伯克級flightIIA型的DDG82「拉森」號(Lassen)於2007年5月在橫須賀拍攝的照片

看好了?嗯,咱們來爬爬桅杆吧
外觀為菱形的伯克級桅杆的內部,除了各種設備的布線之外就是維護人員上下用的爬梯通道,下圖來自DDG-60「保羅·漢密爾頓」號


現在咱們爬上了第一橫桁,下圖是第一橫桁的左舷,維修的水手們身著作訓服,外罩全身保險帶,正在把安全繩的一頭扣到橫桁上的穿繩孔上。在基地碼頭邊比較大的維護可以看到還有條件搭建腳手架,讓水手或基地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活動空間。這位一級通訊技師傑拉德·霍雷爾(Jared Horrel)身後的設備是AN/SAT-2紅外信號燈。下圖是DDG-82「拉森」號2007年在橫須賀維護時的照片。


下圖是第一橫桁的右舷,照片中DDG-60「保羅·漢密爾頓」號的電子系統軍官唐尼·法阿維(Donny Fa"avi,請看官無視他名字里的avi,你太不純潔了)正在維護甚高頻頻段(VHF)的艦載無線電電話的棒狀天線。


來,咱們繼續向上爬,來到第二橫桁。

下圖是DDG-106「斯托克代爾」號的水手正在檢查甚高頻頻段(VHF)的艦載無線電電話天線,注意天線外殼上「禁止噴漆」的警告標記,另外在水手身上至少有兩條安全繩。水手右邊的橡皮頭型天線罩,下方還罩了四面梯形鋼板的是特高頻(UHF)設備發射天線。


繼續向上爬,這次可以到達由一個大號環形天線環繞桅頂平台了,水手唐納·哈德森(Tanner Huston)經常在這裡俯瞰360度無敵海景,seems是人生一大快事(但經常爬到這個高度的哈德森決不會告訴你這裡的風大得能吹死人)。下圖來自DDG-106「斯托克代爾」號,水手周圍桅頂平台的這圈環形天線是OE-120/UPX-37 系統的環形天線陣列,這是伯克級的敵我識別系統(IFF)。從這裡繼續向上延伸的上桅可以看到套了一個圓環形的「蘑菇」,這是16號數據鏈的重要設備——AS-4127A/URC-107(V) JTIDS(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天線。


下圖來自DDG-60「保羅·漢密爾頓」號,桅頂平台的OE-120/UPX-37 敵我識別系統的環形天線陣列從這個角度看就非常清晰了。平台上的白色天線罩是SRQ-4,即LAMPS系統的數據鏈天線的透波外罩。圖中這位正在向上攀登的水手是二級電氣技師約瑟夫·梅爾喬(Joseph Melchor),他手邊的這些白色鐵片是用途尚不明確的特高頻(UHF)設備發射天線,有可能是通訊設施。


再繼續向上爬?還是算了吧,給大家提供照片的米軍攝影師還想再往上爬,但已被他老婆給揍死了。下面咱們還是從港口的吊車上看看這根上桅杆吧。以腳手架平台分界,2014年1月在橫須賀拍攝到的DDG-62「菲茨傑拉德」號(Fitzgerald)的上桅杆上,依次可見紅色的航行信號燈(左紅右綠);AN/SRS-1A (V) 戰術定向系統天線(Combat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 array)——像插著好多根筷子的大號肉餅;碟形的TACAN URN-25 塔康系統天線和高高聳立的避雷針。


呼,小編為了確認這些天線和設備險些吐血,各位客官輕噴。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piwu0536 wrote:
美國勃克級神盾艦OE...(恕刪)

感謝貼圖,有圖有真相!! 更感謝LJCAA解釋!!
我實在太忙了沒時間去找圖! 這圖不就幫我證實了IFF不需要那麼大的天線了!! 所以055艦橋頂上的RF天線目的尚未確定!!
當然如果有人要殺雞用牛刀,我沒意見!那就是承認技術不如人所以陣列尺寸要比勃克級大個4-8倍,我沒話講!!

Charlie2020 wrote:
感謝貼圖,有圖有真相...(恕刪)

柏克是一艘很大軍艦,他的桅桿也很高,加上攝影的距離及角度,
還有柏克的IFF天線好像有4個,所以他的天線尺寸也不小!

nomo333 wrote:
055上的海紅旗9B...(恕刪)


HHQ-9B過去只有試射過Anti Missile 反飛彈,方便的話找一個反導彈試射給大家瞧瞧!!

艦橋上的C波段雷達,說實在的也不是我先說的,而是另一位對岸的崇拜者La_Dante貼的055圖上標示的(請去看"055下水图"的第9樓)!


iantsai74 wrote:
IFF天線不用這麼...(恕刪)


艦橋上兩組天線,大的那一個尺寸大約是0.9X4.3米,四面大概是15.6平方米,另一個大概是0.6X3.5米,四面大概是8.4平方米。
老美的IFF是一個直徑約3米的圓周,天線高約0.3米,全部面積大概是2.8平方米
老美的設計概念是一個模組(22X30cm尺寸)負責與一個目標通訊驗證,這麼小一個Penal Antenna要與450公里外的目標通訊驗證

老共是使用最新的陣列科技,列陣科技是用相位差把好幾個模組同時指向目標,照理講可以使用更小的面積達同樣遠的距離,結果 但卻要用3-5.6倍大的面積去做同樣一件事,你說我不懂RF,你呢? 要不要說明一下,為什麼要用3倍大的面積去做同樣一件事? 解釋一下證明你也懂這個IFF!!

你也看到柏克上的電戰天線也才多大,055船測另四個干擾天線更是離譜的大,你可以用原理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大那麼多!!表示一下你也懂!!


055雷達功能強大,解析度還是差柏克3一大截。

外媒封「亞洲最強戰艦之一」,而不是「全球最強戰艦沒有之一」

還不夠清楚嗎?

jfkcity wrote:
以前航發因為自己開發過戰機,所以會去對共軍的飛機進行性能評估,
像是J8II的纏鬥性能,等同F5E,這個航發就評估出來!後來也由其他管
道證實,這也是為何早期IDF每次展示,都要跟F5E進行模擬空戰的原因!
至於艦艇部分,台灣好像沒有自行開發過任何軍艦,那些說得一口好艦艇設計的軍方人員,
你真的相信她們說的話?至少我是不信!她們連設計都沒設計過了,怎麼評估,
尤其遇到比較先進的艦艇,很多設計上的問題,她們連想都沒想過,
若是老美沒有技術人員來指導,她們那些人,大概是通通不知道吧!...(恕刪)



說實在一點!! 台灣的造艦實力是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一是建造能力! 二是設計與整合能力!

建造能力在過去建造派里/成功級時老美派出一組工程師來當時的中船,從頭開始檢查所有工人的素質與設備,甚至把中鋼當時產出的幾型鋼的品質送回美國檢驗,全套檢查完,又再提出一本厚厚的建議表,中船也為此購買一套特殊設備專用在生產軍艦的某個環節上,根據當初的建議書,這些設備與顧問幫中船建立起2-3萬噸軍艦的實力!!
在設計與整合能力上台灣為了能設計自己的軍艦在30多年前啟動忠義計畫,
在1980年4月,聯合船舶中心與美國國際船舶顧問公司簽署忠義計畫顧問合約,該公司係由聯合船舶中心首任董事長厲汝尚博士引介,其成員包括退役美國海軍少將杭辛格(Honsinger)父子以及退役的台灣海軍技術軍官曲奮鬥。國際船舶顧問公司的工作包括完成造艦設計與武器系統廠商的選商、為台灣海軍訓練出專案管理與設計造艦人員,並協助忠義小組完成初始設計,再交由中船建造 ,而此案在美方的代號為PFG-1(Patrol Frigate Guided-I,飛彈巡邏艦)。
這個計劃奠定了台灣第一批軍艦設計人才,從此各型軍艦開始逐次建造起! 因為海軍單位的保守心態所以從非常小的50噸飛彈快艇開始!這三十多年來也建造出許多各型軍艦與海巡艦艇,目前只設計到3000噸級! 後面一口氣要設計4-5型全新鑑艇(潛艇不算在內),挑戰不算小,但是這幾艘新建艦艇的最大挑戰不在設計上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把一大堆新武器全塞到這個小軍艦上!! 如果我是這個設計團隊,最頭痛的事是要說服海軍,減少武器的數量,否則只有增加噸位與成本! 而且還要留下10-20%的噸位餘裕以供未來新武器或是升級的準備! 另一個問題也是對岸的問題,中科院的新陣列相位雷達與飛彈的整合,從陸上移到海上,再加上一個新的作戰管理系統!! 說實在,一套軍艦上的作戰管理系統看似簡單,時則不然!!我最擔心的也是這套系統的效率與簡捷!!





Charlie2020 wrote:
說實在一點!! 台...(恕刪)


講那麼多就是錢跟風險的倍增
大船有大船的好處,動力.電力.空間一定夠用
055須要多方面測試武器與雷達搭配,過小的船體並不適合

都用國產裝備,缺乏實戰經驗,間接的風險較高
另外造艦成本控制,與武器.雷達.飛彈整合

要樣樣通又不能樣樣鬆
又要保留20%承載,加上直昇機須求與電力須求只能越來越大艘,
8000噸變成10000噸最後破萬噸等級

....................................................................

美軍巡防艦FFG(X)的要求
等級1包刮:
C4I系統
COMBATSS-21作戰管理系統
三面固定陣列的企業對空監控雷達(EASR)
一架MH-60R直升機
自衛發射器,應該是Mk41 VLS,填裝主動尋標器版本的ESSM Block 2和SM-2
Mk53 Nulka主動消耗性誘餌的發射系統
兩組4聯裝超地平線反艦飛彈發射器(包括射控系統)
SeaRAM Mod 31發射器
AN/SLQ-32(V)6電子戰系統(使用AESA天線)
戰術解密系統(TCS)
1架MQ-8C UAV

等級2則包括:
2艘7米充氣艇
AN/SLQ-61輕量拖曳系統(LWT),LCS版的AN/SLQ-25 Nixie反魚雷誘餌系統。
AN/SQS-62可變深度聲納(VDS)
AN/SQQ-89F反潛作戰系統
聯合接戰能力(CEC)
整合式360度光電系統
MD-4A任務控制系統(MCS)
Mk110 57mm快砲
Mk160艦砲射控系統(GFCS)
Mk20 Mod 1光電瞄準系統(EOSS)
次世代水面搜索雷達(NGSSR)
面對面飛彈模組(SSMM),填裝長弓地獄火飛彈
TB-37多功能拖曳陣列(MFTA)
UPX-29 IFF系統
...................................................
不就是什麼都要會,但最後一定不便宜
回頭看(根本是小神盾了)
lordkon wrote:
講那麼多就是錢跟風...(恕刪)


L大! 說的是! 我們的經費緊,我認為該有的主系統是會有,但是其他的備份,大概就很難! 一切都是錢!!

我與另一個軍迷討論到幾件事,有一件關係到055,055很簡潔的把好幾個雷達系統整合到綜合桅杆上,但是其他中共軍艦的長程雷達通常是三個,可以在一個故障或是戰損時可以接替,在055上,主雷達是346,X波段無法到那麼遠,只剩下船側那四面陣列夠大到執行遠距離功能!!所以那四面必定要執行這個遠距離的次要雷達功能! 問題來了! 為什麼他只在側面? 難道正前方與後方不管了嗎? 還是他的波長特性可以繞射到180度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