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對撞】難堪紀錄!軍機事故數全球名列前茅死亡失蹤數是美國2倍

lordkon wrote:
不買F-16大量用IDF才有問題

若是當初全選F-16這條科技樹,現在就不會有經國蘿上面時不時出現有的沒有的自製陸攻武器了.
想想當年TC-2想要整合到F-16上的話題...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lordkon wrote:
F-16是李登輝時期(恕刪)


是的 很多人批評IDF跟F-16系出同源 戰力差不多
為什麼不養IDF養F-16?

因為所謂"戰力差不多" 是指空戰水平 用的雷達飛彈
在90年代確實差不多 甚至IDF搭劍二彈還比沒AIM-120的F-16好用一點

問題是 IDF從開發之初 就已經被嚴重限定其功能:
短程攔截用戰機

不是推力不足問題 IDF推力比是跟得上當代主流戰機水平的...
而是小機身 燃油裝載量小 航程嚴重受限
IDF燃油搭載量只有F-16 2/3左右

若只靠機內燃油 緊急起飛攔截任務 IDF只能到200公里以內區域
掛著3支副油箱的IDF 最大只能到約600公里作戰半徑

而F-16卻可達近900公里進行任務 以色列在上世紀70年代
還直接以老舊的F-16A奔襲1600公里外目標(當然要算好油耗 掛滿油箱)
這樣的作戰距離 IDF想都不用想... 去了就不用回來了....
(用IDF直飛上海特攻?)

這樣的先天限制 不是說換個先進雷達 掛個先進飛彈 甚至直接換更大推力引擎
就能解決 IDF的極限是很清楚的
就算我們把今天升級F-16V的所有同級零件套給它用(假設有)
這樣它可以跟F-16V PK空戰 但整體來說..
它還是一架短程輕型防空用戰機 如此而已....

再說 很多IDF技術與關鍵零件也控制在老美手上 儘管台灣幾乎都能自製
但到今天來看 F-16升級後滿滿的戰力 尚能當空軍主力

IDF除了先天受限外 想同F-16開發這麼多"升級套件"
難度與成本 絕對比F-16還高得多 因為市場很小 除了台灣自己 誰有動機做這些事?
漢翔在2000年IDF生產完成後,本來就有IDF改部訓機計畫,以及Tiger 2000的F-5E/F升級選項,更換航電、雷達,可在機腹下掛載一枚天劍二,以延續IDF建立起來的產能與人才,彌補IDF減產120架的空缺。但那時F-5還可用10年以上,三種2代機才剛成軍正在花大錢,空軍選擇爭取跟美國購買有完整攻擊力的F-16C/D,等2010年後成軍,就可以轉移部份IDF當部訓機接替F-5。購買66架F-16C/D的鳳隼案在阿扁第二任內,與IDF翔昇案(因為IDF減產而先啟動的備案)同時進行,但美國小布希政府以F-16C/D對地攻擊性太強,沒有批准出售。加上被國民黨阻擋的潛艇案,阿扁任內主要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進4艘基隆級防空驅逐艦,以及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P-3C跟愛國者防空系統,與雲豹甲車研發。

2008以後的馬英九任內,執行IDF翔展案,放棄購買F-16C/D的鳳隼案,只規劃F-16A/B的鳳展升級。要注意,鳳隼跟鳳展是分開的案子,彼此並沒有取代性,翔展跟高教機、部訓機也是如此。如果馬英九繼續向美國爭取購買66架F-16C/D,2020前後會有部分IDF轉作部訓機,取代F-5,也因此M346方案才有可能性,只需取代AT-3即可,這也是空軍在2010年代的規劃。但馬英九放棄國防,不買鳳隼,那升級部分F-5E/F,讓部訓能量維持到2030年以前,也都是合理的規劃,馬政府三案都不選也否決空軍的需求。

此時美國正全力生產F-35,沒有多餘的預算來升級F-16,台灣空軍在所有方案都落空下,只剩鳳展案就一定要進行,變成必須獨自負擔F-16升級的開發經費,得承擔更大風險,不然在2020後要維持戰力就更慘烈,這才有後來F-16V的誕生。

至於以M346FA攻擊機當部訓機,以馬英九全面依靠中國的政策方向來說,本來就不在他的考慮中,義大利也會因為考量中國因素,不一定會出售攻擊性武器裝備,就像法國賣幻象不賣對地攻擊能力,賣拉法葉又阻擋防空能力一樣。而且M346FA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實機以及實戰操作,台灣要買又得花錢給李奧納多研發,戰鬥訓練也無法銜接IDF或F-16,練好技術卻無機可開,不是好的部訓機選項。馬英九任內其他重要軍購,主要購買阿帕契跟黑鷹直升機、兩艘二手派里級,研發沱江艦,量產雲豹甲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