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sar-2017 wrote:投資!算了吧我覺得最後量產的數量應該會笑死人台灣近5年就買了美國軍火快4千億.... (恕刪) 台灣巿場小,量產數量會很感動,但是科技樹總是要點起來,投資測試是一定要的,尤其是各種AI模式的任務飛行程序,接下來就是各類 knowledge management (台灣這點做得不好,常常人走了,東西就丟了)。政府各部門閉門造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沒有高一級的單位,例如,國發會、研考會之類的「會」級單位出面整合,結果就是各搞各的。
天衣神水 wrote:使用大一點的載台測試東西比較方便,等技術成熟再小型化 先在大載台測試的確比較容易但台灣在無人機實戰應用上的困難還蠻多除了衛星資料鏈等敏感科技,在沒有匿蹤設計的前提下,我方大型無人機主要任務將是長時間、遠距監控是戰前台灣最重要的耳目.........但此一用途的需求量不會太高, 且開戰後共軍第一個打的就是這些大型無人機進入熱戰後若這些大型無人機來不及撤回,極易戰損目前既然有外購管道, 個人認為直接採購即可不須在騰雲2.0上花費太多資源若能藉採購機會,學習一下MQ9的成功祕訣已經很夠了我方真正有大量需求的是有一定的匿蹤能力的攻擊型無人機直接拿劍翔來改最方便快速....話說回來, 比起目前這種類死神騰雲機開發雄二的匿蹤版本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中國侵台最大的罩門就是隔個海峽沒這海峽早就被統一了小無人機只能打打幾個人一輛車中國,人最多,人不缺而一般武器補給迅速,大後方幾個省給你加開生產線一兩個月後就如潮水般湧來唯獨艦艇生產較慢大型沒一年以上無法成軍-------------------------------最重要是空射潛射的反艦無人機......俗稱反艦飛彈以及高生存性的偵查無人機所以業配的話與戶外開講少去那微電腦.............所以蔡政府英明買了 MQ9 偵測型,與岸置魚叉系統老王跟馬小九那派就糟糕買阿帕契(又貴又沒用).............還聽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