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蘆溝橋事變前,有沒有考慮過北征蘇俄?

二战初期的日本陆军根据驻华德军观察员的报告的评价是完美的一战时期的军队。
winner_feng wrote:
以日本侵華之前的國力...(恕刪)

最近在一個參謀本部的遺族找到了近百卷的錄音帶,從會議內容來看這些製定戰爭方向的人跟本沒考慮過往蘇聯打、也沒考慮過打了美國後要如何應對美國的龐大生産力、NHK有製作一個專輯。
如果1940年日本往蘇聯打、那無論如何蘇軍是擋不住日軍的攻勢的、想想蘇聯在二戰時期接受美國多少援助,連汽油都要美國供應的。
至於門諾汗蘇軍陣亡的並不會少於日軍、只是蘇軍當時並沒有公開陣亡人數、隨著近年解密蘇軍當時面對戰力十足的日軍並沒有討到多少便宜。
即使諾門罕戰役平手,
戰略上日軍也不敢攻俄.
(少數日本皇軍腦袋清醒的時刻)

因為日軍派出的是王牌關東軍,
由皇族親王領軍,
而俄軍主力放在歐洲準備對付希特勒,
軍官才剛被史達林整肅清洗,
加上補給線的距離差了十倍不止.

這種對比還打成平手,
再打下去只會越來越苦.



“无论如何苏军挡不住日军的攻势”

39年苏德互不侵犯时期的军事交流中,苏联人在看到德国的主力坦克一号和二号以后,坚持认为德国人对自己有所隐瞒,因为这些坦克的性能远远落后于苏联已经大规模装备的T34呢。

原来日军才是二战中前期的海陆空第一名,可惜日本不在欧洲,否则要把德国打出翔啊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最近在一個參謀本部...(恕刪)

sogo5370 wrote:
我發現wiki上寫參...(恕刪)



那個時代,日本的國名好像就是 大日本帝國
战前的日本,和战后经济起飞的日本,除了国民教育水平以外,绝大多数方面都没有传承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二战前的日本,按照体制和经济水准,比较类似于80年代的朝鲜。不同的是朝鲜靠苏联输血养活自己的畸形经济,而日本靠对亚洲的掠夺养活自己的畸形经济

说有个常见的架空历史说,大庆油田是日本的胜负手,只要日本发现大庆油田甚至辽河油田,则世界历史会完全不同。

但是,可能么?大庆油田是新中国用7万石油工人,接近10年的勘探和建设,才达到稳定年产2000万吨的。

而日本占领婆罗洲油田以后,出动了全国70%的石化工人,花了三年时间,才把这个油田的产量恢复到战前70%的水准。这个70%是多少?年产量700万吨而已。这还是基础设施完备,厂房设备齐全,只是被敌人仓促破坏了一下的现有油田。

战前日本可怜的经济规模和极其低下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以下三点:

1.日本所缺乏的资源不只是石油一种,几乎所有资源和生产机械都需要外部进口。其对外出口完全补不上这一点。

2.由于日本的技术基础薄弱。导致对原始资源的开发的初期投入他都支撑不住。所以他抢劫石油原田或者基础很差地区的各种资源甚至都是亏的。其收入补偿不了增加的进口各种生产机械和技术的需要。

3. 日本只有抢劫基础设施完备的高技术地区才能获得稳定的利润。然而能够建设这种地区的国家实力也不是日本能应付的

所以,日本北进个屁啊,除非他能瞬移到高加索巴库油田,否则把整个西伯利亚送给日本,日本也经营不出来。反而会被喜欢“短平快”

牛奶伯 wrote:
沒勝算, 國力根本...(恕刪)

不吃菜菜小娃 wrote:
最近在一個參謀本部...(恕刪)


蘇聯在戰前就是產油大國後來德國老打過來的時候戰車裡面加的油很多就是老毛子自己的..........而戰時老美輸出給老毛子的油總量是以百萬噸計但老毛子年產都是千萬噸來計算,老毛子本身不缺油但是缺特種油料例如航空燃油、機油、煉油設備等。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Oceanian wrote:
“无论如何苏军挡不住...(恕刪)

你都忘了日軍當時有絕對的空中優勢、看看德軍面對美軍的空中優勢、裝甲部隊只能趴著。
蘇聯也等到日本快完蛋了才敢宣戰、日軍打203高地的勇猛真的讓蘇聯怕到了。
空優很重要但日軍當時是否對蘇有"絕對"的空優這點個人很存疑,不要將開戰後日軍在中南半島的空中優勢拉到東北一帶的戰鬥中,真的開戰日本海軍會不會派航空隊全力支援東北的地面戰鬥是個完全不知道的點。就算在中國戰場日軍的零戰主要任務也只是要地防空以及掩護同是海航的轟炸機部隊只是後來打得很美妙才常常跑出來爭奪制空權,隨著日本陸軍推進與作戰的還是日本陸軍航空隊。

但日本陸軍航空隊對於地面戰術攻擊的機隊實力很薄弱,主要的就那幾種直協機以及襲擊機。作為主力的九九式襲撃機載彈量只有可憐的200KG................。而作為戰術攻擊主力的97式重爆扛彈量也是只有一噸左右,要炸滿地亂跑的老毛子鐵烏龜估計炸彈都沒人家的戰車多。雖然比老毛子的主力傻B-2多扛一些但是傻B-2數量滿滿。

更重要的老毛子還有滿坑滿谷的飛行磚頭IL-2................這東西有誰認為小日本那些扛兩挺機槍的97還是一式的鬼東西能打的下來?零戰碰到都沒辦法,德國佬那些遠比小日本威力大的20MM機砲都常常打到跳彈了,小日本那種空用過山砲估計只能打掉油漆的程度。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winner_feng wrote:
像是以滿州國名義,收...(恕刪)


剛剛看到的,分享一下

晚年旅居美國的李宗仁,在檢討八年抗戰中中日雙方的优劣成敗時這樣認為


  “……日本既處心積慮要征服中國,就應乘歐洲多事之秋,一舉把中國吞下。
日本平時國防軍有二十個師團,稍一動員便可遞增至四、五十個師團。如果蘆溝
橋戰事發動前夕,日本便動員全國,首批派遣三十個師團同時分途進犯。用閃電
戰方式,主力由平漢、津浦兩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實行戰略上大迂回,占
領蘭州,一舉切斷中、蘇的交通,并与沿隴海鐵路西進的部隊相呼應,夾攻陝西,
占領西安,得隴望蜀,威脅成都。同時利用海道運輸的便利,向長江、珠江兩流
域西進攻擊,与其南下的主力軍相呼應,使西南各省軍隊不能調至長江流域作戰,
則占領滬、南京、武漢、長沙等戰略要地,既無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
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占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
一舉而占領中國各重要城市,將我方野戰軍主力摧毀,將零星游擊隊赶入山區,
支解我們整体抵抗的局面,陷全國于癱瘓狀態,并非難事。到那時,我政府衹有
俯首聽命。等到大勢已去,縱使我們的极端主戰派也衹好鉗口結舌。則以蔣、汪
為首的反戰派和三日亡國論者自將振振有詞,率全國人民屈服于暴力之下了。然
后,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歐戰發展到頂點時,日本即可挾中國的人力物力向亞
洲防衛力量薄弱的地區,進行狂風擄掠性的戰爭,則南進北進,均可游刃有余。
如此,二次大戰結束的面貌,恐將完全兩樣了。”(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
李宗仁回憶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