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Wen wrote:
你還是搞不清楚邏輯順序
搞騎兵來減碳,天才
不用多就一個營級單位就好
裁掉一個機步營的機動載具換馬匹,你需要多少馬匹來達到相同的裝載;機動水平?
這數字絕對不會少於1000,只會多更多
這些馬的食料可不是個小數目,又需要更多的後勤支援,總炭排量不會比機動在句好到哪去
別說放馬去吃草,現代會運用駝獸的地區不會是草原,沒那麼多草給你養這麼多馬
至於你要怎樣對碳排放的大宗之一,人類做減碳,你高興就好,沒意見
俺幫你解釋。。。。
台灣自古不產馬。。。這是常識。。。最早紀錄是福康安要剿平林爽文事件,從大陸帶來四百多批馬,最後只剩一百多匹,全部留在台灣。。。這是台灣馬匹最早紀錄。
日據時代,日本人引進很多菲律賓馬。。。在台育種,后里馬場就是最大那個公營馬場。
民國四十一年聯勤接收了后里馬場,之前國府把馬匹當作戰略物資,從南京運來五百多批馬匹到鳳山陸軍官校。後來全面接受美式訓練,將傳統騎兵變成機械化騎兵。大概民國四十三還是四十四年,把那五百匹馬匹賣掉,剩餘的給后里馬場,並轉由警總的前身管。。。。。這時已經跟騎兵脫鉤了。
解嚴之後。。。沒警總了。。。后里馬場就歸台中縣政府管。。。現在的台中市政府。
台灣現存的馬場或是俱樂部大概有200座,規模從3~5匹到8~10匹不等,還有給兒童騎座的迷你馬。
所以總數不超過2000匹,大概在一千上下,大概跟保育類動物石虎的總數差不多。
主要是供應。。。馬術或是現代五項所用。。。。
所用的馬匹,已經跟福康安 日本人 或是國府引進的軍馬完全無關。。。
都是競技馬。。。。
現在是三月份。。。玉山主峰還是冰雪封路。。。誰敢讓那些矜貴的競技馬上山運補。
人都爬不太上去。。。敢讓馬爬?
還是讓空航隊的直升機運補。。。。
那個Brian 168一定怕俺。。。不然不敢讓俺看他放啥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