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獵人 wrote:
中科院應該自知雄2空射型,是輸在魚叉飛彈上的軍規GPS與Link16整套作戰系統上。(恕刪)
不是這樣的,早期的討論都圍繞一個問題,空軍高層的看法:空軍應該就是空軍而已,扛飛彈英勇狗戰,而不是去幹對海的任務,那是海軍的事情。
所以即便雄風上了AT-3非常多年,但是還是一樣擺在那邊等著爛掉。
加上F-CK-1事實也是短腿,執行反艦任務怎麼說也要500~800公里的作戰半徑吧???
所以後面沒人繼續這些案子。雄鷹加適型油箱後,可能空軍看起來也艱難,就完全沈寂。頂多就是嘴嘴青雲和萬劍。
****
單純的反艦飛彈不一定需要GPS,先說魚叉這種飛彈,到達定位之後會進入搜索模式,它會沿著設計好的扇型區域搜索法,打開雷達在目標區進行來回的搜索擴展開來。
一個原因是低空掠海沒辦法偵測到遠距離海平面目標,一個也是飛彈雷達功率不夠。雄三事件那次就有相關討論。
這樣的來回偵搜範圍大概20公里,因飛彈而不同,也就是在20公里內的船隻都可能被打擊。這樣的範圍用不用GPS去精準那幾十公尺也沒多大意義。
至於編隊與飽和攻擊也不太需要高精準定位,所以有沒有GPS,我個人認為還真沒什麼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